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7岁:特发性8例,继发性3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及经多平面重建,病变表现为腹膜后间隙或盆腔间隙的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弥漫性浸润病变6例,不规则肿块样病变5例,增强检查显示为病变呈不同程度强化。6例伴有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腹膜后间隙出现弥漫浸润性或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并合并肾孟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继发性淋巴瘤(RSL)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RSL共6例,左肾4例,右肾1例,两肾同时累及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 RSL巨块型2例、结节型1例、肾窦型2例、肾周肿块型2例。均表现为相应部位为主的软组织肿块,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皮髓质期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趋于均匀;巨块型和肾周肿块型常表现为肾血管受包埋及牵拉,穿行其间,管腔受压狭窄,但无破坏及肾静脉瘤栓征象,形成"血管穿越征";排泄期肾盂及肾盏受压变窄、变形,远侧肾盏轻度扩张积水,但未侵入肾盂肾盏腔内,形成"肾盂挤压征"。巨块型和肾周肿块型RSL极易侵犯同侧肾上腺和累及对侧肾脏、肾上腺,常伴腹膜后间隙引流淋巴结肿大,并融合成巨大团块,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常包埋其中,呈"腹主动脉淹没征"。结论 RSL 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对于准确诊断淋巴瘤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多期螺旋CT扫描资料。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肿块,多为等或稍低密度,巨大者呈混杂密度,小肾癌(直径≤3 cm)可有假包膜。增强扫描皮质期显著强化54例,轻中度强化33例,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低,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低。三期增强扫描易于显示肾周筋膜、肾盂、肾盏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淋巴结、邻近器官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很好显示肾癌病灶内造影剂"快进快退"和假包膜等特征性表现,还可准确进行分期,为指导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韩飞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0-1322
目的 总结腹膜后纤维化(RPF)并发肾盂输尿管积水的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例RP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均以腰背部及腹部疼痛、尿路梗阻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IVP检查呈特征性的"三联征"表现,B超检查4例发现不同程度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扩张,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增强后4例呈轻到中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临床上出现腰背疼痛及腹痛,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及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应考虑到RPF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CT表现。结果  34例均为单侧发病 ,肿物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最大者可达 12 .1cm× 12 .3cm× 12cm ,CT值普遍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斑片状更低密度区及钙化 ,部分患儿可见腹膜后及 /或肾门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且可清除显示受压变形的肾盂、肾盏。结论 CT可充分显示病变的起源大小、范围及毗邻关系 ,可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儿童腹部包块伴 /不伴血尿 ,CT表现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 ,肿块内有更低密度区或钙化 ,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实质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实质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多层螺旋CT机直接增强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6例肾实质癌病例影像资料,就肾皮髓交界期、皮髓增强期及收集系统充盈期3个时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肾皮髓交界期,肾实质癌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使肾外形扩大、隆起,边界不清,其内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在肾皮髓增强期,肾实质癌可以侵犯肾周筋膜,出现静脉瘤栓或侵犯腰大肌;在肾收集系统充盈期,肾实质癌可以侵犯肾盏或肾盂。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是肾实质癌准确的诊断方法,对病变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手术风险的估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gG4相关肾病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IgG4相关肾病患者,其中累及肾实质26例,累及肾盂10例,双肾发病或多病灶24例,单病灶12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临床病史、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范围、增强后强化的特点、峰值、肾盂受累情况、有无淋巴结肿大等。结果 IgG4相关肾病具有较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虽然肾脏或肾盂受累,但无肾积水及血尿等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边界多清楚完整,其具有典型的持续性渐进性强化的特点,峰值多位于实质期及排泄期,病变无液化、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影像学表现,即使肾盂受累明显而且病灶较大也无周围肾实质侵犯,肾盂形态依然存在,管壁光整,无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 IgG4相关肾病CT影像与肾脏恶性肿瘤相似,结合其临床、CT影像和血IgG4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全程显示中的应用方法及在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年内共收集36例患者,均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同时部分患者相对照做了静脉肾盂造影。结果均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解剖情况,其中正常26例,2例输尿管结石,2例肾盏结石,3例肾癌,1例输尿管癌,2例单侧肾盂输尿管中上段积水。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情况,为临床明确肾脏及输尿管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能弥补静脉肾盂造影不能观察到的角度或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例RPF患者的CT资料,均行CT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以及图像后处理,其中4例还进行了CT尿路造影(CTU)。分析RPF病变位置、形态、边缘、密度及对周围器官的侵犯和增强后强化表现。结果 6例患者CT平扫均表现为腹膜后间隙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6例中5例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呈弥漫性生长、并不同程度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伴有输尿管受压致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其中2例为双侧受压。增强扫描后5例病变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结合CTU检查能更全面地显示RPF的表现及侵犯范围,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ML)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4例肾脏AML的 MSCT表现.结果 多脂肪型AML 17例,占71%;少脂肪型AML 5例,占21%;无脂肪型AML 2例,占8%;另外肾脏AML伴出血5例.结论含有脂肪组织是MSCT诊断肾脏AML的特征性表现,诊断无脂肪型AML需结合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图像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肾细胞癌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MS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肾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Ki-6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征象(瘤体大小、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有无血管受侵、有无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情况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前应用MSCT扫描对肾细胞癌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为100%;Ki-67、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SCT征象表现为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存在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不清楚、有血管受侵、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Ki-67、HIF-1α表达均高于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无血管受侵、未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P均<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可对肾细胞癌施行准确术前诊断,且肾细胞癌患者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有着密切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欣  万业达 《吉林医学》2014,(34):7567-7568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骨盆肿瘤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2例骨盆肿瘤患者(B组)使用两种CT定位设计穿刺路径进行穿刺活检并与之前的65例(A组)相比较。结果:两组比较,B组病理诊断符合率较A组略有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B组降低至8.3%,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1.7%(P<0.05)。结论:MSCT可显示精确穿刺路径,提高穿刺活检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盆腔肿瘤患者MSCT资料,分析MSCT卵巢血管蒂征、卵巢显示征、肿块与输尿管位置关系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盆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卵巢源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卵巢源性肿瘤卵巢血管蒂征阳性率为70.97%,高于非卵巢源肿瘤的8.33%(P<0.05);卵巢显示征阳性率为6.45%,低于非卵巢源肿瘤的66.67%(P<0.05);卵巢源性肿瘤位于输尿管前为100%,高于非卵巢源肿瘤的87.5%(P<0.05).MSCT诊断卵巢源性肿瘤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32%、91.67%、90.91%.结论 MSCT在卵巢源性与非卵巢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卵巢血管蒂征、卵巢显示征、肿块与输尿管位置关系可作为其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表现。结果CT平扫中8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为等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1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为14例,中度强化1例。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肾实质期扫描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的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皮质期扫描应作为小肾癌CT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于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5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4例输尿管结石,MSCT诊断146例,诊断准确率为94.81%。146例MSCT正确诊断的输尿管结石中,结石部位在输尿管腹腔段41例,盆腔段61例,膀胱壁内段38例;双侧输尿管6例。结石CT轴位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CT值为160~1170HU;多平面重建(MPR)上结石呈类圆形、柱子状或呈不规则形状。其中结石上端输尿管或肾盂、肾盏伴程度不一的扩张积水74例(50.68%),输尿管结石有软组织边缘征表现者89例(60.96%)。结论 MSCT对输尿管结石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肾结石并发肾盂肿瘤时,肾盂肿瘤易漏诊。如何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是本病的一个难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1年来诊治的22例此类患者。结果:肾结石并发肾盂肿瘤,占同期肾结石手术1123例的1.96%,占肾盂肿瘤103例的21.3%。肾盂肿瘤的术前漏诊率达91%。肾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存在常干扰肾盂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论:术前应高度重视临床资料中各种有提示意义的迹象,逆行插管或穿刺吸取肾盂尿液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98例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正确符合率及影像表现。结果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示圆形或椭圆形低或无回声肿块影,MSCT平扫示囊腔内有条纹状高密度影或囊壁不均匀性软组织样密度。增强示囊腔均无增厚现象。囊实性卵巢囊肿超声示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壁薄且均匀,增强囊肿内部均未见强化。子宫肌瘤囊性病变超声有假包膜,有血流信号包绕肌瘤肿块。MSCT平扫示肌瘤肿块密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或与其接近。增强示囊性肿块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卵巢囊腺瘤超声示非均匀囊壁增厚,囊壁乳头状区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MSCT平扫示囊实性和巨大囊性病灶。增强可见巨大多房囊性肿块,各房内密度不均匀,囊壁实性区域呈明显强化表现。结论 MS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更高,可更清晰的显示病灶结构和其周围组织情况,但超声检查对肿块血流情况可较好的显示,故将超声联合MSCT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