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2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对中心药房麻精药品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其中麻精药品处方500张,另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7年1-12月麻精药品处方500张。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麻精药品处方不良问题发生情况,麻精药品的登记、空安瓿回收记录符合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麻精药品处方缺失身份证、规格书写错误、用药剂量不科学及医师签字不规范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基本信息、批号符合率均高于实施PDCA循环前(P均<0.05)。结论PDCA循环在构建医院麻精药品安全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提高了麻精药品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药品调剂质量。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物调剂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FMEA,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选出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和中等风险等级中S≥4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方法前后失效模式变化情况,分析改进效果。结果 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共找出13个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失效模式4项,极高风险失效模式2项。通过规范药物医嘱流程、优化HIS信息系统与摆片机对接执行程序、修订完善制度以及对药师、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干预,13项失效模式RPN均值由38降至15,降幅为60.53%。其中4项高等风险失效模式经改进后风险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拆药过程药品损失、机器误差、HIS系统与摆片机信息对接失误和取药次数多、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提高药品调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麻醉剂、精神类(麻精)药品规范化管理中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85例麻精药品使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和麻醉药品调剂管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后空安瓿未收回、处方剂量含糊不清管理问题总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处方审核率、药品用法用量规范率、处方专册登记率分别为100.00%、95.56%、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75.00%、7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精药品规范化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显著,可以减少麻精药品处方开具、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值得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麻醉手术科用药的合理调剂方式,确保手术室用药规范、安全。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麻醉药房,配备相应的软硬件,建立较完善的运营机制,指定专职药师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结果 与原有手术室用药模式相比,改进后的麻醉药房运营模式能促进每日手术及时开展;使手术室用药品种更加完善;能及时追溯并纠正漏费、空安瓿未交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麻精处方)不合格等问题;通过打印HIS系统中患者的麻精药品用药明细,作为专册登记,减少了药师手抄麻精处方的工作量。结论 手术室用药更加规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依托六级电子病历的建设,构建医院麻精药品流转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方法 依据六级电子病历建设要求,从麻精药品医嘱开具前端、医嘱开具、医嘱执行后端3个环节入手,设计并增加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以及完善与其他系统对接。结果 信息化改造后极大节约了医药护医嘱执行各阶段耗时,同时用药合理性日益提高。结论 基于六级电子病历构建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院内麻精药品全流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具有安全、准确、规范、高效和闭环可追溯的优势,减少了麻精药品流弊风险,可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基层医院产科新生儿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梳理新生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运用FMEA管理工具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并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2018年出生新生儿)和实施后(2019年出生新生儿)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风险系数变化情况、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及时率和接种后疫苗接种信息的准确率。结果 明确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5项主要的潜在失效模式,经FMEA改善实施后风险系数RPN值大幅度下降,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由97.61%上升至99.16% (P<0.001),卡介苗接种及时率由84.86%上升至94.94% (P<0.001);接种后疫苗接种信息单的错误率由5%下降至0.1% (P<0.001)。结论 基层医院产科应用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规范预防接种流程,显著提升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及接种信息管理的准确率,为新生儿疫苗接种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实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法在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日常管理,列出医院冷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对其中的关键失效模式利用RCA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措施并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HFMEA和RCA后,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369分下降到45分,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点由29处下降至4处,冷链闭环管理中存在的断链时间由190 min下降至12.5 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HFMEA和RCA联合应用于医院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风险意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简称麻精药品)检验的风险管理能力。方法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分析药品检验中的麻精药品子系统,建立麻精药品子系统的失效模式,分别对其严重度(SEV)、发生频度(OCC)、不易探测度(DET)进行评估,对风险优先数(RPN)高的失效模式进行控制和再评估。结果 明确了麻精药品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建立了12个失效模式。其中,7个高风险失效模式和5个中风险失效模式均得到了有效控制,RPN降至3~5,达到可接受程度。结论 FMEA法能有效提升麻精药品检验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用药错误前瞻性、系统性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借鉴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失效模式危害性进行分析,对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高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进行改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优先改善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降为3个,共下降116个RPN值,下降幅度达52.25%,除适应证错误外,其他失效模式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AS的用药错误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IVAS应重点防范违反无菌操作。FMEA和FMECA是适合事前防范PIVAS用药错误的质量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我院临床科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精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对麻精药品临床使用科室的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监督实施及再检查、再整改逐步改善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促进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儒 《中国药事》2010,24(4):331-333
目的系统阐述医疗机构如何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方法从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及考核办法,麻精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保管,专用病历的管理及使用,调配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临床医师、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化管理,提升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端口,自动获取数据,并生成麻醉和精神药品报表.结果: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系统实现了麻精药品报表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麻精药品信息系统能提高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麻精药品...  相似文献   

14.
张煜  刘艳  赵辉 《中国药事》2010,24(1):60-62
目的贯彻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审核及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监督管理情况。结果医疗机构在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处方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论提出提高守法意识,定期组织医师和药师开展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的培训,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实行多部门联合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中心药房2011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对2011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院中心药房共使用麻醉药品11种,一类精神药品1种、二类精神药品12种。结论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在我院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精细化设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用药规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精细化设置;通过分析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以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评价精细化用药规则的实施效果。结果: 门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由11.80%降低到2.47%(P<0.0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由87.62%提升至97.19%(P<0.05)。结论: 通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规则的精细化设置,规范了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朱斌 《中国药事》2012,26(9):1034-1035
目的 为医疗单位加强麻醉药品的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阐述了我院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具体做法.结果与结论 医院领导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药剂科严格管理各相关环节,建立药剂科及医务处两级检查机制,是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曾永兰  罗艳 《中国药业》2013,(16):65-66
目的了解民营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方法统计2012年2月至9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方法,分析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结果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缓释片和磷酸可待因片使用量分别排前3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内江市落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情况,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检查9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置、保管等制度、措施以及临床使用情况的软件资料,检查每家医院50张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等.结果 各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日趋完善,有个别医院管理不规范、处方不合理.结论 各医院应强化并落实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责任,使各医院的使用、管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