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机械压迫时,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硬膜外穿刺的方法给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及自体髓核混悬液,并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马尾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根组织形态、疼痛行为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髓核所致的炎症反应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和大鼠自身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马尾神经根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本动物模型简单、可靠、费用低廉,为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和大鼠自身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马尾神经根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本动物模型简单、可靠、费用低廉,为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 ,大鼠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2 8只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分别将自体肌肉混悬液和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 ,对神经根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无机械压迫情况下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马尾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 髓核所致的炎性反应是引起神经根损伤和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和大鼠自身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马尾神经根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本动物模型简单、可靠、费用低廉,为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NO)在髓核突出所致的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表面,分别在术后3d及1、2、3、4周时观察大鼠后足机械刺激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检测.探索NO在疼痛中的作用:结果:在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腰神经根上放置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移植髓核组织中NOS染色阳性一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NO可能参与疼痛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髓核对大鼠脊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大鼠脊神经节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2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自体肌肉混悬液和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脊神经节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在无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脊神经节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 髓核所致的炎性反应是引起脊神经节损伤和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髓核在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将自体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或坐骨神经周围。测定其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结果 在没有明显机械压迫下 ,腰椎硬膜外腔的髓核使大鼠后肢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 ,坐骨神经旁的髓核不能使大鼠产生上述变化。结论 与髓核相关的炎症的介质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 ,神经根缺乏神经外膜保护是引起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髓核突出诱致神经根性疼痛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ang JG  Hou SX  Zhang WJ  Liang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85-1188
目的 探索单纯自体髓核组织放置于神经根邻近,并与神经根接触后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椎髓核组织无压迫下置于腰4和腰5神经根旁并与神经根相接触,术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大鼠双侧后爪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髓核组织和神经根的变化。结果 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自体髓核组织与神经根接触后可诱导大鼠术侧后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升高;HE染色显示髓核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炎性改变,邻近神经根出现空泡变性。结论 髓核组织自身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机械性痛觉敏感性的发生。除机械因素外,突出髓核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监测腰神经根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利用大鼠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探索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是否与神经根性疼痛有关系。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上,制成髓核突出动物模型。分别在术后3d,1,2及4周观察大鼠术侧肢体机械刺激敏感性和热刺激敏感性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并引出大鼠后肢CSEP,观察术侧肢体CSEP的变化。结果: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腰神经根上植入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CSEP波幅增高。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CSEP波幅的增高与神经根性疼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