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为加强其卫生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抽检某综合医院的病房区、候诊区、会议室的集中空调通风管道系统,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该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其中会议室细菌总数超标11倍,候诊区细菌总数超标3倍、真菌总数也超标,所有场所风管内微生物数量均符合卫生标准,冷却水和冷凝水中未检出嗜肺军团菌。结论必须加大对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加强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静波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53-155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质量有明确卫生要求,但在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空调设施往往偏重于对环境温湿度的调节作用,对空调设施可能造成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经常被忽视,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室内微环境的空气质量对SARS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和控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2003年8月卫生部下发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管理,预防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2003年9~10月份,笔者对我市29家大型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综合医院集中空调使用和管理现况。[方法]抽取60家综合医院,对其空调系统类型、使用年限以及设计、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已经普遍使用于综合医院,但其过滤设施、消毒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医院管理方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隐患。[结论]应加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医院空调的设计和建设,加强其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4.
SARS流行期间空调及通风系统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流行期间空调系统的安全使用方法及如何利用现有的通风系统形成隔离病房内负压,有效控制SARS感染的传播。方法 对北京市6所SARS定点收治医院和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空调及排风系统进行实地调研。结果 调查的9所医院空调系统均可以使用;利用现有通风条件可以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应用排风系统可以形成隔离病房内负压,但不能有效控制空气流向。结论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和分体式房间空调系统可以安全使用,隔离病房内通风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形成有效负压。  相似文献   

5.
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间隔时间,要根据不同地区环境的空气质量情况而定,至少每年要清洗一次。目前尚无专门用于医院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的国家标准。近日北京市为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保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安全,市卫生局编写北京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编号DB11/485-2007)。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抽检大型商场(超市)及星级宾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抽检公共场所均没有达到相关卫生规范标准,大型商场(超市)与星级宾馆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10与细菌总数呈高度相关且有显著性。结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严重,应加强清洁消毒和卫生学评价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医院重点科室空调过滤网不同时间清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院集中式空调的通风系统是医院环境中微粒最主要的来源.因此,空调通风系统已成为空气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基于此,医院感染科加强了对空调系统,特别是对过滤网的重点管理.  相似文献   

8.
林奕芝  邓凯杰  程慧  张勇  李波  李玥  陈网旋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62-1164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干预效果。方法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对6家医院24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和检测,针对存在的不合格项提出整改建议,然后对整改后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再次进行采样检测,评价干预效果。结果6家医院共24套通风系统干预前送风空气PM10合格率为95.8%(23/24),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81.4%(96/118),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3.2%(110/118),β-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风管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95.8%(22/24),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162/162),真菌总数合格率为100%(162/162),致病菌均未检出;空调冷凝水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100%(16/16),空调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率高达50%(8/16);干预后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结论深圳市医院高度重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的污染,加强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环节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干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了大型综合性医院通风空调目标和系统分区及通用原则,对对医院各部门、各房间的功能、室内空调的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要求、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进行详解。针对医院建筑中各个科室功能差异很大,运行时间也各不相同,提出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排烟和降温,尽量减小对空调通风、排烟系统的依赖性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调查评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 ,给卫生管理提供依据。随机抽取杭州市 10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型商场超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调查 ,并检测其风管积尘量及积尘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平均运行时间为 4 1个月。新风口位置正确。通风管道没有预留维修入口 ,通风管道内部从未清洗消毒 ,仅定期对过滤器 (网 )进行清洁。 90 %的集中空调通风管道系统为中度污染 ,10 %为严重污染。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和分析某医院住院部病房楼空气流向及其与排风管道分布的关系并探讨和验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医院感染可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某医院住院部SARS输入病例所在病房卫生间燃放植物油熏香(示踪气体);为控制病房卫生间排风扇的开启、顶层抽风机的状态和病房新风系统等主要影响因素,共设计了6种实验状态。由4组实验员分别盲法到各楼层的4、5号病房采集、测量空气样本,并分别按10等分记分法评估其气味浓度。结果 在医院住院部8~13层的各病房均检测到示踪气体,在不同实验状态下,气体弥散的方向和浓度不尽相同。结论 医院目前的建筑结构和通风系统具备了病原体气溶胶自下而上经排风管道垂直传播的通道和空气动力学条件,示踪气体的分布与发病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性。提示SARS存在气溶胶或其他载体形式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证据,而在现有设施条件下,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原体经排风系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小汤山医院SARS病房内外空气中SARS病毒及其R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汤山医院病区空气中的SARS病毒污染情况。方法:2003年6月4日-8日采用FA-Ⅱ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病房、内走廊、护士站和病房排气口下风向5m处4个地点连续采样4d。之后进行空气样本的洗脱、Vero-E6细胞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结果:小汤山医院每天采集19个空气样品,4d共采集76个空气样品。病房、内走廊、护士站和病房排气口下风向5m处4个地点均有病毒核酸检出,其中以病房排气口下风向5m处的阳性率最高(58.3%),护士站相对较低(25.0%);病房(52.1%)和内走廊(50.0%)的阳性率相当。结论:小汤山医院空气中SARS病毒的污染比较严重,急性后期的病患仍然从呼吸道大量排毒;但在病房室内外的空气中没有检测到活的SARS病毒,初步评估认为,SARS病人病房采取通风和消毒的措施对降低室内污染程度是非常有益的;而空气消毒和环境因素对SARS病毒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故SARS病人病房排出的空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小。  相似文献   

13.
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本院控制SARS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经验. 方法对本院2003年开设的3个SARS隔离病区在控制SARS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采用的各种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我院在收治SARS患者的过程中,实现医护人员和患者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率100%的目标,有效控制了SARS的医院感染. 结论我院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是有效应对本次疫情的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控制SARS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4.
在“非典”疫情蔓延时期,医疗器械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医疗器械监管的一些问题。本文回顾总结“非典”时期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指出在“非典”后,医疗器械监管更需严格日常监管和力求帮促到位,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1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3~4月份收治和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流行病学特点:时间分布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两个发病高峰,地理分布:发病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人群分布: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2)输人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2批传染源;(3)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4)控制隔离传染源、加强病区通风换气和定时消毒、关闭空调新风系统、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各项措施采取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通过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防止SARS在医院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1)病区独立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开,且安装有大功率排风扇。(2)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岗前培训。有严格的一整套病区医护人员的防护程序。(3)合理分工,思想工作和预防措施。结果 在我院参加救治SARS病人的223名医护人员,以及加上后勤保障人员、职能科室人员等所有到传染病医院参加抗击SARS的工作人员共365人无一人感染。结论 以上措施完全可以防止SARS在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某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气态甲醛污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医学院人体解剖室内气态甲醛污染的水平,探讨防治甲醛污染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参照我国《公共场所卫生规范》的评价方法进行,分别在使用和不使用通排风空调系统条件下,对人体解剖实验室的甲醛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不使用通排风空调系统条件下,室内甲醛的平均污染水平高达8.349mg/m^3,在使用通排风空调系统条件下,室内甲醛浓度水平显著下降,仅为0.501mg/m^3。结论:如果不采用通排风空调系统,该医学院人体解剖室空气甲醛污染情况严重,可对教师和学生健康产生危害,而采用通排风空调系统,可以有效防治室内甲醛污染。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链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SARS传播规律及发病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统一的非典型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的调查表逐一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进行调查。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利用SPSS ll.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首例患A感染SARS后,引起与其有过接触的家人和医务人员8人发病(第二代),这些患又引起第三代5人发病。同与患A的接触情况看,第二代发病的患均与患A有近距离密切接触。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感染。本传播链病例发病的病程:潜伏期平均5d;发病到首诊时间平均3d;首诊到确诊时间平均10d。结论 SARS传播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发病与接触时间有关,发病到首诊的时间对控制传染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Cai QC  Lu J  Xu QF  Guo Q  Xu DZ  Sun QW  Yang H  Zhao GM  Jiang QW 《Public health》2007,121(4):258-265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pollution. STUDY DESIGN: An ecolog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primary probable SARS cases diagnosed in mainland China between 1 January and 31 May 2003, and their 6727 close contac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dmiss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f the 6727 close contacts, 135 (2.0%) later developed clinical symptoms and were diagnosed as probable SARS cases.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daily air pollution data during the same SARS outbreak period in mainland China were used in the data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condary attack rate of SA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pollution. RESULTS: In univariate analyses,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DAT), daily average air pressure (DAAP), and dai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DARH) we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attack rate (P<0.001);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was found for daily hours of sunshine (DHS) (P<0.001).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attack rate were DAAP (odds ratio (OR)=0.5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2, 0.66), DARH (OR=0.73, 95% CI: 0.53, 1.00), and daily average wind velocity (DAWV; OR=0.81, 95% CI: 0.68, 0.96). Adjustment for the onset time of a primary case led to little change in the results. In addition, in Hebei Province, a major affected area in China, only DAWV (OR=0.38, 95% CI: 0.20, 0.72)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econdary attack rate with adjustment for the onset time of primary case. In Inner Mongolia, another major affected area in China, DAWV (OR=0.50, 95% CI: 0.26, 0.94) and DHS (OR=0.27, 95% CI: 0.09, 0.81)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econdary attack rate with adjustment for the onset time of primary case.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ARS outbreak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AWV, and that DAAP, DARH and DHS may also have influenced the SARS outbreak to some extent. However, because of ecological fallacy and uncontrolled confounding effects that may have biased the result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ARS outbreak and thes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pollution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