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骨肿瘤切片。结果表明,各亚型和各组织学分级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PC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中的部分细胞核呈PCNA阳性,提示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性细胞,而部分多核巨细胞是由这些肿瘤性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来。软骨肉瘤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骨肉瘤的软骨母细胞型。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许多肿瘤恶变中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高表达,本文就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妇科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1增瘤细胞核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oNA)是一种非组核蛋白,在核内合成,其分子量33-36KD之间,人类PCNA基因定位于第20对染色体,由5个内含子与6个外显子相互分隔构成,内含子间,内含子与外显子间存在大量复序列,5’一端侧翼有促进子活性,其mRNA为1.3kb,PCNA完整的CDNA已被克隆,编码区含786个氨基酸,其中酸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ABC法对82例喉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学恶性度高的肿瘤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恶性度低的肿瘤(P〈0.01)。5年生存组的患者PCNA标记数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组(P〈0.01),提示PCNA免疫组化标记可作为判断喉鳞癌恶性及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3例肾癌组织中PCNA进行检测,取6例肾错构瘤及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肾错构瘤中未见PCNA着色,在正常肾组织中仅见少许细胞着色,而肾癌所有切片均呈阳性反应。肾癌组织的PCNA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均相关,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较PCNA低表达组(1~2级)短。PCNA可定量地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恶性度,可作为肾癌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又称周期素(cyclin),是1978年Miyachi等〔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发现并提纯的一种自身抗原。PCN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是DNA多聚酶δ...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PCNA阳性表达说明该细胞正处于增殖状态。因此,PCNA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不仅用于病理学研究,而且近年来在各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就PCNA的概况及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p16基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山春  廖松林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7):529-530,T010
乳腺癌p16基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的相关性郭山春廖松林丁华野孟振行皋岚湘柳剑英田玉旺邓永江吴霞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CDKN2/P16)在抑制肿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失或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预示其重要性并不亚于Rb和p5...  相似文献   

9.
刘卫民 《新疆医学》1997,27(4):233-234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又称周期蛋白(cyclin),首先由Miyachi提纯。起初认为PCNA和周期蛋白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后来证明无论在亚细胞定位、电泳行为、肽链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两者均是一致的,认为周期蛋白就是PCNA。由于周期蛋白这一名称也用于一种与有丝分裂起始有关的56KD的蛋白激酶,为避免混淆,有学者建议用PCNA这一术语。 PCNA是一种含26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KD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中SABC方法对55例膀胱癌PCNIA单克隆抗体标记,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认为PCNA的表达能客观反映膀胱肿瘤生物学活性,可作为膀胱肿瘤预后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付欣鸽  闫保功 《农垦医学》1999,21(3):163-163
目的,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I+Ⅱ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3+T4中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T2期(P〈0.05)。结论 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心肌细胞表型变化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取风心病二尖瓣乳头肌,以成人及胎儿正常乳头肌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抗行免疫组化、免疫电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风心病心肌间质纤维化(2447%±305%)和小动脉内外径比值(0405±0036),与正常心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风心病组PCNA阳性表达不仅存在于间质细胞,且多见于心肌细胞中;αSMA在风心病组中阳性表达细胞增多。阳性细胞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有大量核糖体和发达高尔基体。PCNA和αSMA阳性表达程度随心肌纤维化加重而增强(P<001)。结论PCNA和αSMA在慢性风心病乳头肌中呈阳性表达,亦见于胎儿心肌中。病变心肌细胞不仅有收缩表型,也有合成表型。阳性表达细胞进入增殖状态,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和血管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6例ACC进行了研究。ACC按病理形态分为筛孔型、腺管型和实体型。结果:PCNA阳性表达率为77.78%,其中筛孔型69.23%,腺管型78.95%,实体型为100%。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其中筛孔型为30.77%,腺管型为26.32%,实体型为100%。结论:PCNA表达指数与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牙齿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捍国  肖明振  刘军  张进 《医学争鸣》2000,21(4):467-469
目的 探讨人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状况。方法 制备人牙齿发育各阶段标本,采用SP法对增殪细胞核抗原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牙齿发育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 牙胚内存在广泛的细胞增殖,成釉细胞系和成牙本质细胞系的增殖状态呈现出连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 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进行了测定。结果 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 细胞低表达PCNA ,阳性率为 (11 6± 5 2 ) % ,在体外短期培养 ,无细胞因子的组合PCNA表达逐渐下降 ,而在含有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PC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中以SCF ,IL - 3,IL - 6 ,FL ,Tpo组合作用最显著 ,在培养第 7天时 ,PCNA蛋白表达率为 (78 2± 8 7) % ,且S/G2 /M期的细胞占 (5 9 8± 6 7) % ,明显高于培养前。结论 脐血CD34 细胞低水平表达PCNA ,造血生长因子对CD34 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上调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进行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多数癌细胞呈PCNA免疫染色阳性;照射(30-40Gy)后,多数癌细胞无PCNA染色,但间质细胞的PCNA免疫染色明显升高,大量间质细胞则呈中等或强阳性染色。结论 放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PCNA表达的同时,诱导间质细胞的PCNA表达,提示PCNA的表达状态可作为放射治疗中评价宫颈癌细胞增殖和间质组织修复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 A)后子宫肌瘤病理改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变化 ,探讨GnRH A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 方法 子宫肌瘤术后标本 33例 ,术前应用GnRH A 18例为用药组 ,对照组 15例 ,常规病理检查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含量。 结果 肌瘤组织变性率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PCNA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 ,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用药后肌瘤细胞体积及间质有明显缩小 (P <0 0 5 )。 结论 本实验证实GnRH A治疗子宫肌瘤 ,肌瘤缩小与肌瘤细胞体积及间质缩小有关 ,停药后易复发 ,用于手术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