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暴裂骨折(OBF)CT表现及诊断。方法:60例眼眶暴裂骨折病例均行常规眼眶横断面薄层扫描。结果:能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5例,内直肌增粗41例,眼肌疝入副鼻窦者37例,眶内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34例,眶内积气31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42例。60例患者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暴裂骨折,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进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36-1837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25例眼眶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常规眼眶轴位扫描,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包括眶下壁到眶上壁之间,有一部分病例还进行了冠状位扫描。结果骨折线直接显示的有17例,显示内直肌增粗的有14例,眶内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14例,副鼻窦发生积液或塌陷13例(包含有1例同时发生2组或2组以上副鼻窦积液,其中筛窦塌陷及积液5例,上颌窦积液3例,蝶窦积液3例,额窦积液2例),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2例,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淤血23例。结论 CT能直接显示骨折线,能够明确骨折的部位和形态,确定骨折的类型,能够显示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并且还可以显示副鼻窦受累的程度,是一种比较好的诊断眼眶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方法:对93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层厚1.5 mm,层距1.5 mm,眼眶区靶扫描,骨算法、软组织算法多层面重建成像,分析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结果:93例眼眶爆裂骨折中,眶壁纸样凹陷性骨折54例,内直肌肿胀增粗34例,内直肌嵌顿17例,下直肌嵌顿2例,下直肌增粗3例,眶内脂肪疝入63例,眶內积气57例,筛窦积液70例,上颌窦积液17例,球内、球后出血7例,嵌顿脂肪出血、粘连9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内陷1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能够提高眶壁骨折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副鼻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徐平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21-822
目的探讨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征象及诊断要点。方法 20例眼眶内侧壁骨折病例均行常规眼眶轴位和冠状位薄层扫描。结果显示骨折线7例,眶内壁塌陷、移位、重叠、断裂11例,眶内壁无明显中断仅曲度有改变2例。同时合并眶内直肌肿胀,眶内及眼睑积气,内直肌内侧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筛窦积液、积血等间接征象。结论 C T不仅能发现眶内侧壁骨折,还可显示眶内侧壁内陷的深度,是目前诊断眶内侧壁骨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常规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拟诊眼眶内侧壁骨折者行眼眶CT扫描。结果63例中60例在眼眶CT上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常规头颅CT加颅底薄层扫描显示的眼眶内侧壁骨折征象包括:眼眶内侧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内陷及粉碎性骨折,内直肌增粗、移位,眶内容物疝,筛窦积液,眶内积气等。结论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可以作为眼眶内侧壁骨折诊断或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对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的HRCT检查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眼眶爆裂骨折中,单纯眶内壁骨折36例,HRCT表现为眼眶内壁局部骨质不连续、移位或曲度异常,内直肌增粗、移位、嵌顿,同侧筛窦混浊、积液,眶内积气,眼球内陷等。单纯眶下壁骨折11例,HRCT表现为眼眶下壁局部骨质不连续或移位,“泪滴征”,同侧上颌窦积液,眼球内陷等;骨折同时累及眶内壁及眶下壁3例。结论HRCT检查能细致地显示服眶区的结构,对眼眶爆裂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患者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分析。结果:(1)眼眶爆裂性骨折100例中,右侧眼眶内壁骨折52例,左侧眼眶内壁骨折31例,合并眶下壁骨折40例、合并鼻骨骨折12例;单纯眶上壁骨折17例。(2)骨折CT直接征象: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成角嵌插68例,眶壁的曲度发生改变20例。(3)骨折CT间接征象:眼外肌肿胀增粗、移位57例,边缘模糊以内直肌最多见,内直肌与眶内壁间的正常脂肪间隙变窄、消失或混浊,眶内容物疝入邻近副鼻窦内68例,副鼻窦积液、积血65例;眼球后眶脂体出血10例,视神经曲度改变3例;眶内积气35例;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100例。结论:MSCT扫描结合MPR重建技术能对眼眶爆裂性骨折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对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1例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部位、分型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结果 右侧纸样板爆裂骨折15例(36.6%,15/41),左侧19例(46.3%,19/41),双侧7例(17.1%,7/41)。纸样板线型骨折9例(22.0%,9/41),凹陷性骨折32例(78.0%,32/41)。纸样板骨折伴内直肌肿胀、迂曲30例,内直肌及眶内脂肪疝入筛窦32例,内直肌与纸样板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34例,眶内积气8例,眼球内陷4例,眼球突出1例,视神经肿胀3例,筛窦塌陷窦腔变小32例,筛窦外伤性积液20例。结论 CT不仅能准确地显示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像,而且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分型,CT对纸样板爆裂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77例眼眶内侧壁骨折全部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MPR、3D成像,综合分析眶内壁骨折的类型及CT征象。结果:爆裂骨折占80.5%,直接骨折占15.6%,复合骨折占3.9%。骨折直接征象是眶壁凹陷,骨质断裂、移位,骨质粉碎,眶壁曲度异常改变。骨折间接征象是内直肌肿胀、模糊和/或移位,筛窦积液,眶内容物疝,眶内积气,眶内出血,视神经肿胀和/或移位,眼球内陷,眼球突出,眼睑及眶周软组织肿胀、积气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MPR、3D成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附2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复习眼眶爆裂骨折的CT资料,探讨CT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患者行CT冠状位扫描和/或横断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本组226例病例,其中单纯内壁骨折105例(占46.46%),单纯下壁骨折13例(占5.75%),双壁(内、下壁)骨折23例(占10.18%),眼眶复合型骨折85例(占37.61%)。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断裂移位、粉碎和曲度异常。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间接征象中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冠状CT扫描是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眼眶爆裂骨折的间接征象尤其是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CT确诊暴裂性眶壁骨折 16例 ,其中眶内壁 11例 ,眶下壁 3例 ,眶上壁 1例 ,眶内壁合并上下壁 1例。非手术治疗 11例 ,手术治疗 5例。各种器具伤和车祸为好发因素 (占 37.5 %和 31.3% )。男性青壮年好发原因与其从事工作性质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复视、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障碍。CT显示眶壁结构破坏、移位 ,眶腔增大 ,眶软组织移位及副鼻窦改变。非手术治疗 11例 ,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治疗 5例 ,3例治愈 ,2例好转。提示暴裂性眶壁骨折引起眶壁骨组织破坏导致眼眶组织解剖异常 ;CT能明确显示眶壁结构破坏及眶组织、副鼻窦损伤的变化 ,对骨折定位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眶壁骨折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是否手术治疗取决于骨折缺损区对眶组织重要器官的影响 ,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 1~ 2周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上颌窦填充术在眶壁爆裂性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9例在眶壁爆裂性骨折整复术中应用上颌寞填充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眶内下壁骨折,2例眶内下外壁骨折,在上领窦填充术的协助下,眼球内陷(两眼球突出度相差4mm),手术后治疗效果4例治愈,4例轻度内陷(2—4mm).1例无明显改善。复视3例治愈,5例症状好转,1例无效。结论:上领窦填充术在眶壁多发骨折整复术中对矫正因眶壁骨折而造成的眼球内陷及消除复视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5.
霉菌性鼻窦炎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5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CT、MRI表现,探讨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1)21例一侧上颌窦均受累,10例同侧筛窦或鼻腔受累,11例窦壁骨质破坏,常见于上颌窦内侧壁;(2)CT显示19例(90%)上颌窦炎性病变中央见斑点样钙化,与窦壁无关,为霉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表现;MRI显示病变中央为低信号,T2信号比T1信号更低,周围为明显长T2高信号。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有较特征性的CT、MRI表现,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脚评估病变窦腔外受累及与肿瘤鉴别优于C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MSCT检查的质量控制。材料与方法分析随机选取的83例鼻窦64层CT检查的不同参数重建和不同窗技术所获得的A、B、C、D四组鼻窦CT图像,比较分析其对鼻窦解剖细节的显示良好程度。结果 A、B、C、D四组图像中,以D组显示最佳。螺旋容积扫描、薄层骨窗摄片、以冠状位与横轴位为主的多方位图像能良好显示鼻窦以及临近结构解剖。结论螺旋容积扫描、薄层骨窗摄片、以冠状位与横轴位为主的多方位图像能良好显示鼻窦以及临近结构解剖,为鼻内镜手术提供详细准确的解剖信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鼻窦MSCT检查的良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鼻窦真菌病的多层CT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多层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单侧上颌窦9例,双侧上颌窦2例,筛窦2例,蝶窦1例。14例窦腔内均可见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伴有斑点、斑片或条状钙化影,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的“空泡”征,2例完全钙化;11例窦壁骨质增厚硬化,1例筛板增厚,窦腔缩小,4例窦壁皮质白线不连续,骨质破坏吸收。结论鼻窦真菌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CT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万象新  古凌静 《海南医学》2007,18(7):16-16,52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扫与多平面重建(MPV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螺旋轴扫后在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骨折的CT征象,再与常规轴扫的图像对比. 结果 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中,轴扫 MPVRCT显示直接征象29例,间接征象14例.冠状位重建显示直接征象20例,6例上下走行的骨折显示不清,"泪滴征"8例;横断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23例,8例前后走行的骨折未能显示,"泪滴征"均未显示.其它间接征象在冠状、横断位扫描均可显示. 结论 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MPVR冠状位与横断位相互补充,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的特征,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曲霉菌病15例,毛霉菌病5例,隐球菌病3例。单侧发病19例;双侧4例;全部病例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鼻窦的6例。病变窦腔均表现为密度增高,cT值平均约为65HU;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极高密度钙化影20例,CT值约为105-210Hu;出现鼻窦骨质破坏8例;窦壁骨质增厚及窦腔缩小者15例。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单侧上颌窦为主,常伴有钙化病灶,可出现鼻窦窦壁骨质破坏、骨质增厚及窦腔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