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1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病理类型:下腔静脉完全阻塞9例,下腔静脉狭窄3例;治疗均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果 12例均成功施行此术式,治疗前下腔静脉压力平均(4.56±1.51)kPa(1 mm Hg=0.133 kPa),支架置入后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至平均(2.51±0.77)kPa,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1例在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后8个月并发肝静脉闭塞,行肠房分流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血管内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介入学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法先行经皮下腔静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类型。对单纯狭窄型者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然后置入血管内支架;对完全膜型或节段闭塞型者,先行穿刺破膜或开通,继而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节段型者同时置人血管内支架;对伴血栓形成者先行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0例拟诊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术,确诊布加氏综合征8例;共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下腔静脉穿刺破膜3例,穿刺开通2例,下腔静脉支架置人术7例,置入9枚支架。未出现下腔静脉破裂、腹腔内出血及肺栓塞等。结论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微创、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CS)的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表现特征,探讨MRI对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BCS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常规MRI平扫及3D-CEMRA检查.观察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PV)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循环、门静脉-体静脉间曲张静脉和肝实质病变.其中,17例行超声检查,10例行DSA检查,12例行CT检查.结果:39例BCS中,IVC阻塞型(Ⅰ型)6例,HV阻塞型(Ⅱ型)5例,混合性阻塞型(Ⅲ型)28例;39支IVC中,MRI清晰显示34支IVC阻塞(膜性阻塞15例,节段性阻塞19例);117支HV中,MRI显示62支HV阻塞(肝右静脉24支,肝中静脉17支,肝左静脉21支).MRI直接征象表现为HV和/或IVC狭窄、闭塞;间接征象表现为HV和/或IVC阻塞远端血管扩张,肝大、尾叶肿大、脾大,肝内侧枝血管,副HV,肝外侧枝血管,肝硬化,肝癌和肝脏其他占位特别是第二肝门周围占位,腹水,IVC和HV血栓形成.结论:MRI能直接显示HV和/或IVC阻塞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MRI可作为诊断BCS的一种优选的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及血管内溶栓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方法7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89例。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另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经颈静脉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联合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总的成功率为96%,术中无一例死亡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落进入右心房。结论Ⅰa、Ⅱ及Ⅲ型只需行PTA治疗;Ⅰb型宜用TIPPS治疗,而Ⅳ型宜采用PTA加支架置入治疗;Ⅲ、Ⅳ型病例行血管成形术前充分溶栓是必要的;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的不同类型BCS患者106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观察其特异性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SA对比,并治疗后随访。结果(1)超声诊断BCS90例,DSA确诊89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97.8%,特异性82.4%,准确性95.3%,假阳性率17.7%,假阴性率2.3%。(2)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IVC)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HV)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PV)入肝血流速度减慢.(3)介入治疗及手术后随访:①介入治疗后,IVC病变处增宽,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HV及PV血流速度加快;②手术治疗组,根治者可见IVC及HV血流恢复正常,人工血管转流者,可见人工血管呈螺旋管状,内血流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的诊断与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明确BCS特异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BCS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方法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1)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1.0cm;(2)有下腔静脉血栓者,选择两组支架,一组压血栓,一组扩张病变;(3)为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可选择改良血管内支架,结果 收治的186例患者中,149例行PTA,48例行PTSA(包括11例PTA后复发者),11例患者有不同类型并发症,余患者随访1-10年疗效良好,结论 依据BCS病变类型准确选择不同内支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is a rare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he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 Balloon angioplasty, with or without stenting, is the recommended first-line treatment modality in Asian countries. As a supplement to balloon angioplasty, expandable metallic Z-stent deploy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ong-term inferior vena cava (IVC) patency. Although stent placement is a standard and frequently performed treatment, very few IVC stent-relat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stent fractures, have been reported. Here we present a case series an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VC stent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BCS. The most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IVC stent fractures is a protrusion of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IVC stent into the right atrium and it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movements along with heart rhythms. Accurate stent deployment, large-diameter balloon dilation, patient breath-holding training, preferential selection of a triple stent, and the use of an internal jugular vein approach to stent deployment may ensure precise stent localization and avoi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的灰阶和彩超表现。方法 对25例布加氏综合征(BCS)进行灰阶和彩超检查,均经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 灰阶超声发现27支肝静脉(占42%)和4支肝右下静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异常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呈低速、平坦、单向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灰阶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仅能提供肝静脉、下腔静脉的内径、管腔及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一种特殊类型的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肝回流入右心房。方法 彩多多普勒超声检查11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观察下腔静脉和三支肝静脉的走行、入口和血流方向以及肝内外交流支。结果 共5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呈现特殊循环方式,表现为肝段下腔静脉血经一支肝静脉入肝,通过肝内交通支 另一支肝静脉回流右心房。诊断均经介入手术证实。结果 下腔静脉血经肝加 型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类型,其特点是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I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的超声分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静脉阻塞时的血液引流途径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详细观察1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病变状况,引流静脉的数量、走行以及上述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结合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CTA)表现对梗阻肝静脉的引流方式进行分型.结果 185例患者中,病变肝静脉490支.其引流方式分为6型,分别为肝静脉一副肝静脉引流型(119例),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31例),肝静脉-副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14例),腔-肝-房引流型(9例),肝静脉-脐静脉引流型(5例)和肝静脉-肝被膜下静脉引流型(7例).上述6型梗阻肝静脉均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交通支经引流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右心房、脐静脉或被膜下肝静脉,并各具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对BCS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如何早期诊治以减少移植物功能失缺。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1185例肝移植患者(共1210例次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发生16例次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中下腔静脉狭窄7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6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3例次。7例次下腔静脉狭窄中有6例次通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留置)治疗后完全治愈,随访至今除1例次因肝癌复发病死,其余患者未出现移植物功能失缺。6例次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患者中有5例次留置支架,其中1例次因生长发育造成下腔静脉内支架脱落及肝左静脉内腔再次狭窄,导致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而病死;其余4例次恢复良好。3例次肝静脉流出道梗阻患者中有2例次经肝右静脉内留置支架后恢复正常。结论: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如出现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需行彩色多普勒B超、增强CT及CT血管成像、介入下血管造影,以判断有无流出道并发症。在介入下置入金属支架是目前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9月-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平均年龄31.3岁(15~57岁)。透视下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再行阻塞段开通及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肝右静脉球囊扩张66例,支架植入2例;肝左静脉球囊扩张11例;副肝静脉球囊扩张13例,技术成功率91%(92/101)。随访74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78%(62/74)、78.38%(58/74)和76.47%(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59%(70/74)、91.89%(68/74)和84.31%(43/51)。围手术期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Budd-Chiair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7例Budd-Chiair综合征病例的介入治疗及临床资料,12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33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2例穿刺未成功行手术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5.7%(45/47),患者症状缓解,未出现肺拴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5例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5例支架内继发血栓形成,其中1例支架内再次置人支架,4例经溶栓后症状缓解。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患者介入治疗 (PTA)前后的压力与平均峰值速度 (APV )的变化关系。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 2 7例BCS患者PTA前后的下腔静脉和 /或肝静脉 (IVC/HV )的血流速度 ,同时测定压力。结果 PTA前 ,在狭窄和闭塞病变 ,压力和APV呈负相关 (狭窄 :IVC :r =-0 .82 ,P <0 .0 0 1;HV :r =-0 .83 ,P <0 .0 0 1。闭塞 :IVC :r =-0 .45 ,P <0 .0 5 ;HV :r =-0 .44 ,P <0 .0 5 )。PTA后 ,无这种相关关系。结论 PTA前 ,在狭窄和闭塞血管 ,其狭窄远心端的压力与血流速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而PTA后 ,这种相关关系消失。故简单的压力测量并不能完全替代血流速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步骤方法单支架治疗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并且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手术步骤分为球囊对吻扩张组(A组)和无球囊对吻扩张组(B组);A组又分为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组(A1组)、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组(A2组)。观察介入并发症发生率、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 A2组比A1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A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各组介入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支架治疗右冠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时采取球囊对吻扩张较无球囊对吻扩张治疗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其中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较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的介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肝静脉HV2型频谱的产生机制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多普勒超声检测有肝静脉HV2型频谱的166例及下腔静脉压迫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肝静脉HV2型频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下腔静脉受压,而矸静脉受压、变细仅是次要原因。HV2型频谱既可见于各种病理情况,又可见于生理情况,不具特异性。只有结合声像图表现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才能对HV2型频谱的意义作出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7岁。既往月经规律,量较多。近2~3年自觉下蹲时呼吸困难,未经治疗。因停经四个月,阴道淋滴流血20天来诊。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型。阴道通畅、壁光滑、无充血,血性分泌物少许。宫颈;光滑、口闭,无举痛。宫体;孕5月大,质略硬,活动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搪塞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前后特征性异学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186例BC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 186例BCS中,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者,远下腔静脉扩张,肝狭窄或阻塞者,其血流通过肝内侧支至未闭的肝静脉,或通过副肝静脉流处下腔静脉。治疗后可见知流通过开通的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支架形状清晰可见。结论彩色多普蚵准确观察BCS特异性为其诊断及随访的主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侧支循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显示价值。方法:对74例BCS病人术前行CTA检查,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74例均诊断为混合型BCS,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每一例病人均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分为肝内侧支、肝外侧支及门静脉-体静脉交通。肝内侧支循环分为6种类型:①肝静脉-副肝静脉引流型(n=47,63.5%);②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n=5,6.7%);③肝静脉-副肝静脉加肝静脉引流型(n=6,8.1%);④腔-肝-房引流型(n=4,5.4%);⑤肝静脉-脐静脉引流型(n=4,5.4%);⑥肝静脉-肝被膜下静脉引流型(n=8,10.8%)。上述6型肝内侧支均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交通支经引流静脉引流入肝段下腔静脉、右心房、脐静脉或被膜下肝静脉与体循环相通。肝外侧支循环分为4种类型:①腰静脉-腰升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侧支型(n=74,100%);②左肾静脉-腰升静脉-半奇静脉侧支(n=74,100%)和左肾静脉-左膈下静脉侧支型(n=48,64.8%);③肾静脉-肾包膜下静脉-腹壁浅静脉侧支型(n=26,35.1%);④腹壁浅静脉侧支型(n=10,13.5%)。结论:64层螺旋CTA可无创性清晰显示BCS患者各种类型的侧支循环途径,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