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治疗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口服加味当归补血汤,每日一剂。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CD3+、CD4+、CD4+/ CD8+比例都升高,CD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NK 细胞和 CD3+、CD4+、CD8+、CD4+/ CD8+比例都具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放疗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放疗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肺癌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放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肺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放疗治疗的同时口服鲨肝醇片、利可君片,试验组给予放疗治疗,同时服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肺癌患者给予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95例正常健康体检妇女(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情况,观察两组及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中上述细胞数量情况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情况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4+及CD16++CD56+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涛  刘竹华 《中国处方药》2014,(11):109-110
目的:探究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性激素止血和人工周期法调整月经周期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当归补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宫颈癌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玉珍  谢容  陈桂林 《海峡药学》2005,17(4):120-121
目的探讨放化疗同步进行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放化疗组:全身静脉化疗,采用紫杉醇+顺铂周疗,化疗间歇期行根治性放疗,体外放疗+^192Ir腔内放疗。单放组行根治性放疗,放疗方法同放化疗组。结果放化疗组比单放组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P〈0.05,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低,3年生存率高,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结论放化疗同步进行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肺癌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0-2006年将本院收治4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治疗组(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组),对照组22例,治疗组20例.评估2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的局控率,评价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 治疗组局控率(CR)为80%而对照组为54.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为75%,对照组为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在肺癌放疗过程中配合使用艾迪注射液能增强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耐受性,提高局控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丝裂霉素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丙俭  贺放学 《医药导报》2005,24(3):0201-0202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MMC)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放射治疗(放疗)同时用低剂量MMC(0002 mg·kg 1)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注射,每周1次,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只接受放疗。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低剂量MMC可以改善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免疫功能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辐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管宇  于英君 《中国药业》2005,14(3):31-33
目的:探讨研制中的抗肿瘤新药树舌多糖GF注射液(GFi)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白介素-2(IL-2)及巨噬细胞(MФ)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HepA荷瘤鼠动物模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ELISA法测血清IL-2,以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测定MФ吞噬功能.结果:GFi能够使荷瘤小鼠外周血CD4 ,CD8 T细胞数量增加(P<0.01),调节CD4 /CD8 比例;提高血清IL-2的水平(P<0.05);并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腹腔M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1).结论:GFi对肿瘤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CD+3、CD+4、CD+25)、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CD+25)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AA发病、免疫抑制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AA患儿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儿童35例对照.病例组分为免疫正常组和免疫异常组,均接受常规和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CD+8、CD+25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CD+4T细胞(P<0.05)、CD-3、CD+16、CD+56细胞(P<0.01)、CD+4/CD+8比值(P<0.05)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型患儿的免疫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大多数AA患儿存在CD+4/CD+8比值失调,CD+25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了发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临床了解发病机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与适形放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每组46例。放疗总剂量为60~66 Gy/30次,放疗开始即给予DP方案化疗,21 d为1周期,共2个周期。单放组行适形放疗。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54.3%;放化组和单放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78.2%、61.4%、42.3%和63.1%、48.2%、22.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56.5%、34.8%和47.8%、23.9%、15.2%,放化组疗效优于单放组。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食道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同步PF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05 ~2020-05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3)、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调强放疗同步PF化疗,研究组给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同步PF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1.40%(35/43)高于对照组59.52%(25/42)(P<0.05);研究组KPS改善率67.44%(29/43)高于对照组45.24%(19/42),KPS降低率6.98%(3/43)低于对照组23.81%(10/42)(P<0.05);研究组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同步PF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减少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的预后效果,在了解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取80例。结合放化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组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顺铂化疗联合放疗,试验组40例患者行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卡氏功能量表(KPS)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对比放化疗治疗后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放化疗治疗后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0.00%),P <0.05;试验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EORTC 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比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整体预后效果更佳,安全性高、有效性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肺癌放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放疗组(对照组)62例,放疗加益气养阴法组(治疗组)64例。以放疗后NK细胞、T细胞亚群、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GF-β1、IL-2、IL-10及肺癌特异性量表为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T细胞因子中CD3、CD4、CD4/CD8比值上升,而CD8水平有所下降。IgA、IgG、IgM等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所上升。IL-2水平上升,而IL-10、TGF-β1水平有所下调。治疗组肺癌特异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可一定程度减轻放疗引起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生津增效汤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5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B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放疗同时口服生津增效汤的患者CD3+、NK细胞、B淋巴细胞、CD4+/CD8+值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津增效汤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外周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单纯放疗治疗)和放化组(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每组各4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放化组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放组(P<0.05).放化组的放射性食管炎、恶心、白细胞下降和黏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单放组(P<0.05),但均为轻度(Ⅰ~Ⅱ度),经对症处理均缓解.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提高近期疗效、总生存率,但近期毒副反应仍高于单放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4例SLE病儿和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SLE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80,3.773;P<0.05),CD8+T细胞、活化T细胞和B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t=3.470,4.779,2.480;P<0.05或P<0.01)。结论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减少、B细胞增多和T细胞活化增强,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医药》2012,38(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星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3+,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分期越晚,CD+3细胞、CD+3细胞、CD+3/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指标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EPCs,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EPCs进行不同血清或PI3K抑制剂的干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小管功能及NO分泌量,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促进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小管功能(P<0.05),促进EPCs分泌NO,上调细胞eNOS mRNA、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均在PI3K抑制剂处理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EP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