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 ( HTS)和瘢痕疙瘩 ( KS)中 型 ( R )和 型 ( R ) TGF- 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了解 TGF- β受体在人 HTS和 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HTS成纤维细胞 ( Fb)表面 R 和 R 有阳性表达 ,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 ,受体表达逐渐减弱 ,直至消失 ;KS浸润部 Fb表面 R 和 R 呈强阳性表达 ,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 Fb;正常皮肤 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 HTS形成过程中 ,不仅 TGF- β增高 ,Fb表面 型和 型 TGF- β受体也增高 ,使 TGF- β作用放大 ;TGF- β及其受体可能与 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I型(R I)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 I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 I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I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增生性瘢痕( H) 和瘢痕疙瘩( K) 组织中生长因子 T G Fβ1 m R N A 的表达。了解 T G Fβ1 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斑点杂交分析检测 H 和 K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稳态水平的改变; 原位杂交检测 T G Fβ1 m R N A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结果: ① K 和 H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稳态水平分别为1204 ±0243 和1197 ±0237 , 明显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0327 ±0081 和0331 ±0078) P < 001 ; ② H 和 K 组织中 T G Fβ1 m R N A 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区域。结论: T G Fβ1 在 H 和 K 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改变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斑点杂交检测Ⅰ、Ⅲ型前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βR Ⅰ,TβRⅡ).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期瘢痕23例,退化期瘢痕9例;早期瘢痕疙瘩10例,晚期瘢痕疙瘩18例)、15例正常皮肤及15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增生期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退化期瘢痕组织(P<0.05或0.01).瘢痕疙瘩组织中,早期病变与晚期病变组织比较,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βR Ⅰ、T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TGF-β信号转导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减少其复发率。方法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外用硅凝胶瘢痕贴、激素局部注射、加压综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自1996年以来十年内共治疗796例,随访2~10年。结果362例(506个部位)瘢痕疙瘩有效率达74.1%,复发率15.4%,434例增生性瘢痕有效率达84.8%,复发率8%。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副作用、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是世界上困扰人类生存生活的重大难题,目前对增生性瘢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拮抗剂方面。近年来随着对TGF-β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针对增生性瘢痕的TGF-β生物制剂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9.
cyclinD1?p16?cyclinA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cyclinD1、p16和cyclinA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差异与两种不同类型瘢痕的形成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实验组分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两组,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两实验组中cyclinD1、p16和cyclinA1的表达.结果:cyclinD1在瘢痕疙瘩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的45.5%以及对照组(P<0.05);P16在增生性瘢痕的阳性表达率为81.8%,显著高于瘢痕疙瘩组的33.3%以及对照组(P<0.05);cyclinA1在瘢痕疙瘩的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的27.3%(P<0.05);cyclinD1和cyclinA1在增生性瘢痕组的表达率以及P16在瘢痕疙瘩组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但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并不明娃.结论: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cyclinD1和p16作为一对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和cyclinA1作为正调控因子的表达失衡对瘢痕的不同转归是重要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3 (rhTGFβ3 )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normalskinfibroblast,NSFb ;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 ,HSFb) ,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 ,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 ;(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分别加rhTGFβ3 ,终浓度为 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 (P <0 .0 0 1) ,Ⅰ /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 ;(3 )实验组rhTGFβ3 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rhTGFβ3 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 ,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改变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斑点杂交检测Ⅰ、Ⅲ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稳态水平的改变。结果:H和K组织中TGF-β1mRNA(1.197±0.237,1.204±0.243)表达均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0.327±0.081,0.331±0.078),P<0.01;K选择性地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而H组织中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导致KⅠ、Ⅲ前胶原mRNA比值明显高于H(8.164±0.300,1.666±0.201,P<0.01)。结论:K和H组织中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类型及强度不同,提示在K和H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机理:TGF-β1在增生性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机理;TGF-β1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hTGFβ3)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SFb;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b),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 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加rhTGFβ3,终浓度为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实验组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rhTGFβ3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强烈抑制上皮细胞生长。TGF-β信号功能的消失被认为与多种肿瘤的生长有关,而TGF-β受体在这些肿瘤中的功能或异常表达对此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分析了TGF-βⅡ型受体(TβRⅡ)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内膜样腺癌亚型中的异常表达和突变。方法和结果:对27例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组织切片及24例正常子宫内膜样本进行实时PCR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子宫内膜(平均水平l7.23±6.07)相比,内膜癌组织中TβRⅡm RNA表达水平(平均水平2.44±2.65)显著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1)。通过重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Ⅰ,Ⅲ型前胶原基因在增生性瘢痕(H)和瘢痕疙瘩(K)组织中表达的空间分布,方法:非同位素原位杂交。结果:K与H组织中I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增强,H中呈弥散分布,而K中却主要位于网状真皮层的上部,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仅见于H中,结论 K和H组织中胶原蛋白基因表达强度及空间分布的差异可能是两者不同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的分子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Ⅱ在大肠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大肠息肉(息肉组,其中高危型大肠腺瘤50例)、各期大肠癌(大肠癌组)4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20例TGFβ1,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大肠癌组和正常组间TGFβ1、TGFβR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TGFβR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大肠腺瘤与Duke's A期大肠癌TGFβ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TGFβRⅡ在正常组、息肉组、大肠癌组间有不同,提示该指标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TGFβ1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TGFβ2)和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在人正常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结果:在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TGFβ1在基底细胞层呈弱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TGFβ2在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下方、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为阳性;TGFβRⅠ、TGFβRⅡ在表皮、毛囊上皮细胞、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真皮成纤维细胞基本不表达。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大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为强阳性;而部分瘢痕病史超过1年的患者瘢痕真皮层中主要为胶原组织,成纤维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2表达为阴性,但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则为强阳性。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和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早期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102例乳腺癌手术标记中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原发灶TGF-βRⅡ表达阳性率为25.49%,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44.74%,有转移者阳性率为14.06%(P〈0.01),TGF-βR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大小和TNM分期进展呈负相关(P〈0.01,P〈0  相似文献   

19.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TK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探讨PTK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活化的PTK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再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施肥痕和正常坡肤组织中PTK活性。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150.80%和313.80%),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65.01%)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介导生长刺激的信号转导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而发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0.
《医学争鸣》1999,20(11)
AIM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R4/ALK5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β type I receptor (RI) and TGF-β1 in normal human skin and various stages post-burn hypertrophic scars.METHODS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was employed.RESULTSIn normal human skin,little of dermal fibroblasts reveal detectable levels of TGF-βRI and TGF-β1 expression.In early stage of post-burn hypertrophic scars,TGF-βRI and TGF-β1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many dermal fibroblasts and seems to be the same subset.However,in later stage,the expression can not be detected.CONCLUSION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invol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subset of fibroblastic cells toward an increased TGF-β responsiveness,a persistent accumulation of these cells at the wound site and failure to apopt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