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ICU2004年5月~2006年3月机械通气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SSD组(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50例,对照组(未引流组)50例,记录发生VAP的时间、细菌培养的结果,呼吸机通气日,ICU住院日。结果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SSD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的影响。方法对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需气管插管患者使用特制的可吸引气管导管,并将病例随机分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引流组35例)和非引流组(非引流组33例)。定期对口咽部、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测,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量和发生VAP的病例数,依据防污染毛刷采样(PSB)定量培养结果确定VAP的病原体。结果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气囊上引流在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病人中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两组:A组(n=23)采用特型气管切开导管,持续行气囊上滞留物引流;B组(n=18)采用常规气管切开导管,记录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间、例数,细菌培养的结果,病人预后等数据。结果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发生时间也迟于B组,但A组有更高的气管切开伤口感染率,两组病人2周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气囊上引流可以减少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病人中呼吸机相关件肺炎的发病.侣尚无可以改善病人预后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VALAI)的影响。方法对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ICU)预计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冲洗组为A组(53例次),非引流组为B组(55例次)。定期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留取气囊上滞留物、咽拭子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并记录患者的MV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感染(VAAI)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出现时间。结果(1)MV 5日内,A组VAAI、VAP的发生率(8.3%、6.0%)显著低于B组(24.0%、20.0%,P均<0.05),A组VAAI、VAP的发生时间[(7.4±3.0)、(7.7±3.2)d]与B组[(4.9±1.4)、(4.6±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患者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10.4%、(15±14)d、(30±31)d]与B组[22.0%、(15±10)d、(32±19)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1例次(21.4%)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出现致病菌前,气囊上滞留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3)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P<0.05)。(4)2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2组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降低早发VALAI的发生率,可以使VAAI和VAP的发生时间延迟,对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无影响,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LAI的重要原因之一。(3)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5.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肺炎,未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入院后48 h以上发生[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撤机、或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2]。2018年,我国发布了《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明确规定VAP属于HAP的特殊类型,HAP和VAP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机械通气的应用。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HAP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加重了国家和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HAP的全球发病率为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有5~20例[3]。在我国,住院患者中HAP的发生率为3.22%~5.22%。HAP患者占ICU患者近25%,非ICU患者HAP患病率也在增加[3-6]。目前HAP致死率仍旧很高,尚且没有明确的临床诊断和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HAP的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田玲玲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83-1384
目的探讨应用加强气道管理的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呼吸衰竭患者插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AOPP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6例,分应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组46例和常规吸痰组40例,在发病年龄,性别,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插管时间,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菌株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呼吸衰竭发生时间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插管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应用组比常规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插管时间短。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能改善人工气道治疗AOPP呼吸衰竭的效果,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4例,均在入院48 h内行气管插管.以气管插管5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 d)34例、晚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死率、H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和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秋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56-57,72
目的 探究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1例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其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361例患者中,共有61例出现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6.9%,感染组61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5例革兰阴性菌,占76.5%,11例革兰阳性菌,占12.9%,9例真菌,占10.6%.结论 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菌,多导致呼吸急促、多痰等症状,应采取预防性护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气道湿化等,针对感染原因,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等压套管组及低压套管组各30例.等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Bivona等压气囊气管切开套管,低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两组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吸痰等常规治疗;对两组痰痂堵管、漏气、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形成、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等压套管组机械通气(13.1±3.2)d、住ICU(15.4 ±3.2)d,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7.6±7.4)、(19.6±7.4)d,P均<0.05.等压套管组痰痂堵管、漏气、气道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分别为10、1、3、1、2例,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8、12、6、6、7例,P<0.01或<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取Bivona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尤其适用于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1例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其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361例患者中,共有61例出现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6.9%,感染组61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5例革兰阴性菌,占76.5%,11例革兰阳性菌,占12.9%,9例真菌,占10.6%。结论 ICU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菌,多导致呼吸急促、多痰等症状,应采取预防性护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气道湿化等,针对感染原因,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