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外颈动脉瘤的诊治附属医院普外科姚昌宏,张建新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麦秀霞颈动脉瘤分颅内颈动脉瘤和颅外颈动脉瘤。颅内颈动脉瘤较常见,而颅外颈动脉瘤则相当罕见,它是周围动脉中具有特殊性质的重要疾病[1~3]。国内有文献可查的尚不足200例[4~10],国外1...  相似文献   

2.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BN  Sun Z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34-2235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是指发生于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椎,基底动脉分支的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其中基底动脉分叉部及主要分支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后循环动脉瘤的50%。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肪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又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23例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的控制性降压麻醉处理。芬太尼8~10μg/kg、卡肌宁0.3mg/kg-1静脉缓慢注射,继以硫喷钠4~6mg/kg、琥珀胆碱1.5mg/kg-1静注,气管内表麻下气管插管,插管期各时限间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P>0.05)。开颅前即开始用硝普钠控制MAP在8kPa左右,结合快速静滴甘露醇1.5~2.0mg/kg和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动脉瘤过早破裂,减少失血。夹闭瘤颈后即停止降压,利于检查瘤颈闭锁是否完全和彻底止血。麻醉状态下吸除气管、口腔分泌物可预防血压及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5.
颅内、外动脉分流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伟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4):287-289,293
颅内巨大动脉瘤由于其特殊的颅内分布及病理表现,临床处理中常需阻断载瘤动脉,为避免载瘤动脉阻断后可能导致的脑缺血,许多神经外科学者创造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颅内、外动脉分流术(EIAB)技术来辅助巨大动脉瘤的处理。作者就EIAB技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存在≥50%狭窄,并同时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并对患者临床、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273例≥50%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有17例(6.23%)存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45~78岁,其中8例女性,9例男性。男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瘤发病率为4.17%(9/216),女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瘤发病率为14.4%(8/57),男、女性动脉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例(94.12%)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系统,仅1例(5.88%)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尖;11例(64.71%)动脉瘤位于狭窄血管的远端,2例(11.76%)位于狭窄血管的近端,另有4例(23.53%)动脉瘤与狭窄不在同一血管;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瘤的可能性远高于普通人群,女性较男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09-2011年已行的23例颅内动脉CTA及颅内DSA病例的影像资料及检查技术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A对病灶的检出结果基本与DSA一致.结论 筛查颅内动脉瘤应首选CTA,对颅内动脉瘤可疑者而CTA又显示不佳者,再考虑DSA检查,对有介入治疗指征,DSA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的急诊手术病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施行显微外科手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18个月,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3例.结论对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形成应当积极采取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往治疗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我们近两年的治疗经验,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31个动脉瘤。男15例,女14例。年龄16~69岁,...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多数以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急诊入院,近年来神经介入放射学快速发展,我院自2002年始成功开展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介入栓堵术,该手术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即可出现严重后果。现将我们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共78例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54.5±18.5)岁,ASAⅡ级~Ⅲ级,病变部位包括前、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等,手术时间(2.2±0.6)h。1.2麻醉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诱导以咪达唑仑0.07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mg/kg~1.5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1例报告鲍遇海,郭怀荣(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任伟新,贺晓晔,李秀英(第一附属医院数字减影室)(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室)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1,2]。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  相似文献   

12.
在112例颅内动脉中发现2枚以上动脉瘤的患者10例(8.9%),共计动脉瘤23枚。动脉瘤定位后:后交通动脉瘤12枚、C1段4枚、前脉络膜动脉瘤2枚、大脑中动脉瘤2枚、前交通动脉瘤1枚、A2段动脉瘤1枚、眼动脉瘤1枚。全部动脉瘤行开颅瘤颈夹闭,其中8例行一期手术,2例分次手术。1例术后死亡,9例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诊断、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手术切口以及一期手术问题进行了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8例,ASAⅠ-Ⅱ级,年龄35-65岁,采用异丙酚静脉全麻,气管插管、尼莫地平控制性降低。结果:用药后BP、灌注压(R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术中BP平稳,术后恢复缓和,患者术毕5min即对指令有反应,且无躁动呕吐现象。结论: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性病变,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膨出,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2%~7.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可反复多次破裂,导致出血,死亡率高达25%~26%。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它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患者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科自2005年4月-2006年8月,对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行栓塞手术,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叉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45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39例颅内动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血管内支架均成功植入。42例动脉瘤致密填塞,7例大部填塞,3例疏松填塞;39例颅内狭窄患中36例血管直径恢复80%以上,3例残余狭窄2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临床恢复良好,影像学随访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赵凯 《吉林医学》1996,17(4):248-248
夹层动脉瘤4例误诊分析赵凯(桦甸市人民医院132400)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引起误诊。我院1989年~1995年间共收治12例,误诊4例,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患,46岁,住院号:2174。因胸骨后剧痛,伴胸闷,多汗...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林  陈书达  王坚 《浙江医学》2002,24(10):599-600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常由于再出血或脑血管痉挛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开颅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借助手术显微镜 ,可以更清楚地辨识动脉瘤体和颈、载瘤动脉和其穿通支以及周围组织结构 ,为动脉瘤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因此显微手术已逐渐代替以往的肉眼直视下手术 ,成为动脉瘤治疗的标准术式。我科1993年3月~2001年9月行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58例 (共60个颅内动脉瘤 ) ,现报道如下 ,并对显微手术技术作一探讨。1.1一般资料58例中男性27例 ,女性31例 ;年龄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4例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结果 1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经支架成形治疗后10例血管直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直径恢复85%~90%.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疏松栓塞,1例单纯支架置入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留.术中发生支架移位1例.随访1~36月,无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事件,10例定期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总结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5例颅内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按Hunt分级法术前0~2级病例手术良好率为93%,死亡率为4.7%。结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有上升趋势;60岁以上患者预后不良;2级以内病例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