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部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总伴有患者免疫状态的改变。作者测定149例(恶性108例,良性41例)喉新生物患者某些非特异性抗力的定量指标:血清杀菌活性、溶菌酶、补体和β-溶素。喉癌中Ⅰ期5例,Ⅱ期21例,Ⅲ_a期58例,Ⅲ_b期11例,Ⅳ期13例;角化型鳞癌51例,非角化型28例,低分化癌10例,乳头状癌4例,乳头状瘤恶变15例,乳头状瘤18例,纤维瘤17例,血管瘤3例,喉囊肿3例。作者将全部病人的检查结果与(?)(1957)在85名正常人中所获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杀菌活性和溶菌酶含量显著下降,而补体和β-溶素的含量无明显异常;喉癌患者的血清杀菌活性、溶菌酶和β-溶素均显著低于正常人。观察上述诸指标与喉癌分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1978~1985年观察274例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状态,年龄20~60岁,男222例,女52例。喉癌217例,鼻及鼻窦恶性肿瘤26例,咽部21例,外耳及中耳10例。Ⅰ~Ⅱ期34例,Ⅲ期187例,Ⅳ期和复发53例。均进行机体免疫状态检查,包括血清溶菌酶活性、β-溶素、血清杀菌活性、血清补体及末捎血T细胞和B细胞数,并用结核菌素和Koch氏结核菌素  相似文献   

3.
调查187名急性中耳炎和复发性中耳炎儿童(年龄1~14岁),根据对细菌的变态反应程度与防御屏障非特异性因子浓度(备解素、溶菌酶、β-溶素、补体)评价免疫功能。第一组120名急性中耳炎儿童,第二组67名复发性中耳炎儿童,全部患儿均行鼓窒和鼻腔细菌学检查,通过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溶解反应((?))及皮内试验((?))评价机体对细菌的变态反应。鼓窒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第一组分离出致病性葡萄球菌为53%,链球菌为9.4%。第二组有65人致病性葡萄球菌阳性,链球菌3名阳性。第  相似文献   

4.
肿瘤病灶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自身抗感染力(包括抗感染和抗肿瘤防御因子)有密切连系。防御因子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二类,后者中有备解素、补体、溶菌酶等,溶菌酶存在于体液、组织和细胞内,已有报道证实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溶菌酶活性明显受抑制。化疗、放疗也同时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作者们为研究溶菌酶对在化-放疗过程中的口咽恶性肿瘤患者机体抗感染力的影响。曾对43例经病检证实的患者进行检查,分为两组,一组仅接受化-放疗(21例),另组22例除化-放疗外,在疗程中每日2次给0.5%溶菌酶液5 ml做气雾吸入治疗。检查方法包括用比浊法对唾液和血清内溶菌酶活性傲动态测定,对第二组患者还加做口腔大肠杆菌检查和皮肤深层自体细菌检查,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和琼脂扩散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Fn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β2-MG含量明显升高,但Fn含量却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鼻咽癌患者β2-MG含量明显下降,而Fn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清β2-MG和Fn含量的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中耳炎患儿在12周的急性期过后,转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者占5~10%;大约1/3的中耳渗出液细菌培养阳性。为了探讨细菌对渗出性中耳炎的影响,对21例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渗出液中的溶菌酶、乳酸胆铁质(反映渗出液中多核白细胞活性)、补体C_3和C_(5a)、以及多核白细胞趋化因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中耳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双球菌及表面葡萄球菌。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渗出液中的细菌或来自激活补体的白细胞趋化因子驱使白细胞进入中耳;白细胞脱颗粒,释放出溶菌酶,溶菌酶损伤中耳组织,中耳上皮细胞分泌增加,上皮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耳出现渗出液。21份渗出液标本测定结果表明,多核白细胞趋化因子的平均含量(0.81±0.25cm)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分子免疫水平、局部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的改变,并设辛芩颗粒对照组相比较,了解其对患者体内免疫环境的影响,探讨中药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中医辨证,吸入物变应原检测,将符合条件的50例风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N)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鼻鼽合剂15ml,对照组口服无糖型辛芩颗粒1袋(5g);1日3次,疗程21天.检测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含量;血清中IgA、IgG、IgM、总IgE、细胞因子IL-4的含量水平;并分析与病情程度、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均能降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含量高低与病情相关,与病程无直接相关;均能下调血清中总IgE、IL-4的含量水平,但鼻鼽合剂组较辛芩颗粒组在下调IL-4的血清含量水平上表现更为显著(P<0.05),其中IL-4的水平与病情有相关性,但与病程未见明显相关;然而两组对改变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含量并不显著(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鼽合剂可通过抑制或减少Th2细胞因子IL-4的产生,从而使Th细胞分化向Th1细胞偏移,调节Th1/Th2之间的动态平衡;同时能显著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清总IgE含量,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与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测试了30例正常人和30例梅尼埃病患者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补体(C3和C4),以及抗Ⅱ型胶原抗体。结果梅尼埃病患者血清中非特异性IgG、IgM和IgA以及C3和C4均在正常范围;而患者中53.3%的抗Ⅱ型胶原抗体IgG明显增高,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均不增高。结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该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纤维连接蛋白(Fn)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琼脂扩散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3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MG、Fn和IL-2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β2-M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n、IL-2含量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清β2-MG含量明显下降,而Fn、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β2 MG、Fn和IL-2含量的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例(2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与对照组血清比较,C5、C1-INH含量明显增高,C9、B因子(Bf)含量明显降低,免疫复合物(IC)含量明显升高。患者的中耳积液与血清比较,C3、C4、C5含量明显降低,Bf含量明显增高,IC含量明显增高,提示补体对IC清除等功能降低,有可能引起IC沉积在中耳粘膜,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中耳积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内和(或)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及总IgE(tIg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PAR患者经鼻特异性脱敏治疗(鼻喷组)和36例PAR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舌下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以3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免疫放射平衡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鼻喷组及舌下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及tIg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鼻分泌物涂片观察局部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经鼻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8和tIgE含量显著增高,鼻喷组及舌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至维持量后,AR患者血清中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IL-4、IL-8及tIg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T后鼻喷组和舌下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经鼻黏膜和舌下脱敏治疗能通过对AR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调控及对血tIgE水平的调节来改善和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易患鼓窦炎,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此,作者们对鼓窦炎患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状态进行了研究。根据末梢血中补体、溶解素、溶菌酶的检查结果确定非特异性免疫状态,根据血浆中和鼓窦分泌物中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查结果确定特异性免疫状态。共检查25个患儿,年龄为7天~7月,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林钦  付芬兰等 《耳鼻咽喉》2001,8(2):105-106
目的: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和琼脂扩散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Fn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β2-MG偏明显升高,但Fn含量却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鼻咽癌患者β2-MG含量明显下了,而Fn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清β2-MG和Fn含量的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的相关免疫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梅尼埃病患者相关性特异性免疫不指标和针对内耳组织抗原特异性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采用免疫学实验技术,对梅尼埃患者于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免疫学检测,并与无耳病者进行对照。结果示,部分患者发作期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以及非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和抗核抗体与抗核内可溶性抗原抗体阳性,并出现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中的意义。方法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VEGF、TNF-α浓度及重度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VEGF、TNF-α含量变化。结果轻、中、重度OSAHS患者随病情加重,夜间SpO2〈0.9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中、重度组患者血清VEGF、TNF-α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经nCPAP治疗1周后,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血清VEGF、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疾病严重程度血清VEGF、TNF-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EGF、TNF-α水平检测可提示OSAHS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们测定了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把鼻分泌物和血清二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作了比较。将检查结果与一组正常人作对比。实验组变应性鼻炎患者48名,过去都有鼻卡他、鼻阻、喷嚏、流泪等症状。另一组正常人26名,与病人作对照。每个患者都先经过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并拍了鼻窦平片。上颌窦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5岁以下的儿童,不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和鼻分泌物的IgG,IgA,IgM和IgE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上颌窦开口处黏膜中溶菌酶(lysozyme,LZ)、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IgA、IgG、补体等分泌免疫成分在局部防御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LZ、LF、IgA、IgG、补体C3在慢性鼻窦炎20例(Ⅰ型与Ⅱ型各10例)和健康对照10例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处黏膜中的表达.结果鼻窦炎Ⅰ型中LZ、L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1).鼻窦炎Ⅱ型中LF、补体C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1).2例鼻窦炎Ⅰ型IgA为阴性,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上颌窦窦口黏膜中LZ、LF、IgA、IgG补体等在慢性鼻窦炎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两型鼻窦炎局部免疫状况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中β-葡萄糖着酸酶(beta-glu-curonidase,β-GD)活性变化。采用微量比色法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人和头颈部良性疾患者各40例上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中β-GD活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血清中β-G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在健康人群组与良性疾患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而恶性肿瘤组则明显升高,与前两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若以正常对照组的均数加两个标准差为阳性判断标准,则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92.5%和100%。晚期、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β-GD活性较早期、未发生转移者升高更明显。对6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进行一年的动态监测,其变化气临床症状相一致。实验结果提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β-GD活性的检测可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分级、疗效评估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的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排除鼻息肉及鼻窦受累患者,以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患者的特应性状态,并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共选择收集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pilia,NARES)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病史,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填写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采用NIOX测量鼻呼出气。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 μg/喷/鼻)喷鼻治疗,2次/天,持续治疗4周,并于2周和4周时复查,再次评估症状、生活质量及鼻腔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NO水平明显高于NARES患者[(1053±137)ppb vs(741±65)ppb,P <0.001)];对比正常对照组[(838±79)ppb)],两组患者鼻NO水平较之分别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经鼻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4周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表现为鼻NO浓度降低,而NARES患者表现为鼻NO升高,且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5)。治疗2~4周之后,变应性鼻炎及NARES患者鼻NO水平持续向对照组接近,同时,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 炎患者分别表现为NO浓度升高和降低;经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NO浓度向正常人水平回归。鼻腔NO水平改变可以作鼻炎患者炎症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渗出性中耳炎(胶耳)是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有人提出这是特异性反应的一种表现。某些类型的免疫缺陷,尤其是IgA的缺陷,伴有IgE升高,而儿童IgA的含量有时要到青春期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因此研究患“胶耳”儿童的这两种免疫球蛋白是合理的,本文对比观察了患“胶耳”儿童和正常儿童IgA和IgE在血清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