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5年前,多伦县历史上没有人间及动物鼠疫的记载,是锡盟境内唯一一块鼠疫自然疫源性不明的地区.1995-1997年由锡盟鼠疫防治站牵头,成立盟、县两级联合调查组,在全县境内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1996年7月首次在耗来沟乡查出达乌尔黄鼠阳性血清,1997年4月又在旧疫点处从黄鼠体外寄生蚤(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一株.根据自然地理景观,鼠疫菌生化性状、结合宿主和媒介蚤类的特点,认为该地区为察哈尔丘陵草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l].因此,1997年多伦县被国家确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县”,1999年又被自治区定为“一类监测县”.为全面掌握疫情动态,我县1999-2008年,根据《自治区鼠疫监测方案》,独立开展鼠疫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探讨孙庆,徐高升(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卫生防疫站,内蒙古临河市卫生防疫站)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自建国以来,我国防治鼠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已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同时根除鼠疫自然疫源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就河套平原鼠疫自...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庆元县鼠疫历史及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元县是浙江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发现于1929年,终息于1950年,流行15年次,共发现鼠疫病人1716人,死亡1343人,病死率78.26%.为研究浙江南部庆元县历史疫源地的鼠疫自然疫源性存在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人、动物间鼠疫疫情动态,为鼠疫疫情预报和制订相应的鼠疫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郭红梅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08-1509
目的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的危险性。方法回顾性评估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危险性,探讨控制鼠疫的防治策略及措施。结果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疫情势态严重,疫源地面积达22360km^2,旱獭中分离出鼠疫菌;1975~2001年共发生动物鼠疫流行26起,死亡9人。结论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自然疫源性疫情严重。鼠疫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德宏地区是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90年该州梁河县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对分离自梁河县的鼠疫菌质粒DNA检测,该县菌株除具有分子量为6、45和65Mdal三种规范质粒外,尚存在一种分子量约23Mdal的新质粒,而历史上分离的菌株和邻县同年分离的菌株不含此质粒。由此特征证实1990年分离自梁河县的菌株并非由盈江或其它邻县传入,而是本地固有的疫源性复活。  相似文献   

6.
鼠疫是一种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发现可自然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动物有223种。鼠疫指示动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对其具有低敏感性、高抗性的动物,该类动物在鼠疫菌的保存和传播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抗动物的调查和研究,为早期发现和追踪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存在、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存在于荒漠草原、草原及高山草原之中,具有独特的流行规律,国内学者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理分布、动物鼠疫流行因素进行了有关调查与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三江源地区自然感染鼠疫菌的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首次分离鼠疫菌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以了解该地区染疫动物、昆虫的种类及其在鼠疫流行病学方面的作用等,为三江源地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4年鼠疫监测结果,为鼠疫防控工作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2013年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方法相结合,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的综合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有鼠疫监测点20个,疫源县5个,疫源面积23131km2,染疫动物有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青海田鼠、犬、猫和猪,病原学检测动物材料1194份、分离鼠疫菌4株,鼠疫间接血凝(IHA)检测动物血清1519份、阳性45份;检验媒介蚤47组718匹,结果阴性。结论四川省疫源面广,并有鼠疫菌分离和阳性血清检出,说明部分地区动物鼠疫正在发生并流行,提示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各级鼠疫防控知识培训,做好监测工作,严防鼠疫在人间发生。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跃程度入手,分析了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点;接着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角度阐述了鼠疫自然疫源地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疫源地的隐伏状态、鼠疫菌的突变改变了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状态等.提出在人口密集区域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干预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使相对独立鼠疫自然疫源地→基本稳定控制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长期静息鼠疫自然疫源地→逐步缩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消除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青海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及细菌分离简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湟中总寨,811602)王丽,祁芝珍青海省自1954年首次证实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陆续查明疫源县(市、镇)30个,面积达10多万km2.发现染疫动物13种,其中啮齿类5种,食肉类6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玉树巴塘机场周边地区鼠疫监测结果,探讨航空交通运输鼠疫防制措施与策略。方法巴塘民用机场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玉树地区的鼠疫疫情动态及巴塘地区3年来的鼠疫监测数据。结果玉树州所辖6个县均属鼠疫自然疫源县。玉树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较猛烈的地区之一,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不时波及到人间。巴塘机场所在地为鼠疫疫点,2007-2009年监测到3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分离鼠疫菌4株。结论巴塘机场周围环境存在动物间鼠疫风险,巴塘机场存在鼠疫疫情通过航空器传播的风险。机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完善卫生检疫机制和制度,实施交通检疫,依法营运。  相似文献   

13.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 ,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 ,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特点是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病死率高 ,曾席卷全球广大地区 ,造成深重灾难。至 2 0 0 1年底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 1 9个省 ,2 77个县 ,疫源面积达 98万平方公里[1] 。鼠疫防治现状新中国建立后 ,经过大规模的防治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鼠疫疫情在局部地区重新活跃 ,近两年人间鼠疫呈现小的局部暴发流行。并呈现动物鼠疫流行范围不断扩大 ;局部地区疫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家鼠鼠疫形势与防治对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回顾人类鼠疫历史,除少数因直接接触野生啮齿动物导致外,尤其是腺鼠疫几乎都与家鼠鼠疫相关。家鼠鼠疫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存在着自然疫源性,同样输入性的家鼠鼠疫也可以形成稳固的自然疫源性〔1〕。追溯腺鼠疫历史,最早记述是公元132 0年圣经中写到的流行病(股腺鼠疫) ,之后是公元前4 31年记载的“雅典鼠疫”,我国早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的《皇帝内经》中就有恶核-腺鼠疫的记载〔2 - 3〕。可以说记录最完全的是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1994年给世界敲响警钟、给…  相似文献   

15.
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1995年分离自云南思茅地区五县市鼠疫菌质粒,结果表明全部菌株除含有已知的6、45和65Madal3种常规质粒外,还存在1种分子量约为4Mdal的小质粒,该质粒与1992年澜沧,勐海,景洪等地流行株质粒特征一致,分析认为:滇西南部地区可能是家鼠疫源地的一个类型思茅地区各县市相继发生的动物鼠疫流行是同属一个自然疫源内的先后复燃。  相似文献   

16.
鼠疫检验技术的概况和PCR在鼠疫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从染疫宿主动物传播到人 ,还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鼠疫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的四步检验法 ,此法只能从染疫的动物或鼠疫患者分离出鼠疫菌为准 ,且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对于感染早期和恢复期病人以及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则难以做出诊断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PCR的技术逐渐在鼠疫诊断、监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1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及长期存在的机理  纪树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鼠疫时空分布,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鼠疫风险评估模型并对不同地区鼠疫风险进行评估,为改进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地区2001-2013年鼠疫防治资料,结合当地人口信息,利用AHP模型对青海2001年以后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进行鼠疫风险评分。结果在青海地区30个鼠疫疫源县中,9个县区在2001-2013年发生过动物鼠疫疫情,对这9个鼠疫疫源县区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排序为乌兰、格尔木、天峻、德令哈、玉树、同仁、称多、祁连、同德。结论青海地区鼠疫在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风险排序靠前的地区要加强常规监测,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疫意识,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及其制品,尽早发现并控制鼠疫疫情传播;风险排序靠后的地区要加强流动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5年内蒙古多伦县鼠疫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人间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多伦县范围内各监测点进行宿主监测、媒介监测、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 多伦县2015年未发现阳性结果.结论 多伦县2015年未发现鼠疫疫情,但仍具备保存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自1949年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以来,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检验了大量的鼠疫疫源动物和媒介昆虫标本,基本证实并查清了各种类型鼠疫疫源地的存在与分布。来源于不同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苗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查清各疫源地菌株的营养谱,对鼠疫菌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变异的研究十分重要。鼠疫苗的营养型需求差异涉及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但主要还是对氨基酸需求的差异。检查发现,内蒙古地区鼠疫菌株有3种基本营养型:草原黄鼠疫源地菌株,需要甲流氨酸、俄氨酸、苯丙氨酸和甘氨酸;长爪沙鼠疫碌地菌株,需要甲硫氨酸、跳氨酸、色氨酸、苯丙…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上每年仍出现2 0~30起鼠疫疫情[1 ] 。我国广泛分布着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来,疫源县数增多,疫源面积扩展,流行强度加大,发病人数上升,鼠疫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为指导今后的鼠防工作作者将若尔盖县多年来的防治情况归纳整理,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站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