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道高反应性(BHR)是哮喘的主要特征,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的方法。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都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临床实践中已注意到哮喘与过敏性鼻炎迁延发作之间有相应的关系。我们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患者作  相似文献   

2.
不同咳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支气管哮喘、吸烟、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及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高反应的特点。方法 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后按钟氏法以二磷酸组织胺 (HA)吸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吸烟组、哮喘组、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过敏性鼻炎组的BHR阳性率分别为 2 7. 6 %、1 0 0 %、4 0 . 5 %、4 5 . 0 %及 6 9. 2 %。吸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及COPD组与哮喘组、过敏性鼻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0 1 ) ,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哮喘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哮喘组PD2 0 FEV1 His与PEF5 0 %及PEF5 0 % 75 %的降低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均有气道反应性增高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均为哮喘。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高反应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潮式呼吸法测定了支气管哮喘30例,吸烟组20例,上呼吸道感染组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例,过敏性鼻炎24例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结果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率高(P<0005),且其阈值低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烟组、上感组、COPD组也有部分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但反应阈值高。结论为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不一定是哮喘。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反应性测定在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发病关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本CHEST公司生产的气道反应测定仪(Astograph TCK-6100H),对哮喘,鼻炎和对照组30例进行了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呼吸阻力的变化测定气道反应性,根据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和分析气道敏感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增高为93.3%(28/30),鼻炎组73.3%(22/0),对照组10%(3/30),呼吸阻力水平各组间比较,哮喘组和鼻炎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哮喘和鼻炎患者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特征性表现是支气管高反应性(BHR),或称气道高反应性。从某种意义上讲,BHR的控制意味着哮伊的控制‘”。目前对BHR的研究多集中在受体及炎性介质等方面,对气道平滑肌本身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钾通道激活剂Lemakalim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探讨气道平滑肌钾通道功能在BHR发生中的作用及钾通道激活剂在哮喘防治中的意义。l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1992年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0~43岁,起病年龄5个月至20岁,患病时间2~32年。检测前2个月内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家系成员气道高反应性和血清总IgE的遗传方式。方法 收集哮喘遗传家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哮喘家系成员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总IgE,并取无哮喘家族史和无过敏家族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并对哮喘家系成员进行气道高反应性(BHR)的测定,进行BHR和总IgE的遗传分析。结果 哮喘家系成员的BHR分布为双形态分布,在哮喘家系成员中BHR同时伴有总IgE超常的占BHR成员中总IgE的40%。结论 BHR可能是以单基因遗传控制为主;BHR与总IgE增高可能是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 COPD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 3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COB)、2 5例慢喘支、30例单纯哮喘和 36例哮喘伴 COPD进行最大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 (MEFV)、气道阻力 (Raw)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对 6 2例 COPD患者进行必可酮吸入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1缓解期 COPD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明显下降 ,与单纯哮喘的差异显著 (t=7.0 5 3,P<0 .0 0 1)。当哮喘伴 COPD时则同时显示 MMEF降低及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BHR)特征。 2慢喘支组 MEFV曲线及 Raw改变与哮喘伴 COPD相似 (P>0 . 10 ) ,但慢喘支组仅 2 4 %存在BHR,而哮喘伴 COPD组 10 0 %存在 BHR,且前者中有 BHR者的 PC35s Gaw为后者的 6 .7倍。 3COPD合并 BHR者必可酮治疗效果显著 ,肺功能较用药前显著改善 (P<0 .0 5 ) ,不合并 BHR者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激发试验 ,对 COPD中 BHR者尽早给予抗炎药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鲁春慧  卫杰 《中外医疗》2011,30(8):20-21
目的研究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发作的影响。探讨患者用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研究门诊6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规律经口吸入哮喘常规药物,布地奈德组规律加用鼻吸布地奈德。随访12周后再次进行研究,比较患者哮喘症状以及肺功能变化。结果布地奈德组在经过鼻吸布地奈德12周后与对照组ACT记分和肺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伴有轻、中度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当鼻炎症状改善的同时,哮喘症状亦获得缓解,气道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章晓冬  汪敏刚 《上海医学》1989,12(12):694-696
本文用组织胺吸入试验测定了33例缓解期哮喘患者、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量侧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最高,PC_(20)均小于3mg/ml,平均为0.59mg/ml(0.125~2.6mg/ml),对照组最低,PC_(20)均大于32mg/ml,而哮喘患儿双亲组介于两者之间,平均为11.6mg/ml(0.71~32mg/ml)。另外,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平均PC_(20)分别为3.1mg/ml和14.3mg/ml。以上结果提示哮喘患者家族成员可能是哮喘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荨麻疹62例,湿疹43例,接触性皮炎36例,过敏性鼻炎30例,支气管哮喘30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3﹪;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与支气管哮喘组、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为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过敏原检测在诊断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总IgE、吸人性过敏原过筛(Phadiatop)、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和特异性IgE(SIgE)检测在诊断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Phadiatop、SIgE、总IgE水平;1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Phadiatop、SIgE、ECP水平;以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37.7%,高于正常对照组(2.5%,X2=18.13,P<0.01),特异性97.5%;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ECP阳性率65.9%,高于正常对照组(20.O%,X2=26.34,P<0.01),敏感性65.9%,特异性80.0%.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50.0%和3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X2=32.08、16.89,均P<0.01).最常见的SIgE均为户尘螨、粉尘、蒿、艾蒿等.结论 ECP含量的升高是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炎症的霞要指标;总IgE在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hadiatop及SigE阳性的检出在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诊断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数目与慢性荨麻疹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1种变应原检测的581例慢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的资料。结果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患者的变应原阳性数目高于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者(P=0.00),对多种变应原致敏的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患者频率高于皮肤划痕试验阴性患者(P=0.03);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阳性数目高于单纯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0.03),对多种变应原致敏的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频率高于单纯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0.04)。结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数目(≥4种)与慢性荨麻疹患者合并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伴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密切相关,有助于慢性荨麻疹临床特征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对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和仙特明10mg、每天1次口服进行比较。结果:14d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4.37%,对照组90.63%,二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二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和国外同类产品仙特明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在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 5月~ 2 0 0 2年 1 1月我院哮喘门诊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老年 (>60岁 )组 1 0 4例 ,青壮年组 (<40岁 ) 1 2 1例 ,对其首发年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并发症、过敏史及肺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首发年龄较晚 ,重症哮喘发生率高 ,合并症多 ,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显著低于青壮年组。青壮年组过敏性鼻炎和夜间发作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赖新生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新生教授在过敏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及临床治疗颇有建树,治疗了大量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尤其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独树一帜,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推崇。  相似文献   

16.
沈艳芳  雷锐 《医学综述》2013,(2):360-361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疾病常见的过敏原,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对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哮喘、紫癜、鼻炎)患者23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各类过敏原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食品添加剂、动物等,食入类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是鱼类,湿疹阳性率为65.22%,荨麻疹为62.07%;吸入类过敏原以支气管哮喘花粉阳性率最高,为89.74%,昆虫螨虫为79.49%;接触类过敏原以鼻炎的霉菌检出率最高,为77.78%,环境化学物质为66.67%。与部分其他地区相比,恩施地区花粉、尘螨的检出率较高,与本地区植被及气候特点有一定关系。结论摩拉生物系统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检测,过敏原种类全。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以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等为主。  相似文献   

17.
迟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57-58,6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IFN-γ及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18例来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相同数目的 健康者组成,观察组患者给予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FN-γ及IL-4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注射地塞米松后,显效率为62.39%,有效率为34.40%.②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方面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而IL-4的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含量升高,IL-4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后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生的阻止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IFN-γ及IL-4的含量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过敏患者不同病种的过敏原特点。方法对3 420例过敏患者按6个不同病种分别统计阳性率排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析其过敏原特点。结果6个病种阳性率前3位的过敏原分别是:①过敏性鼻炎:尘螨(85.5%),蒿属和豚草花粉(62.3%),霉菌(56.6%);②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尘螨(72.7%),油漆、苯、醛类(60.0%),蒿属、豚草花粉(57.1%);③咳嗽变异性哮喘:油漆、苯、醛类(74.8%),尘螨(63.3%),香烟(57.8%);④过敏性哮喘:尘螨(81.1%),虾(77.8%),油漆、苯、醛类(72.8%);⑤湿疹:虾(75.0%),海鱼(56.7%),洗衣粉(54.8%);⑥荨麻疹:虾(70.5%),海鱼(70.2%),油漆、苯、醛类(70.0%)。结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是尘螨、油漆、苯、醛类等;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是虾、海鱼和洗衣粉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蟑螂过敏儿童年龄分布和疾病来源情况。方法使用改良RAST法检测患儿血清蟑螂特异性IgE,并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地区蟑螂特异性IgE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821例儿童中有245例蟑螂特异性IgE阳性,阳性率为2.49%,阳性患儿中前五位疾病分别为荨麻疹59例,占30.10%;过敏性鼻炎45例,占22.96%;哮喘35例,占17.86%,过敏性紫癜21例,占10.71%,结膜炎11例,占5.61%。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4~10岁间,4~岁组占10.57%;5~岁组占13.82%;6~岁组占11.38%;7~岁占12.20%;8~岁占10.98%,其中5~岁组最高,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7∶1,蟑螂特异性IgE阳性患儿血清总IgE均升高。结论蟑螂为广州儿童过敏的主要变应原之一,蟑螂过敏患儿主要见于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阳性年龄段主要分布在4~10岁间,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