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thyroid-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T-irAE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T-irAEs的文献报道,提取个案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28例个案报道,患者平均年龄(61.59±10.60)岁,原发疾病为肺癌者最多(64.29%),T-irAEs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3个周期,约66.54 d,其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1%)、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46.43%)、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25.00%)及甲状腺炎5例(17.86%)。结论:文献分析显示我国T-irAEs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在ICIs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研究、整理并分析。结果 共收集文献78篇,214个案例。男102例,女112例,37种中成药,其中注射剂188例(87.9%),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分钟内136例(63.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全身性反应,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 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可能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药品本身及临床医生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有关,应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慎重,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使用的监管,及时上报发生的不良反应,多种途径降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依维莫司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依维莫司ADR个案报道65例,其中女性41例(63.08%),男性24例(36.92%),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40例,占61.54%),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80 d内(54例,83.08%),累及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多个器官/系统。65例患者中,55例停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52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未停药仅对症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4例减量和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1.54%)未干预自行好转。结论:依维莫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鲁拉西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鲁拉西酮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案例报道25篇,合计35例患者。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18例)与男性(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患者来源于7个国家,美国最多(15例,42.9%)。给药剂量在20~160 mg。用药后6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27例,77.1%)。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3例次,37.1%)为主,其次是精神病类(10例次,28.6%)以及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类疾病。35例患者中,32例患者停用鲁拉西酮后,不良反应逐渐改善或消失;3例患者鲁拉西酮减量后,不良反应有所缓解。结论 鲁拉西酮存在多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使用期间需要持续进行药学监护和随访,尤其是前6个月内,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有关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替雷利珠单抗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17篇,18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72.2%)、女性5例(27.8%),年龄分布在60岁以上居多(72.2%),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3个月内(72.2%),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6例,33.3%),17例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好转,1例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应增强监测,防范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奥氮平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2000~2011年报道的奥氮平相关不良反应文献,收集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32例,对32例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奥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于成年患者(19~59岁);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为该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应加强奥氮平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阿替利珠单抗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 Med数据库,收集关于阿替利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4—8月。结果 阿替利珠致不良反应报道共94例;其中男性56例(59.57%),女性38例(40.43%),男性占比较高;年龄(62.8±12.0)岁,中老年人居多;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90 d内(71例,71.0%);阿替利珠单抗致ADRs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中以神经系统损害(22例,22.0%)占比最多;3~4级严重ADRs占比最多(64例,64.0%);94例经治疗和(或)停药后,好转或治愈80例,死亡5例。结论 阿替利珠单抗所致ADRs涉及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病人,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使用应随时监测,警惕ADRs的发生,做到及时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6–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按照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61篇文献,包含190例万古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发生率最高,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特立帕肽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收集特立帕肽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17篇文献20例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主要涉及肌肉骨骼损害、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8年12月–2022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49篇符合条件的文献,51例信迪利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男女患者比例为2∶1,≤65岁的患者较多(62.75%);ADR多发生在给药的第1个周期(37.25%);ADR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31.81%)、皮肤及其附件(15.15%)、消化系统(15.15%)和呼吸系统(10.60%)等。结论:信迪利单抗所致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潜伏周期长,临床使用时应进行全程用药监测,尤其需关注首次用药的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司美格鲁肽所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1篇,涉及患者27例,女性17例(62.96%),男性10例(37.04%),平均年龄(52.19±17.05)岁。司美格鲁肽主要用于糖尿病和减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19例,70.37%),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免疫系统、肝胆系统、肾脏及泌尿系统等。27例患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25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医生、药师应加强对司美格鲁肽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监测,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崇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090-2095
目的 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抗凝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药物警戒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135例抗凝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3例(61.48%)、女性52例(38.52%),男女比例为1.60:1;60~89岁年龄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后5 d~6 m;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损害为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和肝损伤;经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和对症处理,治愈24例(17.78%),好转91例(67.41%),不详17例(12.59%),未好转3例(2.22%)。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抗凝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在应用抗凝药物时,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尽量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3年12月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40篇,涉及患者44例,均为女性且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 d~15个月,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内(63.64%);累及皮肤、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3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好转,6例患者死亡,可见其潜在的致死风险。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哌柏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患者用药监护,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挖掘可能造成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今后临床安全使用提供警示和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脉络宁注射液”“注射用脉络宁”“797注射液”“脉络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用药错误”“高警示药品”“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检索脉络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131篇,189个案例。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5~74岁患者,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占多数(75.6%),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主要出现在用药15 min以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脉络宁的使用剂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丁楠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0):2091-2093
目的 探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阿托伐他汀钙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9年收集的64例阿托伐他汀钙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基本信息和服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掌握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分析近几年来我省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情况,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预警平台生成的事发地为我省的聚集性信号,对筛选出的关注信号,分别从药品及不良事件表现、药品抽检、临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关注信号涉及29种药品,其中有6种中药注射剂。对30个信号涉及的药品进行了抽样检验,收到25份检验报告,4份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35个信号收到调查报告,涉及299例病例,临床用药不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有78例次。结论:应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以保障中药注射剂疗效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临床用药中应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干预,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相关难治性高血压个体化、全程化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OSAHS相关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关注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优化调整给出专业的药学建议,提供用药指导。结果 通过对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患者血压、心率控制良好,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医师与患者对临床药师的信任程度。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对OSAHS相关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血压的达标率、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信迪利单抗的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得到20例患者,患者多为男性,原患疾病多为肺癌。20例均采用常规剂量治疗,单药治疗的为9例,联合其他药物化疗的共11例。信迪利单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跨度较大,最快出现在用药后3 d,最迟出现在用药后405 d,用药后30~180 d发生者最多为12例。信迪利单抗致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免疫相关性内分泌疾病7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放射召回性肺炎为新发的不良反应。16例患者通过停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保肝药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加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监测,以便早期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和分析尼达尼布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R、PRR法,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尼达尼布不良反应信号,并利用SPSS 23分析性别,年龄,用药疗程,给药剂量,体质量对目标信号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3 745 63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尼达尼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3 716份,经挖掘共得到166个尼达尼布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其中胃肠疾病ADR信号最多。经统计学分析,与其他系统不良反应相比,胃肠疾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分布中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65岁及以上、体质量超过65 kg、男性患者发生胃肠疾病ADR风险较大,与日剂量有关,大多发生在用药3个月内。临床使用时应了解尼达尼布不良反应危险因素,注意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