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考察影响化合物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稳定性的因素并对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HPLC考察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不同溶剂、pH、温度、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UV测定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结果 溶剂的种类、pH值、温度、光照条件对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活性与Vc相当[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Vc的IC50值分别为(372.56±1.04)μg·mL-1和(294.54±1.03)μg·mL-1]。结论 在该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检测时,不能采用纯有机溶剂为溶剂,应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低温、避光操作。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作为抗氧化剂在制药、食品、化妆品以及精细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防暑清热饮中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糖苷、3,5-O-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和广藿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磷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30 ℃。结果 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糖苷、3,5-O-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和广藿香酮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2.03%(1.63%)、102.38%(1.51%)、102.39%(1.23%)、103.14%(1.87%)和104.01%(2.33%)。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高纯度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并评价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提取法和中压液相色谱法从奇蒿花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采用MTT法评价该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 柱色谱提取的提取率和中压液相色谱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9.0%,61.2%,总回收率为54.0%。随着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浓度升高,HeLa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形态损伤增加,受试药物的IC50值为26.5µg·mL-1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节能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制备方法。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预知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使用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成分。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4.6 mm×50 mm,2.7 mm),以乙腈-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0.5 mL·min-1。采用相似度分析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以标准物质和文献数据为参照,使用Q-TOF-MS负离子检测模式对特征峰进行质谱分析并指认。结果 建立了预知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以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峰为参照峰,标定了14个共有峰,样品间相似度范围为0.943~0.994,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976~0.988。使用Q-TOF-MS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确定了8个峰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木通苯乙醇苷B、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川续断皂苷Ⅵ、α-常春藤皂苷。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预知子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HPLC-Q-TOF-MS/MS)对咳喘宁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建立 HPLC 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HPLC-Q-TOF-MS/MS 技术,色谱柱 Agilent ZORBAX C18(150 mm×4.6 mm,5 μm),柱温 35 ℃,体积流量 1.0 mL·min-1,进样量 10 μL,流动相 A:0.1% 甲酸,流动相 B:乙腈,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咳喘宁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异绿原酸B、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柚皮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Waters AtlantisTM T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3%~15% 甲醇;20~25 min,15%~18% 甲醇;25~26 min,18%~23% 甲醇;26~45 min,23%甲醇;45~46 min,23%~38% 甲醇;46~60 min,38% 甲醇;60~61 min,38%~42% 甲醇;61~70 min,42% 甲醇 ;70~80 min,42%~90%甲醇;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24、283 nm。结果 共鉴定咳喘宁颗粒中86个化合物,20个来自生麻黄、15个来自白屈菜、30个来自金银花、22个来自枇杷叶、12个来自金沸草、14个来自化橘红,其中有26个化合物经与对照品比对确认,选择新绿原酸、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异绿原酸B、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柚皮苷作为含量测定的质控指标,6种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48%~103.39%,RSD为1.29%~1.98%。对3批咳喘宁颗粒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行。结论 在质谱成分解析的基础上,建立咳喘宁颗粒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咳喘宁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安尔眠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09)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Dionex Acclaim 120®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为分离柱,以乙腈-1%甲酸溶液(23:7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5 ℃。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010~0.200 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为2.0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安尔眠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参乌益肾片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8种成分,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参乌益肾片的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Sepax Bio-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0~20 min测定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和25S-牛膝甾酮)、330 nm(20~60 min测定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μL。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对8种指标成分检测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分别在1.47~36.75、0.66~16.50、0.74~18.50、5.80~145.00、15.77~394.25、4.58~114.50、1.29~32.25、8.78~219.50 μ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8%、96.90%、97.96%、99.67%、100.01%、99.54%、98.03%、100.11%,RSD值分别为1.17%、0.82%、1.48%、0.93%、0.77%、0.69%、1.13%、0.65%。成分8(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VIP=1.503)、成分4(大车前苷AVIP=1.404)、成分5(毛蕊花糖苷VIP=1.274)、成分1(β-蜕皮甾酮VIP=1.030)是影响参乌益肾片样品质量的关键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参乌益肾片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综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畲药树参茎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确证分析,并建立抗炎活性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分析仪器分离鉴定树参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混合水溶液(含甲酸0.2%和四氢呋喃0.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30 ℃,体积流量为1.0 mL·mim–1,分析时间为80 min,进样量为5 μL。结果 从树参茎中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是绿原酸(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saikolignanoside A(5)、芦丁(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紫丁香苷(8)、松柏醇(9)、芥子醛葡萄糖苷(10);12批样品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01~0.992,均符合要求。结论 树参茎中主要含有酚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化合物;建立的指纹图谱不仅能体现树参茎抗炎的化学物质基础,而且鉴别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树参茎的品质评价及主要抗炎活性成分的确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通乐颗粒中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检测波长为32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体积流量为1.0 mL/min。结果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10~10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4%。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通乐颗粒中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I)、(-)-表儿茶素(II)、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III)、3-O-咖啡酰奎宁酸(IV)、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V)、罗布麻宁(VI)、香草酸(VII)、原儿茶酸(VIII)、3,4-二羟基-苯乙醇(IX)、4-羟基-苯乙醇(X)。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和VII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软脉灵口服液中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方法 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30 nm(0~17 min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焦地黄苯乙醇苷B1)、280 nm(17~50 min检测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分别在1.23~30.75、0.59~14.75、0.71~17.75、1.47~36.75、9.78~244.50、6.57~164.25、1.19~29.7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97.62%、96.84%、98.96%、100.11%、99.46%、98.92%,RSD值分别为1.15%、1.27%、1.02%、0.96%、0.65%、1.41%、0.8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软脉灵口服液中多指标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升麻地上部分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为开发中药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地上部分资源,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8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升麻三萜皂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乙酰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2),25-脱水升麻醇-3-O-β-D-木糖苷(3),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4),升麻醇-3-O-β-D-木糖苷(5)。结论1为新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栾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种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回流提取和95% EtOH浸提, 硅胶柱色谱分离, 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 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O-十四烷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1),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2),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4-O-十八烷酰基-1-腈基-2-氧代亚甲基-1,2-丙烯(3), 3-O-(6′-亚油酰基-葡萄糖)-β-谷甾醇(4), 1-O-β-D-葡萄糖-2-O-油酸-3-O-十六烷酸甘油酯(5), 1-O-十六烷酸甘油酯(6), 14,15-二十碳烯酸(7),三油酸甘油酯(8)。 结论:1~3为新化合物, 4~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并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了HPLC-DAD波长切换法测定通络开痹片中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士的宁、马钱子碱和杯苋甾酮的分析方法。方法 Purospher O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波长:260nm(士的宁和马钱子碱)、243nm(杯苋甾酮)、254nm(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 杯苋甾酮、马钱子碱、士的宁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0.0584~5.8400、0.1180~11.8000、0.0949~9.9000、0.0238~2.38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99.59%、98.75%、100.38%,RSD值分别为1.6%、1.1%、1.7%、1.6%。结论 本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通络开痹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冬菊利咽合剂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Agilent T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4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s∕i);采用外标法测定冬菊利咽合剂中绿原酸的含量,通过fs∕i计算冬菊利咽合剂中其他2种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得的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 各成分的fs/i适用性和重复性良好,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冬菊利咽合剂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RP-HPLC、TLC、硅胶、凝胶、MCI-gel树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丁香树脂醇(2)、frax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4)、8-hydroxy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5)、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2S,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trans) propen-1-ol-3-O-β-glucoside(8)、(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9)、(7R,8R)-7,8-dihydro-9''-hydroxyl-3''-methoxyl-8-hydroxymeth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1''-benzofuran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10)、(E)-3-((2S,3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yl) allyl-2-hydroxyacetate(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喙果黑面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戟科植物喙果黑面神(Breynia rostrata Mer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喙果黑面神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甲基丙酰基-α-D-吡喃葡糖(6-O-methylpropanoyl-α-D-glucopyranose,1);4″-苯酚基-6-O-甲基丙酰基-β-D-吡喃葡糖苷(4″-phenolic-6-O-methylpropanoyl-β-D-glucopyranoside,2);1-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糖苷(1-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3);熊果苷(arbutin,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3和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以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和OATP1B3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肝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方法 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将何首乌主要单体成分(48个)与OATP1B1/OATP1B3蛋白进行分子对接,以OATP1B1和OATP1B3主要转运底物胆红素作为阳性对照,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采用CCK-8法考察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AEG)、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G)、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处理24 h后对人源肝永生化肝细胞HepaRG的毒性强弱,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测定4种化合物对HepaRG细胞的OATP1B1和OATP1B3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与OATP1B1对接结果显示,polygonumnolide B3、ci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polygonumnolide B2、大黄素甲醚-8-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tran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大黄素-3-甲醚-8-O-β-D-葡萄糖苷、polygonumnolide B4、大黄酚-8-O-葡萄糖苷、EG、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AEG、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高于胆红素打分值的80%,可被初步认定为潜在毒性成分;与OATP1B3对接结果显示,trans-emodin-physcionbianthrones、PG、polygonumnolide A4及虎杖苷高于胆红素打分值的80%,可被初步认定为潜在毒性成分。CCK-8实验进一步证实AEG、EG及PG均具肝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6.10、49.43、69.44 μg·mL-1,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与对照组比较,AEG、EG均可显著下调OATP1B1的mRNA表达水平(P<0.05);PG可显著下调OATP1B3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以OATP1B1/OATP1B3分子对接技术为切入点,可有效预测何首乌潜在肝毒性成分,实现快速高效的高通量筛选,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中新的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药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Mazz]的心血管活性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IR,UV,MS,1HNMR,13CNMR,2DNMR光谱鉴定他们的结构。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为指标测定BCMEC(bovine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损伤,比色法测定药物体外抗氧化和抗活性氧能力。结果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O-甲基-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III)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IV)。结论化合物III,IV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III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 μmol/L)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处理胰岛β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胰岛β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10、50 μmol/L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受体(c-Me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使用c-Met抑制剂SU11274进行干预,实验将胰岛β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SU11274组,再通过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作用均显著提高了胰岛β细胞活力(P<0.05)。与模型组比较,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10、50 μmol/L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HGF、p-c-Met/c-Met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50 μmol/L组改善更显著(P<0.05)。使用c-Met抑制剂SU11274干预后,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组比较,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SU11274组细胞活力则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减少(P<0.05)。结论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能够提高高糖高脂诱导下胰岛β细胞的活力,增加其胰岛素分泌量,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该作用与激活HGF/c-Me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