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1 μg/1.73 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在儿童危重症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CIRCI)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24 h内测定血液基础皮质醇(T0)后,静脉注射ACTH(1μg/1.73 m2),30 min后测定刺激后血液皮质醇(T1)水平,根据T0和皮质醇增值(Δmax=T1-T0)判断肾上腺功能,以T0< 10 μg/dL或Δmax≤9 μg/dL为判断肾上腺功能障碍标准.结果 95例患儿中,严重感染35例,非感染重症患儿30例,大手术患儿30例,总病死率为12.6% (12/95).CIRCI发生率55.8% (53/95),其中重症感染组、非感染重症组、大手术组患儿CIRCI发生率分别是60%、53.3%和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非感染重症组、大手术组、T0和71分别为(37.17±47.35) μ.g/dL、(31.52±52.78) μg/dL、(28.61±17.45) μg/dL和(50.26±48.21) μg/dL、(58.56±73.21) μg/dL、(42.41±13.56)μg/dL,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RCI组和正常皮质醇反应组患儿病死率分别是7.5%和19.0% (P>0.05).T0和T1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有关(P<0.05).结论 危重症患儿存在肾上腺功能障碍,CIRCI发生率较高,小剂量ACTH刺激实验可以作为肾上腺功能功能判断的依据.本研究未发现危重病患儿CIRCI与病死率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幼年型甲减误诊垂体瘤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女 ,11岁。因生长迟缓伴体重增加 2 a余于 2 0 0 4 - 10 -10入院。入院前 1个月外院查 :TSH>75 UIU / ml(正常 0 .35~4 .31UIU/ m L ) ,TT4 <1.0μg/ dl(正常 5 .4~ 11.4μg/ dl) ,TT310 8ng/ dl(正常 96 .7~ 2 0 6 .7ng/ dl) ,FT4 0 .2 9ng/ dl(正常 0 .6 8~ 1.72 ng/ dl) ,FT33.3pg/ ml(正常 0 .8~ 2 .8pg/ ml)。垂体磁共振 (MRI)示 :垂体增大 ,垂体柄及视交叉受压。当地诊断为 :(1)垂体瘤 ,垂体性矮小症 ;(2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甲减 )。未治疗。查体 :身高 12 5 .5 cm,体重 36 kg。表情淡漠 ,皮肤干燥。…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一例男病人 ,6 0岁 ,被送入急诊科。据其妻说 ,他已昏睡数天 ,呼出气可闻到酒味。当时病人呈昏睡 ,皮肤和巩膜黄染 ,腹部膨胀 ,皮肤干糙 ,手掌发红 ,下肢水肿及尿色深。有长期酗酒史。根据病史和血化验提示为萎缩性门脉性肝硬变或酒精性肝硬化致肝性脑病。详见表 1。表 1 病人肝功能检验报告项 目结 果正常参考值白蛋白 2 .9grams/ dl 3.5~ 5 .0 grams/ dl氨 10 5 grams/ dl 11~ 35 m g/ dl总胆红素 5 .7mg/ dl 0 .1~ 1.0 mg/ dl结合胆红素 3.3m g/ dl 0 .1~ 0 .3mg/ dl游离胆红素 2 .4mg/ dl 0 .2~ 0 .8mg/ dl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测定指甲肌酐在鉴别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碱性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 5 0例健康人、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renalfailure ,CRF)患者、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renalfailure ,ARF)患者指甲游离端肌酐 (nailcreatinine,Ncr)含量 ,并与 3~ 4个月前的血清肌酐 (serumcreatinne ,Scr)水平比较。结果 碱性苦味酸法测定Ncr表明 ,以 2 2 .5mg/10 0g为正常值 ,CRF组Ncr含量 (47.5 4± 17.2 8)mg/10 0g及 4个月前后Scr含量 (6 4 5 .33± 78.6 ) μmol/L、(6 4 0 .9± 77.7) μmol/L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Ncr(10 .4 5± 6 .38)mg/10 0 g和Scr(10 6 .0± 12 .8) μmol/L(P <0 .0 1)。ARF组 4个月前Scr(10 9.1± 13.3) μmol/L ,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发生ARF时 ,Ncr含量 (10 .12± 5 .36 )mg/10 0 g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而Scr含量 (6 5 3.0± 80 .8) μ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同时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Ncr表明 ,若以 7.75mg/10 0 g为正常值 ,CRF患者Ncr含量为(13.75± 3.97)mg/10 0g、ARF组为 (3.86± 3.39)mg/10 0g、正常组为 (3.81± 2 .15 )mg/10 0g ,ARF组含量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但明显低于CRF组 (P <0 .0 1)。结论 指甲游离  相似文献   

5.
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值个体的检出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男 ,6 5岁 ,军队离休干部 ,平素身体健康 ,爱好网球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锻炼。上世纪 90年代起每年体检 ,包括心电图、胸片、B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等均正常 ,但 2项血脂测定胆固醇 (TC)2 4 0~ 2 6 0mg/dl(6 .2 1~ 6 .70 mmol/L)、三酰甘油(TG) 86 .5~ 12 0mg/dl(0 .98~ 1.36mmol/L) ,曾以高胆固醇血症用消胆胺、洛伐他丁、中药等降脂治疗 ,胆固醇水平无明显降低。 2 0 0 0年 5月到本科咨询并作多项血脂检测 ,TC 2 5 6mg/dl (6 .2 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10 2mg/dl(2 .6 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6.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巩膜、黏膜及某些体液出现发黄的症状。正常血液总胆红素浓度为2~17.1μmol/L(0.1~1.0mg/dl),当其超过34.2μmol/L(2.0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若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但小于25.7μmol/L(1.5mg/dl),肉眼不能察觉时,称为隐性黄疸。在胆红素大于25.7μmol/L时,肉眼可观察到皮肤、巩膜、黏膜的黄染,称为显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用非处方 (OTC)缓泻药引起高磷酸血症和食管梗阻各一例。例 1  76岁男性 ,有高血压史 ,因结肠腺癌住院 ,拟择期手术。术前准备 ,给速效OTC泻药磷酸钠 2瓶 45 ml无效 ,又给 3瓶 ,共 30 g,之后开始腹泻。血清磷酸盐高至 1 1 .1 mg/dl(正常值 2 .8~ 4.2 mg/dl)。肌酐高达 1 8mg/dl(正常值 0 .5~ 1 .5 mg/dl)。此两项值入院时均正常 ,用该药后超出正常范围而推迟手术 ,积极补液。又因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行血液透析 ,血磷酸盐下降至 0 .9mg/dl,翌晨又升高至 1 1 .3mg/dl,肌酐仍高。透析后磷酸盐下降和趋于稳定 ,第 7日肌酐 3.7mg/d…  相似文献   

8.
CLIA法检测血清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前列腺癌 (PCa)与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47例患者 (其中Pca 82例、BPH 765例 )与 32 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SACLIA检测水平。结果 BPH组、PCa组的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PCa组的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正常对照组PSA <4μg/L者 95 .1 %。BPH组PSA <4μg/L者 51 .8% ,4~ 9.99μg/L间者 36 .3 % ,显著高于在 1 0~ 1 9.99μg/L、2 0~49.99μg/L、PSA≥ 50 μg/L等区间的分布 (P <0 .0 1 )。PCa组≥ 4μg/L者 87.8% ,PSA≥50 μg/L者 51 .2 % ,均显著高于在 4~ 9.99μg/L、1 0~ 1 9.99μg/L、2 0~ 49.99μg/L等区间的分布 (P <0 .0 1 )。以PSA≥ 4μg/L、≥ 1 0 μg/L、≥ 2 0 μg/L、≥ 50 μg/L作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标准 ,敏感性分别为 87.8%、72 .0 %、62 .2 %、51 .2 % ;特异性分别为 64 .6 %、91 .6 %、98.1 %、1 0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1 5 .8% %、39.3 %、70 .8%、1 0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8.6 %、97.7%、97.2 %、96 .5 % ;实验有效率分别为 66 .3 %、90 .3 %、95 .5 %、96 .5 %。结论 CLIA法检测血清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上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旁路高胆红素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女 ,2 2岁。14岁时无诱因下出现尿黄、肤黄、眼黄。近 2 a黄疸加深。 2 0 0 1- 11起到本院住院 2次。全身情况好 ,皮肤、巩膜黄染 ( ) ,肝肋下 1cm,脾肋下触及 ,B超脾厚 6 0 mm。Hb10 0~110 g/ L,Ret1.2 %~ 2 2 .0 % ,总胆 5 8.0~ 178.7μmol/ L,间胆5 0 .7~ 16 6 .2 μmol/ L,直胆 7.3~ 12 .5 μmol/ L,抗体筛选试验阳性 ,Coomb′s直接法阴性 ,尿胆原 16~ 131μmol/ L,尿胆红素阴性 ,尿 Rous试验阴性。骨髓增生性贫血 ,幼红细胞增多。G6 PD及 Hb分子病检查正常。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结合球蛋白缺如 ,诊为自身免疫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12月龄 (老龄 )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 ,分为 3 0min组、60min组、60min 负重组、实验对照组及安静对照组 ,观察增龄及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腰椎骨、股骨胶原含量 (HOP)、血清性激素 (T ,E2 )、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当实验进行 8周后 ,60min组、60min 负重组小鼠的血清睾酮 ( 5 7.82 6± 13 .999ng/dl ,5 8.985± 12 .3 0 1ng/dl)、雌二醇 ( 3 0 .81± 4.14pg/ml ,3 2 .62± 5 .85pg/ml)水平及股骨羟脯氨酸含量 ( 12 .5 4± 0 .89μg/mg ,13 .47± 0 .84μg/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43 .3 3 7± 13 .946ng/dl,E2 :2 2 .3 2± 4.2 1pg/ml ,HOP :11.92± 1.0 7μg/mg ,均P <0 .0 5 )。结论 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性激素水平降低及骨胶原丢失 ;而且该作用在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8岁。以肥胖、毛发增多,间断头晕、心慌半年为主诉而入院就诊。体检:血压200/100mmHg,向心性肥胖,颜面皮肤多脂、油腻,毛孔粗大,四肢毛发增多?实验室检查:皮质醇(8am)33.62μg/dl,(4pm)26.22μg/dl,(0am)22.21μg/dl,(次日8am)20.52μg/dl均高于正常;性激素全套:睾酮112.32μg/dl,明显升高,余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酶化学法测定 40例 CHF患者和 3 0例正常人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结果 CHF患者血浆游离肉碱浓度 [(4 6.48± 1.3 3 ) 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游离肉碱水平 [(5 5 .3± 11.19) μmol/L,P<0 .0 5 ]。心功能 级组比心功能 、 级组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更低 ,前者为 (3 5 .76± 5 .61)μmol/L,后者分别为 (5 0 .2 4± 9.3 2 ) μmol/L 和 (4 9.81± 12 .2 3 ) μmol/L;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40 %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较L VEF>40 %组低 ,分别为 (3 8.96± 9.0 6) μmol/L和 (4 9.71± 10 .77) 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经 L-肉碱 3 g/d静脉滴注治疗 10天后 ,伴随 CHF患者心功能改善 1~ 2级后 ,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显著升高至 (10 0 .2 7± 5 6.2 3 )μmol/L (P<0 .0 1)。结论放射性同位素酶化学法测定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灵敏、精确、可靠且重复性好。 CHF患者血浆游离肉碱浓度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提示 CHF患者存在能量代谢的紊乱 ,可能与体内肉碱缺乏有关 ,补充外源性 L -肉碱后 CHF患者心功能得以明显改善 ,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亦随之升高 ,CHF患者补充适量的外源性肉碱是有效的代谢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女 ,43岁。因间断颜面水肿伴腰酸痛 1a余入院。 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眼睑水肿 ,伴腰酸痛、乏力、夜尿增多 ,查尿中有少量蛋白 ,以肾炎给予中药 (含木通 )治疗 ,症状无明显缓解。近 5个月来无明显诱因感口干、喜欢饮水 ,量 2 0 0 0 ml/ d,易饥饿 ,主食 40 0~ 45 0 g/ d,大便 3~ 4次 / d。查体 :BP12 0 / 70mm Hg,轻度贫血貌 ,眼睑及颜色轻度水肿。化验 ,尿常规 :比重1.0 10~ 1.0 2 0 ,p H6 .5~ 7.0 ,Pro2 5~ 75 mg/ dl,Glu5 0~ 10 0mg/ dl,SER2 2 mm/ h,生化 :BUN3.5~ 5 .3mmol/ L ,Cr97~ 10 1mmol/ L ,AL T…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功能不全(CIRCI)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以基础皮质醇水平<10μg/dl和(或)大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后Δmax<9μg/dl作为CIRCI的最佳诊断标准,但CIRCI的诊断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作用仍存在着很多争议。如何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CIRCI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依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CIRCI的诊断及激素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和游离卡尼汀浓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自动化测定血清总和游离L 卡尼汀浓度的酶分光光度法 (CAT BTND)。方法 对卡尼汀酯水解条件及 pH和L 卡尼汀乙酰基转移酶浓度等反应条件作最佳化研究 ,同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评估 ,并用该法测定了 119名正常人的血清样本。结果 该法最低检出限为 4 81μmol/L ,线性范围可达 150 μmol/L(r =0 999)。批内和批间的平均CV分别为游离卡尼汀 5 52 %和5 90 % ,辛酯卡尼汀为 5 78%和 6 14 %。平均回收率为 98 5%和 98 4%。在胆红素≤ 12 0 μmol/L ,血红蛋白≤ 7g/L和抗坏血酸≤ 50 0 μmol/L的情况下 ,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 :男 (3 2名 )总卡尼汀 (48 5± 17 7) μmol/L ,游离卡尼汀 (3 9 2± 14 2 ) μmol/L ,卡尼汀酯 (9 3±5 3 ) μmol/L ;女 (3 1名 )总卡尼汀 (42 7± 17 3 ) μmol/L ,游离卡尼汀 (3 2 4± 18 0 ) μmol/L ,卡尼汀酯(10 5± 5 5) μmol/L。儿童 (年龄 9~ 12岁 ) :男 (3 1名 )总卡尼汀 (57 3± 19 3 ) μmol/L ,游离卡尼汀(45 1± 14 4) μmol/L ,卡尼汀酯 (12 3± 10 4) μmol/L ;女 (2 5名 )总卡尼汀 (59 4± 15 7) μmol/L ,游离卡尼汀 (46 6± 12 6) μmol/L ,卡尼汀酯 (12 8± 7 8) μmol/L。 结论 该法正确快速 ,可作为L 卡尼汀缺乏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木村病伴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男,60岁.因水肿伴尿检异常2个月,血肌酐进行性升高27 d于2010-12-01入院.体格检查示左侧脸颊部蚕豆大小肿块,无痛,质地中等,头颈部多处触及肿大淋巴结,大小约1 cm×1 cm质地中等偏硬,无痛,双下肢中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7.03~8.34 g/24 h;尿沉渣170万/ml,多形性;NGAL1510.66 μg/L,KIM-1 3.38 μg/L,IL-18 130.67n ug/L;血肌酐5.44 mg/dl,尿素氮82.9 mg/dl,白蛋白/球蛋白30.8/26.5 g/L,血红蛋白8.8 g/L,血嗜酸细胞计数880 mm3,比例0.15.经骨髓活检、颈部淋巴结活检、肾活检等检查确诊为:(1)木村病;(2)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后予强的松45mg、间断CRRT、EPO和铁剂纠正贫血、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等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患者血肌酐0.98 mg/dl,尿素氮18.9 mg/dl,水肿明显消退,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于2010-12-21出院.出院2周后随访结果:复查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尿蛋白0.59 g/24 h,未见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1~ 14岁正常小儿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138例 1~ 14岁正常小儿的血清瘦素水平 ,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变化趋势 ,以及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年龄组小儿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值 ,1~ 5岁、>5~ 10岁、>10~ 14岁 3个年龄组男童分别为 (1.4 9± 0 .4 8) μg/L、(4.87± 3.5 1) μg/L、(3.34± 0 .85 ) μg/L ,女童分别为 (2 .12± 0 .4 7) μg/L、(7.6 9± 5 .84 ) μg/L、(12 .7± 5 .2 2 ) μg/L ,女童的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男童 1~ 10岁 ,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 ,11~ 14岁 ,瘦素水平呈相反变化 ,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②相同年龄组女童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童 (P <0 .0 1) ;③不论男童、女童 ,血清瘦素水平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男r =0 .73,P <0 .0 0 1;女r =0 .81,P <0 .0 0 1)。结论 性别、年龄、BMI是影响小儿血清瘦素水平的 3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9岁。因皮肤色素沉着2个月余,发现双肾上腺肿物1个月余而于2003年12月30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自觉劳累,心悸,乏力,食欲减退,进食后恶心、呕吐,常觉口干伴饮水增多,体重下降。同时发现皮肤色素沉着,以颜面、齿龈、掌纹为著。于当地医院检查,血压120/80mm Hg,血 Na~+ 132mmol/L,K~+ 4.1mmol/L,Cl~- 103mmol/L,Glu 4.9mmol/L,ACTH 194.7pmol/L(正常值0~10pmol/L),血皮质醇21.0 mmol/L(正常值138.0~690.0m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24.2 μg(正常值30~110μg),B 超示双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左侧6.6cm×6.0cm,右侧7.3cm×3.1cm,CT 永双肾上腺肿块侵及双肾上极,并见包绕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考虑转移瘤;正电子  相似文献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的新喋呤和生物喋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新喋呤 (NP)及生物喋呤 (BP)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方法。方法 血清标本经三氯乙酸去蛋白 ,低温、高速离心 ,用碱中和后直接进样 ,采用外标定量法 ,以甲醇 :水 =5∶95 (v/v)为流动相 ,经HypersilBDSC18反相色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 (Ex =36 0nm ,Em =4 4 0nm)。结果 线性范围 :BP为 0 .4 8~ 80 0 μg/L ,NP为 0 .12~ 80 0 μg/L。检测灵敏度 :BP为 0 .1μg/L ,NP为 0 .0 1μg/L。日内精密度 :BP为 3.96 % ,NP为 2 .87%。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 :NP为 97.9%,BP为 94 .3%。NP和BP在血清中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NP) =1.0 2 5 5x - 0 .0 0 77(r2 =0 .9998) ;Y(BP) =0 .70 2 7x 0 .0 394 (r=0 .9995 )。正常人血清中的NP和BP的浓度分别为 :(5 .76± 2 .4 4 ) μg/L和 (1.81± 0 .5 7) μg/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NP和BP的浓度分别为 :(12 .96± 6 .95 ) μg/L和 (3.36± 1.73) μg/L ,二者血清中的NP和BP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精确 ,适于血清中生物喋呤及新喋呤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水平及术后早期肾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与术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肾结石患者93例,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根据术后早期(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52例和无肾损伤组41例。术前2 h及术后6、12、24、48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采用肌氨酸氧化法检测血肌酐水平,并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与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后12、24 h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对术后早期肾损伤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2组术前及术后6、48 h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肾损伤组术后12、24 h血清皮质醇[(138.54±20.15)、(158.64±22.15)μg/L]、ACTH[(35.68±6.15)、(46.58±7.25)ng/L]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120.64±17.52)、(141.30±18.65)μg/L,(26.35±5.12)、(38.25±6.12)ng/L](P<0.05);2组术前、术后6 h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组术后12、24、48 h血肌酐水平[(72.25±21.34)、(77.58±25.64)、(98.68±28.64)μmol/L]高于无肾损伤组[(62.02±18.05)、(59.64±20.36)、(55.36±24.16)μmol/L](P<0.05)。术后早期肾损伤患者术后12 h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856,P<0.001;r=0.703,P<0.001),血清皮质醇与ACTH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01)。术后12 h血清皮质醇、ACTH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2.20μg/L、33.30 ng/L时,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早期肾损伤发生的AUC分别为0.853(95%CI:0.777~0.929,P<0.001)、0.845(95%CI:0.764~0.925,P<0.001);术后24 h血清皮质醇、ACTH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8.58μg/L、35.58 ng/L时,预测早期肾损伤发生的AUC分别为0.716(95%CI:0.612~0.819,P<0.001)、0.705(95%CI:0.600~0.811,P<0.001);术后12 h血清皮质醇、ACTH预测术后早期肾损伤发生的AUC(0.853、0.845)及灵敏度(95.82%、91.41%)均高于术后24 h(0.716、0.705,88.67%、82.56%)(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血清皮质醇、ACTH均呈高表达,碎石术后动态监测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变化可预测早期肾损伤的发生风险,术后12 h可作为预测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