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基本情况及交往方式、交往状况,检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笔者对29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基本情况表、网络交往情况调查表和网络成瘾测验,其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5.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网络成瘾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体抽取某市3所城区中学1080名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0.97%,网络成瘾倾向者占5.41%,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79,P>0.05);初中学生发生率为2.33%,高中为4.09%(χ2=5.17,P<0.05);单亲及其他家庭学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χ2=35.77,P<0.01);成瘾倾向及成瘾学生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成正相关(r=0.150,0.129,0.443,0.30,P<0.05)。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而与其单双亲家庭及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而日益凸现出来,目前国内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行为特点,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数据.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现况调查.单位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对象于2003-11/2004-02分别在山西省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调查在校大学生510人.方法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及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山西省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②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的比较.结果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网络成瘾者男性(29人)多于女性(3人),成瘾者每周上网时间[(18.59±16.12)h]显著大于非成瘾者[(5.61±5.64)h](P<0.00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每月上网费用、经常上网地点、认为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使用网络功能是否了解、上网的目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在上网历史及使用网络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较高,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网行为特点方面存在差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600名中学生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进行网络成瘾筛查,得分≥5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将网络成瘾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本组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3.7%。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脱瘾率为53.6%,对照组为7.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成瘾行为,降低网络成瘾性,有利于网络成瘾的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有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的文献,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nternetaddiction,cau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人标准: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研究。②网络成瘾的现状研究。无论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及双盲法。排除文献中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1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机体某些生化因素会导致某些个体对成瘾的易感性,如脑化学失衡以及神经递质,包括染色体、激素及某些控制大脑活动或其他神经系统活动的化学物质或神经递质的过剩或缺乏;人格因素、认知-行为因素、心理动力学因素、社会支持、个体需要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代大学生接受现代高等教育,自主意识又非常强烈,在文化品位上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网络正他们所需要的符合时代潮流、含有较高知识信息的新事物。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往往是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因素有待确定,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43.8,44.6±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9.6,45.3±8.7),(59.7±11.8,46.2±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8.3,44.9±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20.29,41.43±9.61),(46.50±14.74,38.51±8.28),(P<0.025)]。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家庭环境因素与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2006-09随机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作者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调查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①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由8个问题组成,以"是"与"否"作答("是"1分,"否"0分),得5分及5分以上者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者。②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分为10个分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仅使用了该量表中家庭组织性、成功性和控制性3个分量表。③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项目包括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内容。结果:发放问卷800份,获得有效答卷754份,有效应答率为94.25%。被试中一年级246名,二年级249名,三年级259名;男生428名,女生326名;重点中学296名,普通中学257名,职业中学201名。①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38/754)。②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③网络成瘾得分与家庭成功性、控制性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110,0.097;P=0.002,0.008),与家庭组织性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160,P=0.000)。④家庭组织性因素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力在3个因素中则居于首位,其次是家庭成功性和控制性。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组织性、家庭成功性、家庭控制性等因素有关,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①于2006-09在被试所在学校采用分年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新乡市初一至高三的12班62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有4个等级,记1~4分,1为从不,4为总是(此量表包含11个因子,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58个题目;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57个题目)。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界定出网络成瘾群体,高分代表成瘾群体,低分代表非成瘾群体。③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获得有效答卷612份,有效应答率为98.4%。男生304名,女生308名,平均年龄(16±2)岁。①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中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四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186~2.518,P<0.05),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上差异不明显(P>0.05);网络成瘾中学生在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039~2.789,P<0.05~0.01),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②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172,0.112,0.204,0.149,P<0.01),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明显负相关(r=-0.081,P<0.05),而与偏爱被试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8,P>0.05)。③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208,0.218,0.216,0.109,P<0.05~0.01),而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2,P>0.05)。结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而日益凸现出来,目前国内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行为特点,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数据。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现况调查。单位: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对象:于2003-11/2004-02分别在山西省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调查在校大学生510人。方法: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及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山西省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②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的比较。结果: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网络成瘾者男性(29人)多于女性(3人),成瘾者每周上网时间[(18.59&;#177;16.12)h]显著大于非成瘾者[(5.61&;#177;5.64)h](P&;lt;0.00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每月上网费用、经常上网地点、认为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使用网络功能是否了解、上网的目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01),在上网历史及使用网络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较高,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网行为特点方面存在差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汪传宝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63-165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有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的文献,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nternet addiction,cau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研究。②网络成瘾的现状研究。无论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及双盲法。排除文献中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1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 资料综合:机体某些生化因素会导致某些个体对成瘾的易感性,如脑化学失衡以及神经递质,包括染色体、激素及某些控制大脑活动或其他神经系统活动的化学物质或神经递质的过剩或缺乏;人格因素、认知一行为因素、心理动力学因素、社会支持、个体需要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代大学生接受现代高等教育,自主意识又非常强烈,在文化品位上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网络正他们所需要的符合时代潮流、含有较高知识信息的新事物。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往往是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因素有待确定,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状及人群特征,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14所中学3000名中学生采用线上游戏成瘾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轻度成瘾检出率为12.4%,重度网络游戏成瘾检出率为3.1%;男生轻度、重度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128.38,P〈O.01);不同年级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26.13,P〈0.01),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网络游戏成瘾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40.40,P〈O.01),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中学生轻度成瘾和重度成瘾检出率最高;不同学习成绩与网络游戏成瘾存在显著关联(χ^2==122.56,P〈0.01),学习成绩很差的中学生轻度成瘾和重度成瘾检出率最高。结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者数量较大,男生、初中阶段、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是发生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及其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选取全国范围内青少年726名,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网络成瘾测试(IAT)与APGAR家庭功能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68.87%。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父母关系不和谐(OR=1.658,P0.05)、父母对上网的态度消极(OR=1.301,P0.05)、家庭APGAR评分低(OR=0.885,P0.05)是网络成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其家庭功能,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3.
周春枝  长沙  )  刘炬  长沙  )  童成枝  长沙  )  任和玉  长沙  ) 《当代护士》2011,(7):36-38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探讨其与非网络成瘾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的差异.方法 应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对4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和50例健康青少年进行评估.结果 网络成瘾青少年组情绪不稳定者50%,对照组为8%,成瘾组情绪稳定和稳定倾向者10.5%,对照组50%;而网络成瘾青少年组人格内向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河南省某3所大学8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48名设为成瘾组,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对两组大学生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P〈0.05);自我和谐量表自我灵活、自我刻板分量表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与非成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状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河南省某3所大学8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48名设为成瘾组,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对上述两组大学生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评定其成就动机状况,自尊量表评定其自尊水平,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成就动机量表的追求成功动机分量表分及结果成就动机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而避免失败动机分量表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P〈0.05)。结论网络成瘾与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五态人格测验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75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智能手机成瘾率为36.0%,手机成瘾量表得分为(60.19±12.97)分;自我概念总均分为(2.24±0.37)分;五态人格分布从高到低为少阳(23.27%)、太阴(23.27%)、少阴(20.37%)、太阳(17.09%)和阴阳平和(16.00%);与全国同龄常模组比较,护生太阳、少阳人格维度评分较低,少阴人格维度评分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五态人格结构中太阴人格、自我概念的道德伦理自我和心理自我及家庭子女数量是护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生智能手机成瘾性处于低水平,护生人格越倾向太阴、自我概念总分越高,手机使用越易成瘾,而独生子女成瘾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网络时代下的网络过度使用与中学生抑郁、焦虑发生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湖州市年龄12—17岁的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Zung焦虑、抑郁量表和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T)进行筛查,并在随访9个月后再次进行量表调查。按照网络使用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组,探讨网中学生患抑郁、焦虑与网络过度使用的相关性。结果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123份,接受随访且二次完成问卷的学生共有3013例,其中患焦虑、抑郁症的患者有224例(7.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网络成瘾组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了将近2.7倍(RR=2.7,95%CI1.1~5.8)。网络成瘾组发生焦虑的风险是对对照组的2.07倍(RR=2.2,95%CI1.2—5.3)。结论网络过度使用或成瘾可增加中学生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56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8.1%,男生检出率(44.0%)显著高于女生(33.4%,χ2=6.41,P<0.05);其抑郁情绪发生率随着在校学习年限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趣势,二年级男生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其他年级男女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对专业兴趣、健康状况、倾诉与否、恋爱与否、年龄等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健康状况、倾诉、对就业前景的预计、人际关系、在校学习年限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 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且抑郁情绪产生与诸多因素相关,不同性别抑郁情绪产生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高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成瘾者的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4个班的1200名护生,采用3种量表测试护生的网络成瘾、成就动机和人格特征。结果中职护生的网络成瘾率为7.5%;网络成瘾组护生的成就动机均分为5.863分,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的均分8.263分(P〈O.001);网络成瘾组护生在16PF问卷中有10项即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职护生的网络成瘾率接近中学生的水平,网络成瘾者的成就动机较低,在人格上存在较多缺陷。  相似文献   

20.
蔡练功  聂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64-3066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IAS)、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以及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950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存在主效应的同时还存在联合作用效应(P<0.05)。结论:内向人格倾向的人,其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低,患网络成瘾的危险性越大。应当对这部分人群重点干预,以达到防治网络成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