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北市居民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淮北矿工总医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接诊并填报的伤害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报告卡9 368张,其中男性6 255例,女性3 113例。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为跌落伤、车祸、锐器伤、钝器伤、中毒,这5种原因的伤害占总伤害病例数的88.56%。挫伤/擦伤、锐器伤、骨折居伤害病例的前3位。0~10岁年龄组发生跌落伤、烧烫伤较多;11~50岁年龄组发生车祸、锐器伤、钝器伤、中毒较多。全部伤害病例中,非故意伤害占87.49%;自杀/自残占1.67%;暴力/攻击占10.49%。自杀/自残、故意伤害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待业、商业服务业、在校学生、农牧渔业。结论跌落伤、交通事故、锐器伤、钝器伤、中毒是本市伤害干预的重点,商业服务业人员、待业人员、在校学生、农牧渔业人员是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青岛市黄岛区6家监测医院2010年接诊的急诊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门诊伤害病例10 539例,其中男性7 994例,女性2 545例;20~64岁的占84.82%;发生在工业及建筑场所、公路街道的分别占28.28%和20.5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或坠落、钝器伤、刀或锐器伤、机动车车祸;轻度伤害占75.16%。结论男性、青壮年是急诊伤害的主要人群,跌倒或坠落和钝器伤是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6-2007年深圳市急诊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07年深圳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中0-14岁儿童患者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性质等情况.结果 16 124例急诊伤害儿童的伤害发生性质前5位依次是挫擦伤(占44.41%)、开放伤(占36.10%)、扭拉伤(占12.81%)、骨折(占3.25%)和烧烫伤(占1.49%);儿童伤害发生主要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占55.24%)、动物伤(占21.49%)、钝器伤(占8.47%)和交通事故(占6.96%);伤害发生主要场所为家中(占53.66%)、公共居住场所(占18.01%)、公路或街道(占11.73%)、学校(占10.70%);儿童伤害发生性别比为1.94:1,伤害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6岁,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别比升高.结论 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积极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知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酒泉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现状、类型及危害性,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用横断面回顾调查方法(时间为2000年9月—2001年8月)填写调查表,用EPIINFO 5统计软件编制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统计分析,描述伤害的发生现状。结果 1年内酒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6.88%,男生为50.55%,女生为43.05%,男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x~2=20.21,P<0.01)。城市中小学生发生率为50.58%,农村为41.19%,城市高于农村,二者有显著差异(x~2=30.38,P<0.01)。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碰伤、刀或锐器刺伤、动物咬伤、交通伤。酒泉地区1年内伤害死亡率高达167.32/10万,PYLL为99.28‰,平均每例死亡者“早死”59.33年,其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45.83年,潜在价值损失年数为20.67年。车祸、溺水是中小学生伤害死亡的两大死因。结论 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且后果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应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使中小学生远离伤害,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肥西县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肥西县县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乡镇普通卫生院各1所。研究2005年在3所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所有初诊伤害患者。结果共调查3009名伤害患者,其中男性1949名(64.77%),女性1060名(35.23%),性别比1.84:1;平均年龄为(34.8±18)岁;职业以农民(48.16%)、学生(20.97%)和工人(12.33%)为主;伤害多发生于公路/街道、家中和工作场所;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0时和下午2~3时;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跌落(28.05%)、交通事故(26.79%)、钝器伤(21.07%);以意外伤害为主(81.79%)。结论交通伤害、儿童伤害和农民职业伤害已成为肥西县伤害预防控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西省居民伤害流行的特点和分布。方法于2005年9—11月,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江西省98个县(市、区)的37个街道和213个乡(镇)的100000户,共计319543人。结果江西省居民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5.60%,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各年龄组中以0~6岁组为最高(6.55%);前3位非致死性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27.39%)、动物致伤(21.40%)和道路交通伤(17.56%)。伤害致残率为2,22%。前3位伤害致残原因为跌伤(37.94%)、道路交通伤(21.36%)和锐器伤(16.58%)。致死性伤害发生率(即伤害死亡率)为93.26/10万.前3位伤害死因为跌倒或跌落(30.54%)、道路交通事故(24.83%)和溺水(15.44%)。结论伤害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居民中均有发生,且伤害类型分布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蓬莱市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医院伤害急诊监测医院2004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统计伤害报告卡合格的9261例伤害患者,其中男性6623例,女性2638例,年龄(36.35±16.06)岁,15~59岁占85.27%,农牧渔民占56.74%;伤害主要发生在7~10月(占42.44%),时间集中在0:00~1:00、10:00~11:00、15:00~16:00合计占29.91%;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36.56%)、跌落(22.14%)、钝器伤(18.60%),意外事故占85.19%。[结论]预防和减少交通伤害、跌落的发生是蓬莱市伤害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系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67-170
从人类社会存在开始,便有伤害的发生。但伤害作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却起始于近一、二十年。随着伤害预防的需要和研究工作的进展,近年它已形成一个重要的流行病学分支,即伤害流行病学(InjuryEpidemiology)。根据美国资料[1],美国每年有5700万伤害病例,即在一年内每4个美国人中有1人发生伤害,其中住院病例达230万例。居美国死因顺位第四位。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完整的伤害统计资料,据国外资料报道[2],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我国总死亡人数10%。伤害居我国死因顺位第四位。由于全世界伤害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产品伤害发生情况。方法利用2012年芦淞区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产品伤害病例9 749例,男女比为1.69∶1,以25~44岁年龄组居多(占46.05%)。产品伤害发生最频繁的地点是公路/街道(占52.01%),主要原因是机动车车祸(占44.38%),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乘驾交通工具(占39.36%)和休闲活动(占33.79%),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占45.93%),涉及产品最多的是道路交通工具(占58.50%)。结论芦淞区产品伤害多为男性在公路/街道上驾乘机动车时发生车祸所致的挫伤/擦伤,应针对性地开展产品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目的:了解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的11所中学,10所小学的6-19岁在校的7000名回,汉族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宁夏回,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检验,P<0.01),回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P<0.05),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9.27%),碰伤(4.55%),刀割伤(2.99%),车辆伤(2.00%),及烧烫伤(1.6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4.11%,其次为高中生22.15%,小学生最低为17.63%,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临夏回族自治州三次强化免疫日活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临夏回族自治州于1993年12月~l996年1月开展了3次6轮强化免疫日(NIDs)活动。欲NIDs活动的登记儿童数均多于州统计局提供的儿童数,也多于同年龄组建卡儿童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分别占登记总数的19.96%、5.92%和4.13%。3次6轮NIDs活动的报告接种率都在97%以上,抽样调查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符。同一短时期内的高接种率,消除了常规免疫滑坡形成的空白。领导重视,做好宣传动员、业务培训和后勤保障是NIDs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经验。宗教界知名人士的参与,赢得了信教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使NIDs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和急件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对高危地区继续实施强化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两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后2年的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 [结果]麻疹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5.11/10万,降至2005年2.89/10万、2006年2.81/10万,2005确诊发病率为0.62/10万,2006年确诊发病率为0.36/10万.2005-2006年每月报告疑似病例最多17例、最少为0例,且46.83%的疑似病例为风疹.目前55%的麻疹发生在8月龄~4岁,27.90%的麻疹发生在10岁以上大年龄人群,30.23%免疫史不详,20.93%无免疫史,无聚集性病例发生,学生和托幼儿童发病占42.86%、散居儿童发病占52.38%,其他发病占4.76%. [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继续开展下去,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凉山州彝族聚居区霍乱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凉山州1998年霍乱流行资料。[结果]1998年凉山州17个县市中10个县市发生霍乱流行,全州发病率14.75/10万,病死率12.96%。疫区分布在高寒山区或二半山区的彝族聚居区,疫点多面广;有3个流行波,流行期最长达122d,冬春季也出现暴发流行;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占63.75%。疫区环境污染严重。流行菌株以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小川血清型6b生物型占优势。[结论]1998年凉山州大面积霍乱流行的因素,为流动人口传入霍乱,引起暴发流行,病区贫困,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是流行基础。不良习俗、连续的奔丧、探视、聚餐使疫情蔓延扩散。病区缺医少药,延误疫情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2004~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海南省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海南省梅毒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高发地区为海口、三亚市;人群分布特征显示,不详、农民、其他、家务待业人群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64.97%。男女发病性别比例接近,以20~45岁年龄组性活跃人群发病为主,但0岁、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发病出现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蔓延的现象;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且男女各期发病分布基本相似。[结论]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毒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我国中毒伤害事件的流行状况,为我国中毒预防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分析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43个监测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基本情况、临床信息等,利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共计345897例,其中中毒病例8884侧,占2.57%,在伤害原因构成排序中排第7位.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占30.3%,其次分别为药物中毒(20.9%)、农药中毒(18.2%)和一氧化碳中毒(13.1%),女性"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比例高于男性,男性"酒精中毒"和"有毒动物叮咬中毒"比例高于女性,女性"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男性.农村"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城市.中毒人群中,最多的是青年(6171例),占总病例的69.46%,青年"自残/自杀"的病例数为1924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农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病例数最多,发生在"家中"的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1.32%, "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37.53%. [结论]酒精中毒病例数在所有中毒类型中排在第1位,青少年限酒工作在我国亟待加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构成我国农药中毒的主要部分,日常生活毒物接触需要重点关注,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应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精神类药物监管,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自残/自杀性中毒,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青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湘西自治州结核病流行状况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湘西自治州结核病流行状况,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对策实施效果,为此区今后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将1978年、1985年、1990年、2000年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2000年高达2067/10万,1978年~1990年12年间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递增率为1.9%,1990年-2000年10年l司有所下降,平均年递降率为2.6%。〈15岁年龄组肺结核构成比逐渐下降,2000年仅为5.3%。复治率高达40.5%~54.5%。结论:湘西自治州结核病疫情很严重,过去10年间疫情下降缓慢,因地制宜,结合实情切实落实DOTS方案是此区结核病控制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2007年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疫情构成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省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我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其中传染病疫情30起,占当年突发事件总数的88.23%;29起(85.29%)为呼吸道传染病,依次为水痘18起,风疹8起,流行性腮腺炎3起,全部集中在学校.另外肠道传染病疫情1起,为感染性腹泻.[结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今后应加强此类场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近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菌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2001年全省发病1635例,死亡122例,发病率在0.03/10万~1.23/10万之间,疫情平稳,均以散发为主,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除厦门外,各地市的发病率差别不大,发病分布无明显地区差异。流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以散居儿童的病死率最高。结论: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便标本7天内送省脊灰实验室的占65%(52/79)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的占89%(70/79);分离培养结果及时报告率为87%(69/79)。病毒分离阳性率13.92%(11/79),其中脊灰病毒(PV)Ⅱ型5株,Ⅲ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收到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3l8份,病毒分离阳性率5.66%(18/318),其中PVⅡ型8株,NPEV10株。全部送检粪便标本NPEV分离率3.78%(15/397)。所分离的PV均为疫苗株,且Ⅱ型居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年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2005年HIV/AIDS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2005年各市、自治州均有病例报告,共2430例,发病率为2.77/10万;发病以男性为主,以20~39岁年龄段发病为主,占84.3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结论]该省应大力普及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对HIV/AIDS的正确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