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鸿毅 《微创医学》2013,8(2):157-158
目的探讨青春期男生Tanner分期与骨量的关系。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一、初二年级健康男生共164名,年龄为12~17岁,平均为(14.63±0.95)岁,采用Tanner分期法把青春期男生的发育分为Ⅰ、Ⅱ、Ⅲ、Ⅳ期,运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不同发育分期男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并对比分析。结果青春期男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Ⅳ期大于Ⅲ期(P<0.01),Ⅲ期大于Ⅱ期(P<0.01),Ⅱ期大于Ⅰ期(P<0.01),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期健康男生Tanner分期与其全身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市青春期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青春期儿童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8所中学生,对其初一至高二的全部学生进行血压和体格测量,并进行血压和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1)18922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患高血压者1276人,占6.7%,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7.6%和5.8%;(2)肥胖组各个年龄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性别同龄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且差异有显著性。(3)男、女生和所有儿童合计分析,均显示肥胖组儿童的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对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沙市12~17岁青春期儿童高血压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青春期儿童血压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是青春期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9~15岁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及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食物营养素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328例9~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收集调查对象肉类、奶类以及锌的摄入状况,利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收集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的基础信息。根据Tanner青春期发育标准将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肉类、奶类、锌的摄入状况。结果 被调查男生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已初遗组总肉类、红肉平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未初遗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遗组( P<0.05);男生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青春期发育晚期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未发育组最低( P<0.05)。女生初潮中位年龄为12.11岁,已初潮组总肉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高于未初潮组( P<0.05),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未初潮组( P<0.05);女生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青春期为未发育组最高、发育早期组次之、发育晚期组最低( P<0.05)。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的摄入状况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分析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340名9~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膳食信息,并由专业人员现场测量及评价调查对象青春期发育情况。根据Tanner青春期发育阶段分期标准将男、女生分为未发育组、发育早期组与发育晚期组,比较不同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有效样本量共1 328例。在667例男生中,处于发育早期的男生总纤维和水果纤维摄入量高于处于发育晚期的男生( P<0.05);在651例女生中,处于发育早期的女生水果纤维摄入量高于处于发育晚期的女生( P<0.05)。结论 青春期发育较晚的儿童青少年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尤其是来源于水果的纤维,但膳食纤维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说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形态与血压有着一定的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与成年高血压有着很大关系。预防承认疾病要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形态发育抓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说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形态与血压有着一定的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与成年高血压有着很大关系。预防承认疾病要从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形态发育抓起。  相似文献   

7.
9~17岁青少年营养状况与体重增长、性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男女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与体重增长、性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贵阳市 9~ 17岁 2 30 9名男、女性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评价和研究。结果 :男性体重年增长值在 12岁时达峰值 ,女性体重年增长值在 11岁时达峰值。男性 14岁以后、女性 12岁以后 ,体重增长值随营养状况从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至营养过剩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就性发育而言 ,在同一年龄组中 ,不同营养状况的组内个体的性发育水平的波动也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9~ 17岁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对其体重增长有一定影响 ,对其性发育水平未发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男性性发育和身高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贵阳市区2111名9-17岁健康男性身高测量发育分期,研究性发育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殖器或阴毛的发育与青春期身高突增有密切关系但单干生殖器或阴毛不能准确地反映身高突增过程,而综合生殖器和阴毛的影响则可很好地估增全过程,制订了不同性发育分期时,在未来一年的身高突增趋势判断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生发育分期与骨量的关系。方法调查柳州市区初一、初二女生共186名,年龄为12~17岁,采用Tanner分期法把青春期女生发育分为Ⅱ、Ⅲ、Ⅳ期并记录月经初潮的出现,运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不同发育分期的全身骨密度(BMD)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BMC),并对比分析。结果青春期女生的BMD和BMCⅣ期大于Ⅲ期(P<0.01),Ⅲ期大于Ⅱ期(P<0.01),两两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青春期女生发育分期与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和特发性矮小(ISS)患儿手腕部不同类型骨骼的成熟特征,以及不同方法对骨龄(BA)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患儿中选取CPP 25例、ISS 29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评价BA: 传统Greulich-Pyle(GP)图谱法; 根据GP图谱对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选取手腕部20块目标骨,分别评定各块骨的BA,取其平均数作为个体BA。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种评价方法间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方法所得的BA与生活年龄的差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传统GP法测定CPP患儿BA超前0.70~2.26(1.48±0.78)岁;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测定CPP患儿平均20块骨的BA超前0.28~2.00(1.14±0.86)岁,以掌指骨的骨成熟度超前最为明显:0.34~2.06(1.2±0.86)岁。传统GP法测定ISS患儿BA落后0.47~2.91(-1.69±1.22)岁;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测定ISS患儿BA落后0.48~2.50(-1.49±1.01)岁,以腕骨的骨成熟度落后最为明显:0.59~2.73(-1.66±1.07)岁。在健康对照组和ISS组的BA评价中,传统GP法与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PP组的BA评价中,两种方法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发现CPP以掌指骨的骨成熟度超前最为显著,ISS以腕骨的骨成熟度落后最为显著。两种方法对CPP、ISS患儿BA评价的诊断价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哈尔滨地区第二磨牙钙化阶段和骨骼成熟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对哈尔滨地区200名少年儿童(男92例,女108例)的牙龄和颈椎骨龄进行测量,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建立牙龄指数(demirjian index,DI)与颈椎骨成熟指数(cervical vertebrae maturation indicators,CVMI)之间的联系。结果下颌第二磨牙钙化阶段与颈椎骨成熟度之间呈高度相关性。结论哈尔滨地区少年儿童下颌第二磨牙钙化程度与颈椎骨龄正相关。因此,可以使用下颌第二磨牙牙龄指数作为判断骨骼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辅助指标,从而为牙齿正畸治疗及评估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状况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7~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数据,依据我国儿童青少年分年龄、性别、身高百分位血压标准来评价血压状况,包括儿童血压偏高前期、血压偏高、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单纯性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按照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包括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正常BMI、超重和肥胖(重度肥胖和轻度肥胖)。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评估超重肥胖控制对于预防儿童血压偏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2014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14.9%和 9.2%,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者中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1%、8.8%和3.0%。血压偏高状况整体呈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高于城市,随年龄逐渐增高,随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随BMI 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重度肥胖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最高,男女生分别为 44.2%和38.8%,分别是正常组(15.8%和10.6%)的2.8倍和3.7倍。血压偏高与消瘦(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呈负相关,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血压偏高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危险度为16.2%,控制超重肥胖后,血压偏高的期望检出率为12.5%,且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8.7%和35.1%。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性舒张压偏高为主。超重肥胖可显著增加血压偏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纯性收缩压偏高和混合性血压偏高影响较大,通过控制超重肥胖可显著降低全国儿童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从而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非糖尿病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9例非糖尿病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根据收缩压(SBP)水平分为:SBP≥120组52例和SBP〈120组47例;根据舒张压(DBP)水平分为:DBP≥75组54例和DBP〈75组45例。结果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血压高组(SBP≥120组或DBP≥75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血压低组(SBP〈120组或DBP〈75组);经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两组间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37和P=0.031)。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0.403,P=0.010和r=0.347,P=0.028);经过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血清抵抗素仍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0.379,P=0.013和r=0.339,P=0.032)。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可能与血压相关。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而且研究样本量较小,故以上研究结果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4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CMBs组(78例)和非CMBs组(86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BPV)包括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相关参数.结果 CMBs组24 h SBP、DSBP、DSBP-CV、NDBP、NDBP-CV高于非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CV (OR=1.245,95%CI:1.032~1.504,P=0.022)、NDBP-CV (OR=1.323,95%CI:1.195~1.464,P=0.000)是脑深部CMBs的危险因素,NDBP-CV(OR=1.102,95%CI:1.022~1.189,P=0.012)是幕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变异性是CMBs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DSBP-CV、NDBP-CV是脑深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NDBP-CV是幕下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潘婷婷  唐礼江  严静 《浙江医学》2018,40(6):589-591,62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BPV)和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集原发性高血压且完成7d家庭自测血压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患者170例。根据家庭自测BPV三分位分为低变异性组56例,中变异性组59例,高变异性组55例。结果与低变异性组相比,中变异性组ABPM的日间、全天BPV增高(均P<0.05);高变异性组无论日间、夜间还是全天,BPV均增高(均P<0.05)。与中变异性组相比,高变异性组的日间、全天BPV均增高(均P<0.05)。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均值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自测BPV与24hABPM、SBPV、DBPV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7d家庭BPV与24hABPM的SBPV、DB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施壮炎  林少达 《广东医学》2000,21(8):651-6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含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组(40例)与正常血压组(15例)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以血压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基本相同,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降低;血压分别与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性正、负相关。结论:高胰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老年高血压人群24h动态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糖尿病,按照尿微量自蛋白(MAU)水平分为MAU〈30mg/24h组和MAU/〉30mg/24h组,观察两组之间动态血压、血肌酐水平等情况。结果MAU/〉30mg/24h组血肌酐水平、夜间收缩压、24h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MAU〈30mg/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和夜间平均血压是高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对高血压所致肾损害的严重程嚏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7例,按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组,A组64例,B组78例,C组55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B组、C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均高于A组,C组均高于B组(P<0.05).B组、C组MCA、VA、BA的PI、RI均高于A组,MCA、VA的Vm及Vd、BA的Vd低于A组(P<0.05).B组、C组的频谱异常发生率高于A组,C组高于B组(P<0.05).结论 采用合理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其中使患者的收缩压降低,脉压缩小为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