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自拟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拟方大、中、小剂量组及胃复春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拟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生药含量为2.088、1.044、0.522 g/ml的自拟汤药,胃复春组灌胃胃复春混悬液0.076 g/ml,给药量1 ml/100g大鼠;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2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中原癌基因 c-myc、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自拟方大、中剂量组与胃复春组c-myc[(30.25±3.56)%、(45.37±4.81)%、(38.79±4.02)%比(63.45±7.08)%]表达降低(P<0.01或P<0.05),caspase-3[(36.85±5.02)%、(31.24±4.55)%、(31.57±4.62)%比(23.43±2.95)%]表达升高(P<0.01或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可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中c-myc的表达,激活caspase-3,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冬雪消解毒活血汤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冬雪消解毒活血汤,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胃脘胀痛、口苦口干、嘈杂、嗳气)及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客观变化,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逆转癌前病变效果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冬雪消解毒活血汤治疗胃癌前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胃汤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TFF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 dine,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模型,36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安胃汤组、胃复春组共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安胃汤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TFF3 mRNA表达的影响,对后者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病理模型组,安胃汤组和胃复春组TFF3 mRNA/β-actin值分别为(0.95±0.23),(0.43±0.04),(0.64±0.04),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安胃汤组和胃复春组均显著降低TFF3 mRNA/β-actin值(P<0.01);安胃汤组作用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安胃汤可能通过降低胃黏膜TFF3 mRNA表达而起到治疗CAG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痞消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饮水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40%乙醇和雷尼替丁溶液交替灌胃法制备CAG大鼠脾虚证模型,连续8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痞消组、胃复春组。从第9周起,胃痞消组予胃痞消灌胃[20g/(kg·d)],胃复春组予胃复春灌胃[0.4 g/(kg·d)];从胃液分泌、血清学等角度观察胃痞消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结果: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大鼠体质量、胃游离黏液含量、血清PGI、PGE2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VIP、TG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胃痞消对CAG大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可增加大鼠的体质量,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血清PGI、PGE2含量,降低血清VIP、TGF-α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胃汤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EGF、EGF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4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理模型组、安胃汤组、胃复春对照组共4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安胃汤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EGF、EGFRmRNA表达的影响,对后者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安胃汤组和胃复春对照组均显著降低EGFmRNA/β-actin值(0.32±0.04 vs 0.64±0.08,0.42±0.05 vs 0.64±0.08,P<0.01),安胃汤组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1)。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安胃汤组和胃复春对照组均显著降低EGFRmRNA/β-actin值(0.56±0.11vs 0.78±0.14,0.67±0.08 vs 0.78±0.14,P<0.01),安胃汤组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可能通过降低胃黏膜EGF、EGFR mRNA表达而起到治疗CAG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GATA-4、GATA-5、GATA-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理模型组、安胃汤组、胃复春对照组,每组12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MNNG液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灌胃给药3周。采用RT—PCR测定大鼠胃组织GATA-4、GATA-5、GATA-6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安胃汤组和胃复春GATA-4mRNA/β-actin值、GATA-5mRNA/β-actin值、GATA-6mRNA/β-actin值均显著提高(P〈0.01),安胃汤组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安胃汤可能通过增加胃黏膜GATA-4、GATA-5、GATA-6mRNA表达而起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萎胃康高、中、低剂量组和维酶素组,萎胃康高、中、低剂量组按3 g/(kg·d)、1. 5 g(kg·d)、0. 75 g/(kg·d)灌胃,维酶素组按0. 3 g/(kg·d)灌胃。30 d后,H-E法观察大鼠胃黏膜,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Gli1、Gli2、Gli3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模型组Gli1、Gli2、Gli3表达量与空白组比显著增加(P 0. 05);治疗组Gli1、Gli2、Gli3表达量与模型组比显著降低(P 0. 05),以萎胃康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P 0. 05)。结论通过减少Gli异常表达是萎胃康治疗CAG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胃复春灌胃30天。给药结束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和胃复春组均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厚度、腺体萎缩,逆转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结论:加味七方胃痛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受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胃炎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MTL、ET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胃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胃炎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MTL、ET的影响及病理形态学改变,取三组不同浓度的胃炎康药液灌胃,同时以蒸馏水为阴性对照,以温胃舒冲剂为阳性对照,14周后杀死大鼠取血,送检MTL、ET,取胃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胃炎康明显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浆的MTL、ET水平,明显改善大鼠的胃黏膜病理变化,且与药物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胃炎康具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起到保护和修复胃黏膜、逆转胃腺体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萎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水杨酸钠溶液灌胃和饥饱失常为主的多重刺激法进行造模成功后,中药萎胃康以高(3 g/kg/d)、中(1. 5 g/kg/d)、低(0. 75 g/kg/d)剂量治疗;西药组以维酶素(0. 3 g/kg/d)来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胃。H-E染色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在治疗第10天,20天,30天时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圆滑蛋白基因Smoothened(Smo)、音猬因子SonicHedgehog(Shh)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Fused(Fu)抑制剂(SuFu)的蛋白表达情况。经过治疗后大鼠的病理变化有所好转,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的Smo、Shh和SuFu蛋白表达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的各蛋白表达量下降,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的各蛋白表达量下降明显。结论: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西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可能是与减少Smo、Shh和SuFu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香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中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40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香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结果:黄香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6.3%。结论:黄香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其中有效药物成分可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2.
唐旭东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东教授在秉承先师董建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所在,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唐旭东教授非常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药后的生活调摄,并总结出一套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调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胃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大学 《河北中医》2004,26(5):328-329
目的 观察通胃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1 2 0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60例采用通胃抗萎汤治疗 ,对照组 60例采用猴头健胃灵胶囊治疗。 2组均 6个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5 8.3 3 %,总有效率为 90 .0 0 %;对照组显效率为2 5 .0 0 %,总有效率 76.6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痛、饱胀、纳差、嘈杂主要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变化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通胃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53例,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温胃祛瘀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温胃祛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硫糖铝和猴头菌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3.81%,两组比较,P<0.05。结论:健脾温胃祛瘀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中医内科门诊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漫性胃炎80例,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50例,占62.5%;显效18例,占22.5%;好转8例,占10.0%;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由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类中药组成的胃康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慢性胃炎病人3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自拟胃康汤进行治疗,选取同一期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80.56%。结论:本方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在治疗慢性胃炎上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加减一贯煎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枸橼酸铋钾颗粒、维霉素片治疗。两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22%,总显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显效率48.89%。两组治愈率比较(χ2=16.568,P=0.000);总显效率比较(χ2=16.797,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唐宋教授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用药等进行分析探究。结果: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有良效。结论:唐宋教授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良好,经验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络醒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络醒胃汤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针刺每日1次,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续6次为一个疗程,期间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单纯针刺疗法可以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症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络醒胃汤联合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相比,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针刺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其有效率为8 3.3%,针刺结合通络醒胃汤其有效率为9 3.3%,其P<0. 0 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通络醒胃汤结合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