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病因学研究,探讨了局部激素、垂体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的关系,为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发现内异症合并不育患者腹腔液内皮素-1与无内异症患者相比显著升高,但血清内皮素-1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内皮素-1是由腹腔局部环境产生,并干扰受孕过程。同时我们还测定了腹腔液与血液中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雌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提出,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因内异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异常表达芳香化酶,而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的关键酶,故本研究通过检测内异症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含量来进一步证实内异症的发病与性激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静 《河北医学》2003,9(9):853-856
1 内异症的定义传统的观点认为内异症即为子宫内膜超过子宫腔范围的外在性生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为一种生理情况 ,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 ,并出现症状时 ,方能认为是疾病[1] 。前瞻性研究发现 ,内膜异位的病情变化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周期 ,几乎所有的女性一生中都出现轻度及表浅的内异症 ,但由于妊娠或服用避孕药引起的激素变化而自然萎缩[2 ] 。2 发病机制2 .1 遗传因素 :内异症的家族集聚性非常明显 ,美国犹他州学者报告了 117个三代家族的发病情况 ,4 9%的内异症家族至少有一个以上的 1级或 2级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非内异症患者内膜中的表达,从内分泌-免疫领域探讨二者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RANTES、EOTAXIN二种趋化因子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趋化因子RANTES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均有表达;趋化因子EOTAXIN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内异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内异症异住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内膜组,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特殊性可能是内异症发病的决定因素。②趋化因子RANTES、EOTAXIN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提示RANTES、EOTAXIN所致的腹腔内免疫细胞活性的改变,能够正反馈调节这二种趋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为内异症的发病创造适宜的微环境。③趋化因子RANTES通过趋化单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通过趋化嗜酸性粒细胞,使腹腔内形成无菌性炎性环境,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参与内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症之一,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和手术治疗,复发率高.中医疗法在内异症中已被广泛应用和研究[1].笔者采用自拟内异汤治疗内异症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论述如下。1内异症的定义:传统的观点认为内异症即为子宫内膜超过子宫腔范围的外在性生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为一种生理情况,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症状时,方能认为是疾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内膜异位的病情变化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周期,几乎所有的女性一生中都会出现轻度及表浅的内异症,但由于妊娠或服用避孕药引起的激素变化而自然萎缩。2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内异症的发生机理,为大多数妇科工作者所接受的是经血倒流种植学说。但围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90%有经血倒流。那么何种情况下会发展成为内异症?许多研究表明,内膜异位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腹腔局部调控因素包括免疫、内分泌、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改变,导致盆腹腔内环境的改变,与内膜异位的发生发展有关。如腹水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白细胞的改变,对精卵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不育;自然杀伤fNK)细胞活性的降低,对异位内膜的吞噬作用减低,巨噬细胞的激活引起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改变,刺激异位的内膜生长引起内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病,给育龄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内异症恶变作为内异症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机制及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尚有待探讨。本文就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内异症与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起源,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信号通路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内异症恶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内异症中较少见的一类——远处种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将22例远处种植的内异症与85例盆腔内种植的内异症比较,回顾分析远处种植的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远处种植的内异症的临床特点上,误首诊非妇产科,误治疗于非妇产科及误诊率,与盆腔内种植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病因学上,发病年龄、宫腔内手术史率及不孕史率,与盆腔内种植的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远处种植的内异症具有其临床特点:病因与盆腔内内异症无异;诊断上应掌握局部症状的多样性,了解其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激素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侵袭、复发等恶性行为特征,且存在激素依赖性,Urocortin(UCN)属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参与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凋亡及免疫活动调节等,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验,探究56例内异症患者组织及血清中UCN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UCN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与患者疾病分期、病灶大小相关。内异症患者血清UCN水平(54.40±9.12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30±4.72 pg/mL)。提示UCN的表达水平与内异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激素及器官依赖性疾病,累及10%-15%的育龄期妇女,发病率在逐渐上升。EMT因其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被称为盆腔的"沙尘暴"。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内异症与内源性脂质代谢改变相关,一些脂质代谢物在EMT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卵泡液、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差异脂质代谢物可能参与了EMT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基于3A程序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蔡珠华  何援利  彭冬先 《广东医学》2005,26(8):1087-1088
目的研究78氨基酸上皮细胞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剂(ENA-78)、白细胞介素-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8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8例、Ⅲ-Ⅳ期20 例)腹水ENA-78,IL-8的浓度,并与非内异症患者21例进行比较,分析ENA-78,IL-8的浓度与内异症的关系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症组患者腹水中ENA-78,IL-8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特别是Ⅲ,Ⅳ期比Ⅰ,Ⅱ期增高更明显(P<0.001),且两者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3。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两组腹水中ENA-78,IL-8的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1和P=0.563)。结论内异症患者ENA-78, IL-8明显增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为内异症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即子宫外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的雌激素依赖性病变,始于细胞水平而止于盆腔疼痛和不孕[1]。80%的内异症患者有慢性盆腔痛(CPP),主要表现为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腹痛、腰骶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异症疼痛与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有关。神经营养因子在诱导及维持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因内异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分别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研究标本。RT-PCR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与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表达。结果内异症组28例,对照组15例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呈阳性表达,两组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表达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全部呈阴性表达,与配对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IL-18水平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认为腹腔内环境的改变对内异症的发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腹腔液中的细胞因子,它们参与腹腔内环境的形成,其变化可导致腹腔微环境免疫动态失衡,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IL-18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促炎症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等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8水平变化,并将其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分期评分(r-AFS)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IL-18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中医各家也众说纷纭,但以"血瘀"达成共识。而许多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在位内膜论、遗传、免疫、激素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专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内异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性质,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和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多采用激素和手术治疗,但有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之弊,且内异症患者多为年轻妇女,存在生育问题,故保守性治疗极受临床医师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迅速发展。病机方面,从单一的血瘀立论到肾虚、痰瘀互结等;临床研究方面也正从单个病人辨证施治向辨病论治转变。中西医结合发展,实验室研究已从单纯疗效验证、疗效比较向作用机制研究方向发展,从血液流变学、内分泌学、免疫组织化学逐步深入到细胞生物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症瘕”、“痛经”范畴,系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约为妇女的1%;30~40%的不孕症由内异症引起.近年其发病率日趋上升.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和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除手术外,尚无特效疗法.我们根据内异症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症瘕积聚等发病机理,按血瘀证诊断标准,对56例内异症患者应用化瘀消症法治疗,观察了本治法对机体体液免疫球蛋白、抗宫内膜抗体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sICAM-1和sHLA-Ⅰ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荣  洛若愚 《医学争鸣》2005,26(24):2265-2266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的水平与该病的发病关系.方法:以ELISA法定量检测sICAM-1的水平、半定量检测sHLA—Ⅰ水平.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液中sICAM-1和sHLA—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CAM-1,sHLA—Ⅰ的变化可能与盆腔内异症发病有关,对sICAM-1和sHLA—Ⅰ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和分期.  相似文献   

19.
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鄄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内异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非内异症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测定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水中IL鄄8的表达情况。Northern杂交比较不同类型异位病灶之间以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与非内异症的对照子宫内膜之间IL鄄8mRNA表达强度的差异。MTT法分析IL鄄8、anti鄄IL鄄8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内异症组腹水中IL鄄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熏0.003),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3,0.934)。重度内异症组血清中IL鄄8显著高于轻度组穴P=0.0012雪。血清中IL鄄8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r为0.348,P>0.05);IL鄄8mRNA的表达强度:腹膜红色病灶>在位内膜>卵巢巧克力囊肿>宫骶韧带结节。在分泌期,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IL鄄8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IL鄄8刺激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熏该作用可被anti鄄IL鄄8抑制。结论:IL鄄8在内异症发病的多个环节如腹腔微环境异常及刺激异位细胞增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咽异感症与上消化道疾患的关系。方法对40例初诊咽异感症与4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咽异感症患者上消化道疾患的发病人数为25例,占62.5%,40例咽喉炎患者上消化道疾患的发病人数为13人,占32.5%,其阳性率与咽异感症上消化道疾患之阳性率比较,P<0.05,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消化道疾患可能是咽异感症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