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 ,根据其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分为二组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 ,将其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并对其各个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性别、年龄、有无晕厥诱因及有无晕厥先兆对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有影响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 ,对直立倾斜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晕厥诱因、晕厥先兆和年龄。结论 对于发生于青春期女孩不明原因的晕厥 ,而患儿又有较明确的晕厥诱因和晕厥先兆者 ,其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可能性较大 ,临床可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2.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为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分钟)对42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进行诊断研究,并以13名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阳性率为67%,对照组阳性率为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分别为67%、100%及74%。阳性反应诱发时间为22±12分钟。在28例阳性反应患儿中,15例为血管抑制型反应,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3例为心脏抑制型反应,表现为心率明显下降,血压不变;10例为混合型反应,其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较好地、客观地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及构成比例。方法 对 2 0 0 1年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 ,持续监测患儿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中 ,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者 4 9例 ( 5 4 4 % ) ,其中血管抑制型 33例 ( 36 7% ) ,心脏抑制型 6例 ( 6 7% ) ,混合型 10例( 11 1% )。正常直立反应者 12例 ( 13 3% ) ,体位性心动过速反应者 2 8例 ( 31 1% ) ,直立性低血压反应者 1例( 1 1% ) ,没有发现自主神经反应障碍型及心脏变时功能障碍型。结论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为主 ,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反应 ,还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其他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晕厥是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引起晕厥的病因主要有器质性晕厥、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常见.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及直立性低血压(OH)等.直立倾斜试验(HUT)是VVS诊断中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它包括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VVS的治疗主要包括直立训练等物理疗法、增加患儿盐和液体的摄入量及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Zhang QY  Du JB  Li WZ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71-374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晕厥组)及1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4~6μg/kg,最大量不超过300μg)。结果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的阳性率为48%(12/25),对照组为0;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阳性率为80%(20/25),对照组为20%(2/10);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为80%。两组患儿中仅有1例在试验中出现头痛,但能坚持试验完成。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并以12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在倾斜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进行分析。结果:24例晕厥患儿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6例,而对照组为0.诊断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诊断价值为78%.16例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9%),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无变化;血管抑制型反应9例(56%),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混合型反应4例(25%),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作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晕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儿童晕厥中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最常见,50%以上的晕厥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1]。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right tilt test,HUT)对不明原因晕厥进行了诱发试验,已成为诊断VS的重要方法,为VS提供了直接依据和标准[2~4]。近几年来HUT的方法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组拟通过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试验观察,以探讨适用于儿童的简便易行的倾斜试验方法。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001年8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1.0±2.2)岁;病程5d~3年;…  相似文献   

8.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UPS患儿30例,年龄6~18岁,平均(11.74±2.82)岁,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 后每 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倾斜试验结果。结果:30例UPS中倾斜试验阳性10例(占 33.3%),反应类型为心脏抑制型及血管抑制型各5例,晕厥发作在倾斜站立10~40 min,平均(24.0±12.2) min。结论:倾斜试验是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有效方法,对临床UPS患儿具有很好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小儿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VVS病因复杂,其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直立倾斜试验(HUT)。目前有研究指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晕厥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HUT诱发晕厥时伴有异常的神经体液激活。VVS患儿内皮系统分泌的血管内皮素1、一氧化氮等在VVS晕厥发生前后存在血浆浓度改变,提示内皮系统参与儿童VVS的发生。文章综述关于血管内皮系统参与儿童VV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及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及各种血流动力学类型的变化规律。方法2000-05—2006-04,对在北京、湖南、湖北三地就诊或住院的208例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男87例,女121例;年龄3~19(11.66±2.72)岁],进行诊断学研究并对血流动力学类型进行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以女性居多,208例患儿中女性121例(58.2%),男性87例(41.8%);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年龄近似正态分布,平均年龄11.66岁。20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155例为阳性;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的诊断阳性率达50.48%(105/208);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SNHUT)的阳性率为74.52%(155/208),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均为74.52%;在诊断为阳性的患儿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类型占60例(28.8%),血管抑制型72例(34.6%),心脏抑制型5例(2.4%),混合型18例(8.7%);53例经BHUT及SNHUT诊断为阴性的患儿,其血流动力学类型正常(25.5%)。不同年龄组(年龄<12岁和年龄≥12岁)间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年龄<12岁和年龄≥12岁)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患儿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主诉症状不同(主诉头晕、未晕倒和主诉晕厥发作)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晕厥持续时间不同(持续时间≤5min和持续时间>5min)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血流动力学类型不同,患儿的晕厥诱因、晕厥先兆、晕厥伴随症状及晕厥后状态不同。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好发于女孩,并且高峰年龄接近12岁,直立倾斜试验对于此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血流动力学类型分布不同。对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应采用HUT进行诊断并判断其血流动力学类型,以便于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直立倾斜试验(HUTT)广泛应用于鉴别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准金标准[1]。HUTT再现晕厥发作存在一定风险,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本文报道HUTT时引起的儿童暂时性失语1例。1病例资料患儿女,10岁。因头晕4d于2011-03-01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就诊。患儿头晕均发生在早晨起床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中诱发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诱发出迷走神经性房颤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7岁,1年内晕厥2次。患儿无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无异常,脑电图、头颅CT、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出现5.3s窦性静止,继而发生房室连接处逸搏心律、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患儿经健康教育和自主神经功能锻炼治疗,半年后随访,未出现晕厥,未发生心房颤动。结论直立倾斜试验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诱发迷走神经性房颤。  相似文献   

13.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 是一种功能性心血管疾病, 很少威胁生命, 但反复晕厥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 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躯体意外伤害, 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根据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类型VVS可进一步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 其中以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为主。该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VVS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05 1 72 2 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王慧远…∥临床儿科杂志 .-2 0 0 4,2 2 (6) .-3 91临床资料 :晕厥组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 45例 ,对照组 :无晕厥病史正常儿童 2 0例。 2组病例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脑 CT及血糖均正常。晕厥组和对照组小儿间性别、年龄、基础血压及基础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 5 ) ,晕厥次数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及阴性反应小儿中 ,差异也无显著性。结果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晕厥组阳性率 64.4% (2 9/45例 ) ,对照组阳性率 5 .0 % (1 /2 0例 ) ,2组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  相似文献   

15.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80%.VVS需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引起晕厥的器质性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得以诊断.VVS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直立训练、口服补液盐)、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氟氢可的松、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及起搏器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一过性意识丧失患者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主要借助直立倾斜试验来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估.因直立倾斜试验过程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亟待探讨一种早期、准确、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VVS诊断及评价手段.目前定量病史的方法正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较常用的有Calgary先兆晕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反应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以49例不明原因晕厥及只有晕厥先兆症状患儿为研究对象,直立倾斜试验(HUT)(倾斜角度60度,试验持续时间45min)过程中动态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分析其阳性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结果HUT阳性反应时常见晕厥先兆症状为头痛、头晕、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汗、乏力、站立不稳、视物模糊、听觉下降及消化道症状。28例阳性反应中,血管抑制型反应7例(25%).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1%),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无变化;混合型反应4例(14%),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明显下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10例(36%),表现为HUT10min内心率增快30次以上或心率达120次/min以上。直立性低血压4例(14%).表现为HUT3min内血压明显下降。结论HVT阳性反应症状可作为儿童不明原因晕厥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方法 选择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40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体检的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父母亦均予询问有关晕厥的病史,并做直立倾斜试验.检测两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肌酸激酶(CK).结果 晕厥组22.5%患儿的母亲或父亲有过至少1次晕厥病史,直立倾斜试验中有17.5%的患儿家长为阳性;对照组中5%的家长有晕厥病史,2.5%的家长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晕厥组的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指数为(15.75±1.8)kg/m2,对照组体质指数为(17.97±2.7)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值(81.95±33.80)U/L,对照组(165.93±40.6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因素、体质指数、低肌酸激酶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差异。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辅助检查、直立倾斜试验(HUT)确诊的VVS患儿40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结果VVS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类型以血管抑制性为主。不同类型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晕厥的诱因、先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基础心率、血压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管抑制型反应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20.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小儿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基础方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斜板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可进一步提高VVS诊断的敏感性,饮水试验可使倾斜试验阳转阴.目前VVS的治疗以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自身调整为主,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药物治疗尚需多中心合作的进一步研究,对倾斜试验中VVS患儿的心率、血压变化的监测,可能对药物治疗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