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形态,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分支,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双源CT检查的253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正常走向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284支.变异包括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2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5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4例、右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17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窦4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后冠状窦2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副冠状动脉37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8例;冠状动脉瘘9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36例.1720例患者左窦房结动脉异常起源818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双源CT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本研究包括接受双源CT冠脉检查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3岁。冠脉图像评价共分为5级,Ⅰ级-Ⅲ级为合格诊断图像,Ⅳ、Ⅴ级为不合格图像。对于心率波动〉10次/分患者采用小螺距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4.5—5.5ml/s。结果15O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心率波动幅度9.3±7.1次/分(房颤l例除外)。150例中共计142例为合格图像,8例为不合格图像。8例图像中有5例(窦性心率不齐2例,室性早搏2例,心脏起搏二联律1例)经心电编辑后达到合格,其余3例(呼吸伪影2例,房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仍未达标。结论采用小螺距扫描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率不齐对双源CT冠脉图像的影响;熟练应用心电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王嗣伟 《安徽医学》2010,31(10):1256-1259
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打破了传统的CT技术理念,其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突破,特别是在心脏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DS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存在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4.53±17.36次/min(51~124次/min),平均心率变异为9.21±3.67次/min(2~18次/min)。心率与RCA中段及RCA总体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192,P〈0.05及r=0.210,P〈0.05),心率变异与LCX总体的图像质量有相关性(r=0.191,P〈0.05)。不同心率组间RCA中段及RCA总体图像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心率变异组间LCX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很大的心率及心率变异范围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解剖变异。文中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检出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总结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在2179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2177例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检出28例(1.3%)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其中17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起自左冠状窦,4例为高位起源),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5例起自无冠状窦,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高位开口、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各1例),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均为高位开口)。结论 DSCT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走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有适应证的252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达到1级,5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超过90次/min,图像质量为2级,7例扫描过程中因心率、呼吸等因素影响扫描图像,质量为3级。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取到高质量的图像。控制心率、呼吸训练、监测峰值时间和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可提高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成人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6648例行冠状动脉DSCTA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方法对其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CAF的起源、走行及引流部位。结果 16648例患者中,共诊断CAF44例,其中右心系统瘘41例,左心系统瘘3例;单瘘口43例,多瘘口1例;单一血管供血32例,多个血管供血12例。结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CAF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心率状态下(分为低、中、高心率组)双源CT图像清晰度,将图像质量判读分为0~4级,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各组间分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图像质量与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为0.58,P:0.75〉O.05)。秩相关检验r=0.28,P〉0.05。结论各组成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89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CAG共检出钙化斑块469个,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相似文献   

15.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AAs) are present at birth, but are usually asymptomatic and are found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examinations. Their prevalence is less than 1.3% based published series.1'2 The most common coronary anomaly is separate origi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LCX) from the left sinus of the Valsalva. The second most common anomaly is the origin of the LCX artery from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or right sinus of the Valsalva.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one is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arising from the proximal RCA, the other is the LAD originating from the proximal RC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高心率及心律失常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高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共122例,选择不同心电编辑方式进行后处理,对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22例中12例为优良图像,110例需编辑图像,经心电编辑后108例达到合格,其余2例(长代偿间隙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心房纤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质量仍未达标。结论根据心率及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电编辑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17.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 308例,判断其有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情况存在,并判断不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类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10 308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73例,检出率为0.71%,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0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5例,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存在起源异常8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6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13例,且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患者中69.2%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患者(38.3%)更易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准确判断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的开口、走行,它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8日间1 405名接受冠状动脉CTA病例,结合过敏史及检查前的处理,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相应的处理。结果:检查者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患者79人,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者18人;无过敏史者1326人,出现不良反应者35人(P<0.01)。有过敏史受检者42位检查前接受地塞米松处理,37位未接受地塞米松处理,均有9人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P>0.05),但未接受地塞米松处理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过敏性休克。53例发生不良反应受检者经处理均好转。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CTA发生不良反应时,应根据不同程度采取方法及时处理,受检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等高危因素与冠状动脉CTA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检查前用地塞米松预处理不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CTA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可能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及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我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与表现形式. 结果:152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患者21例,检出率为1.38%,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与冠状动脉瘘(10例),这两种畸形的发生率相似,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瘘,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