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运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4-230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螺内酯组51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血浆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力衰竭(HF)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ADVIA Centauf BNP测定法定量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对各级心功能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 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血浆BNP的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婴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HF)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变化,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和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ABP和脑利钠肽(BN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不同心功能级别FABP的比较。结果: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FABP及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较前明显下降(P〈0.01)。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81,P〈0.01)。心衰程度越重,FABP水平愈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ABP可作为心衰诊断及反映其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HF)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月我科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并收治人院的124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科收治入院的5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观察组内超声心动图参数关系及不同病因所致同级心衰BNP水平。结果:(1)观察组BNP及LVEF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心功能NYHAI、Ⅱ、Ⅲ和Ⅳ分级之间BNP及LVE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O.05);(2)LVEF≤40%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40%者(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的血浆BNP明显低于LVEDD〉55mm者(P〈0.01);(3)观察组BN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P〈O.01)。结论:检测血浆BNP水平对老年HF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75例HF(NYHAⅡ、Ⅲ、Ⅳ)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31例NYHAⅢ~Ⅳ级的患者于住院治疗5~10天重复测定,探讨B型脑钠肽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近期愈后中的价值。结果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 Ⅰ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训于对照组(P〈O.01),且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0.01)。其中好转出院的31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治疗后BNP平均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Ⅰ级(312.3±215.7pg/ml和661.5±326.4pg/ml,P〈0.01)、Ⅳ级564.8±314.5pg/ml和1169.6±565.1pg/ml,P〈0.01)。结论血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血液BNP浓度增加。血浆BNP的浓度变化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俊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601-1602
目的探讨血浆BNP、CR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98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BNP、CRP水平。结果 CHF组BNP、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浆BNP、CRP含量逐渐增高(P〈0.05)。结论血浆BNP、CRP与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分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30例,Ⅳ级40例)及无心衰患者35例(对照组),心袁患者临床给予常规控制心衰治疗2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NP水平、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BNP的水平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心衰各组治疗后BNP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的患者疗效欠佳。【结论】血浆BNP浓度对CHF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熙琳  梁辉 《临床医学》2011,31(6):35-3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6例资料完整的老年心衰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以及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7,P〈0.01),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对老年心衰患者BNP测定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廖予婕 《检验医学》2010,25(2):92-9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人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水平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均〈0.01);三者在HF患者不同时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者联合检测在HF患者早期敏感性为94.5%,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均〈0.01);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均〈0.01)。结论血清cTnI、hs—CRP和血浆BNP在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HF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利钠肽检测对无症状心力衰竭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对无症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微粒子免疫定量检测法,检测132例无症状的CHD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进行比较分析。并于治疗后2周检测102例CHF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132例CHD患者中BNP异常有102例(83.61%),其中超声心动图异常的92例,占90.18%。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P〈0.05)。治疗后2周BNP水平下降,而LVEF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监测提高了无症状心衰的检出率,可作为较可靠的CHF早期诊断参考指标,对CHF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液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法检测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Ⅰ ~Ⅳ级)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和血浆BNP浓度,同时采用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尿液BNP水平为[90.0(38.3~209.5)]ng/L,血浆BNP水平为[680.0(289.7 ~ 154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0(13.0 ~33.0)]ng/L和[84.5(56.0~158.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07.5、71.0,P均<0.01)。随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高,尿液BNP水平逐渐升高。尿液BNP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842,P<0.01),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 =0.742,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801,P<0.01)。LVEF< 40%患者的尿液BNP水平为[143.0(85.0 ~258.0)]ng/L,LVEF≥40%患者的尿液BNP水平为[31.5(17.3~38.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P<0.01)。以36.5 ng/L为临界值时,尿液BN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0%。结论 尿液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与血浆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01-2011-03在我院住院的各种老年心脏病患者235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分别检测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CK、CK-MB),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健康老年组进行对比。结果:①老年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组(心功能Ⅱ~Ⅳ级)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级组);且心功能Ⅳ级组BNP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Ⅰ级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②各组之间CK及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组(心功能Ⅱ~Ⅳ级)血浆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级组);且心功能Ⅳ级组cTNI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功能Ⅰ级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水平及肌钙蛋白水平在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均较正常人及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正常时增高,且心功能损害程度越重,血浆BNP及肌钙蛋白I水平越高。两者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能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同时参考血浆BNP及肌钙蛋白水平,将会明显增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的及时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沈俊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05-7606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血浆脑钠素(BNP)间的关系。方法 70例CHF患者和53例正常对照者,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Ⅰ~Ⅱ级)和重度(Ⅲ~Ⅳ级);所有研究对象经心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浓度。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值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TS与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评判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纳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4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0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LVEF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VEF的各亚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VEF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对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章英宏 《检验医学》2008,23(3):308-309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心钠素(ANP)在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CHF患儿及35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浆BNP和ANP浓度。结果CHF组的血浆BNP、A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儿血浆BNP、ANP水平显著高于NYHAⅡ级患儿(P〈0.05),NYHAⅣ级患儿的BNP也显著高于Ⅲ级患儿(P〈0.05)。CHF组血浆BNP、ANP均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且血浆BNP与LVEDD、LVEF的相关性显著优于ANP(P〈0.01)。结论CHF患儿的血浆BNP及ANP水平升高显著,且与心力衰竭程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及评价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83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分级,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浓度;分析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及与近期再住院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NYHA级别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升高与LVDD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血浆BNP水平浓度越高其近期住院率也明显增高,且病情重,死亡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且对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和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经常有心率增快和舒张功能异常,运动性呼吸困难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常见表现,本研究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脏功能参数及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2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和心房利钠肽(ANP)检测,并与30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另外,21例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观察运动高峰BNP与心肺运动试验VE/VCO2斜率相关性。结果3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18例为缺血性心脏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静态心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左室内径明显增加(P〈0.05),短轴缩短率明显异常(P〈0.05)。左房内径无明显增加,左室射血距离减低(P〈0.05),舒张早期充盈速度无明显差别。心力衰竭组BNP水平[(13±11)pmol/L],较对照组[(4.6±2.1)pmol/L]明显增加(P〈0.05)。BNP与ANP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心脏内径大小对BNP和ANP无明显影响。BNP水平与心率、射血时间、充盈时间、E/A比值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1、-0.41、0.62(P均〈0.01),与左室内径和心房内径无相关性。ANP水平只与E/A比值高度相关(r=0.55,P〈0.05)。运动高峰BNP浓度与VE/VCO2斜率正相关(r=0.70,P〈0.01)。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及运动呼吸困难程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诊断心力衰竭尤其是早期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观察BNP 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68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心衰组中各心功能分级组间的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708,P〈0.01).BNP诊断心衰的灵敏度为56.1%.按心衰分级的灵敏度,分别为Ⅰ级9.5%、Ⅱ级38.9%、Ⅲ级55.6%、Ⅳ级83.3%.结论 BNP测定是辅助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心力衰竭早期,BNP水平还可以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并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一个较好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