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0月至1988年12月间,作者为38±13(13~65)岁的61(男36、女25)例特发性肥厚型心肌病(IDC)伴心(力)衰(竭)的患者作右室心内膜活检。随后继续药物治疗,2例开始免疫抑制治疗,例心衰进行性加重而作心脏移植术。各例均获得随访。活检标本取自室间隔右室面,每例4份。光镜所见,按照 Dallas 标准归类。8例(A组)具有心肌炎依据:3例确诊为心肌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伴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5例可能为心肌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IDC)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38例IDC患者、5 0例病因明确的心力衰竭 (HF)患者及 10 0例正常对照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型 ,研究其多态性。结果 IDC组HLA DQA1 0 5 0 1基因频率(2 8次 )显著高于HF组 (14次 )及正常对照组 (2 2次 ) (P <0 0 5 ) ,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 ;HF组HLA DQA1 0 30 1也有较其他两组增高趋势 (P >0 0 5 ) ;而对照组HLA 0 2 0 1及 0 10 3基因频率分别高于IDC及HF组 (P <0 0 5 )。结论 HLA DQA1 0 5 0 1是IDC相关基因 ,HLA DQA1 0 30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相关 ;HLA DQA1 0 10 3和HLA DQA1 0 2 0 1与IDC及HF组分别呈负相关 ,表明IDC与其他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可能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B超下胸膜活检术在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38例为B型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在疑恶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常规胸膜活检A组38例,B超引导下胸膜活检患者38例为B组,活检后的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A组患者病理确诊率68.42%(26/38),未检出者有12例,阴性率为31.58%(12/38)。A组阴性者12例再改行B型超声活检,其中又有10例患者病理确诊;B组患者活检病理确诊为肿瘤33例,2例确诊为结核,总检出率为92.11%(35/38),未检出者有3例,阴性率7.89%(3/38)。结论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用B型超声引导下胸腔活检术优于常规胸膜活检术,能提高确诊率和检出率,其方法简单、安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肝素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将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 A、B、C组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和 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 (TBIL)、透明质酸 (HA)和 型胶原 ( - C)水平。 A组和 C组分别有 3例于治疗前后行肝活检术 ,B组中 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肝活检术。结果治疗后 A、B组 AL T、TBI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 .0 5 ) ,C组 AL T较治疗前略有升高 ;B组治疗后 HA、 - C水平显著下降 (P<0 .0 5 ) ,而 A、C两组 HA、 - C反较治疗前有所升高 (P>0 .0 5 ) ;A、C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变化 ,B组治疗前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显著 ,治疗后明显减轻。结论 :肝素可抑制乙型肝炎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 ,α-干扰素短期应用无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南非德班某医院,对肝-肠曼氏血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肝血吸虫病(HS)为A组,肠血吸虫病(IS)为B组。A组37例均为症状不明显,因肝肿大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有典型的血吸虫肉芽肿及/或门脉纤维化伴色素沉着者,其中粪检16例有曼氏血吸虫卵,直肠活检阳性者35例。患儿的年龄4~12岁,17例有痢疾史。B组53例,年龄为7~14岁;粪检均查到曼氏血吸虫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对扩张型心肌病(IDC)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IDC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68例无血缘关系、长期居住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IDC患者和4个IDC家系成员及100名健康者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ID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射血分数(EF值)并据此进行分层EF值35%~50%者为亚组1,EF值15%~35%者为亚组2,<15%者为亚组3.结果HLA-DQA1*0501基因和HLA-DQB1*0303基因频率在IDC组(分别为0.3889和0.18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900和0.0364),OR值分别为5.20(95%CI3.60-8.50)和4.85(95%CI2.56-9.39).且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表现为HLA-DQA1*0501及HLA-DQB1*0303基因型在EF值<15%的IDC患者中分布高于EF值≥15%者.相反,IDC组HLA-DQAl*0201基因(0.2000比0.0139)和HLA-DQB1*0502(0.0727比0.0139)、*0504(0.1091比0.0417)基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DC组中HLA-DQAI*0501基因型患者与IDC组中其他基因患者相比,临床心力衰竭症状较重,EF值明显降低(P<0.01).HLA-DQB1各基因型间EF值未见统计学差异.HLA-DQA1,-DQB1基因与IDC家系连锁分析LOD值<1.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303与我国北方汉族IDC患者遗传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0201和-DQB*0502、*0504则是IDC的保护基因.DQB1基因外显子第57位的丝氨酸对IDC具有保护性,其缺失或取代有可能造成IDC易患倾向.HLA-DQ基因多态性可作为IDC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国产SGY-3型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80例具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患者进行了食管测压研究.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内镜及活检食管粘膜正常;B组47例,内镜及活检均证实有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于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B组患者于超声造影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活检的准确率,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准确率为87.5%,B组准确率为97.5%。B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准确率均较高,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相比,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三型突变体(EGFRvⅢ)、中心体相关微管蛋白α(Tubulin-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NB组)、50例导管原位癌(DCIS组)和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组织中的EGFRvⅢ、Tubulin-α。结果 IDC组EGFRvⅢ、Tubulin-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5/50)、74%(37/50),DCIS分别为38%(19/50)、64%(32/50),NB组分别为0、3%(1/30);各组间EGFRvⅢ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P均<0.05;IDC组、DCIS组Tubulin-α阳性表达率高于NB组(P均<0.05),但IDC组与DCIS组比较,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vⅢ、Tubulin-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GFRvⅢ、Tubulin-α高表达,二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关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的病因学或IDC 的病理机制的了解很少.已知某些 IDC 病例可发生在同一家族成员中。本文介绍了5个家庭中的IDC 病人(每个家庭中2例)的心肌活检结果和经电镜发现的超微结构变化及临床征象.10例均有晚期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其中2家庭中分别为2例男病人,2家庭中分别为2例女病人,1家庭中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16岁(13~21岁).62例经年龄配对确诊为晚期心肌病而无家族史的病人做为对照.另设607例老年性充血性心衰或心肌缺血病人和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除正常对照者外,所有受检者显示有心肌肥厚延长,核深染与不规则.家族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在电镜下,除见中度心肌肥厚及胞核轻度增大外,常有脂色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M)常并发肾小球硬化(DGS)和膜性肾病(DMMN),但尚无资料证明 DMMN 有胰岛素沉积。本文报道用间接免疫过氧化酶(IIP)法发现 DMMN 患者肾小球内有胰岛素沉积。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经肾活检的12例 DM 患者(7例 DMMN,5例 DGS)和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DMMN 又分为 A、B 两组:A 组3例,均用猪胰岛素治疗;B 组4例,不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基因型的多态性与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IDC)的相关性.方法 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选择86例IDC患者为IDC组、9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ELlSA法检测血清TNF-β蛋白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TNF-β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 IDC组TNF-β蛋白水平[(1.876±1.013)μg/L]高于对照组[(1.018±0.645)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TNFμ*2等位基斟频率[63.4%(109/172)1高于对照组比[47.9%(91/1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0.05),其比值比(伽)值为1.88.结论 TNFμ*2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IDC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是IDC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16,(6)
目的探讨肝肿瘤患者应用粗针肝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A组选择18G自动切割针行肝组织活检,B组选择20G自动切割针行肝组织活检,比较两组诊断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取材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确诊率为97.5%,高于B组的92.5%(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高于B组的3.75%(P0.05)。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时,采用粗针或者细针均有较高的确诊率,且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但应用粗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因此选择18G穿刺针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10.0 μg/L者行经会阴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血清PSA< 10.0 μg/L者施行前列腺穿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直肠穿刺37例(A组)、经会阴12针穿刺46例(B组)、经会阴24针(饱和)穿刺48例(C组),比较其活检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肉眼血尿、发热、血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 对血清PSA< 10.0 μg/L者,经会阴饱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高,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对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抽取100例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A组)与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B组)联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B组患者的诊断率及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经过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和胸水控制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过程中的实际胸水抽放量明显多于A组;胸膜粘连包裹发生率及胸膜增厚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胸腔镜与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治是简单、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活检相反体位时间(退出活检针后将病人取相反体位的时间)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后气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接受CT引导下PTN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比较A、B两组的气胸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及其危险因素差异。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相反体位时间为7.5±4.3s。A组的气胸发生率(29.52%vs.18.82%)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10.48%vs.3.92%)均较B组高(P0.05)。A组患者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变大小和沿针道存在肺气肿(P0.05),胸腔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沿针道存在肺气肿(P0.05);B组患者中未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缩短活检相反体位时间可降低CT引导下PTNB后气胸发生率及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经H_2-受体拮抗剂治疗后胃液内念珠菌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78例经内窥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门诊病人,分为3组。 A组24例为对照组,其中胃溃疡8例,余为十二指肠溃疡;B组28例为短程治疗组,半数为胃溃疡,用雷尼替丁(ranitidine)300mg/D治疗4周,或用甲氰咪胍(cimetidine)1g/D 6周。A、B两组中的胃溃疡病人均经内窥镜取胃活检2~4块,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未作活检;C组为长程治疗组,包括26例已治愈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于临睡时口服雷尼替丁150mg或甲氰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疑似胸壁结核患者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入住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疑似胸壁结核(均局部形成肿块)患者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3.8±4.7)岁。依据时间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的疑似胸壁结核患者,依据超声扫描所示行超声引导下组织学穿刺活检术,并对无回声区行穿刺抽液术;B组36例,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我院的疑似胸壁结核患者,先行超声造影,依据超声造影表现在超声选择性引导下行穿刺抽液术或组织学穿刺活检术。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获取的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同时送MTB、普通细菌培养及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A组:42例患者穿刺取出脓液的成功率为77.4%(24/31),获取活检组织标本的成功率为88.1%(37/42)。B组:36例患者穿刺取出脓液的成功率为100.0%(23/23),获取活检组织标本的成功率为100.0%(36/36),较A组均明显提高(χ 2值分别为4.132和2.814,P值分别为0.001和0.003)。A、B两组患者诊断为胸壁结核在内所有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3.3%(35/42,其中确诊为胸壁结核33例)和100.0%(36/36,其中确诊为胸壁结核34例),B组较A组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χ 2=4.713,P=0.001)。结论 超声造影在疑似胸壁结核患者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对提高诊断阳性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冠脉 )搭桥术对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2 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 2组 ,A组 (10例 )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 ,B组 (10例 )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检测各组血清弹性蛋白酶、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 ,分析肺组织损伤的参数。结果 :A组弹性蛋白酶术后 1h、IL 8术后 6h、TNF α在术后 2h达到最高值 (P <0 .0 1)。A组肺活检组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病理切片检查示A组有肺组织损伤表现 ,A组所有的参数在术后 2 4h趋于正常。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较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显著  相似文献   

20.
系膜 IgA 肾病以系膜 IgA 沉积为特征,有关 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这种肾小球疾病恶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作者对一组 IgA 肾病伴高血压患者作了回顾性研究。66例经肾活检证实为 IgA 肾病的成人患者,其中24例(36%)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检测血压至少3次>140/95mmHg。将患者分成两组:A 组14例(21%)为良性高血压;B 组10例(15%)为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标准:多数情况下舒张压≥140mmHg,件Ⅲ~Ⅳ级高血压视网膜病和肾功能衰竭(肾衰)。肾活检标本作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5例患者测定了血清 IgA 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