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英  王畅  曹红 《医学信息》2010,23(6):1702-1702
目的 观察小儿单纯唇裂修复术行气管内插管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择105例小儿单纯唇裂修复手术,年龄3个月-10岁,其中3 个月-1岁者25例,1-2岁65例,2-4岁5例,4-6岁5例,6-10岁5例,均行带套囊的气管内插管全麻.对麻醉前、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术后拔管10min后生命体征的进行分析, 观察术中、术后呕吐误吸情况. 结果 105例患儿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术后拔管10min后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喉痉挛和呕吐误吸.结论 施行小儿单纯唇裂手术须在带套囊的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进行,可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血液返流,防止喉痉挛、误吸甚至窒息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唇红缘及唇红修复方法.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对4个月~6岁的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69例进行手术修复,术后6d~7d拆线出院.结果 69例患儿均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术后唇红缘对位连续性良好,无唇峰上吊,唇弓外形连续,66例唇珠丰满并向前微翘,唇红术后未见明显切迹.结论 先规划设计好唇红缘及唇红后修复唇裂,方法简便,术后上唇整体外形自然.  相似文献   

3.
140例小儿手术应用氯胺酮复合全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月~12月140例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的术前术中术后管理资料,总结和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的安全使用方法.结果 本组1例发生呼吸抑制,1例发生呕吐窒息,经及时抢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138例患儿在氯胺酮复合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异常发生.结论 小儿手术使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只要加强术前访视,严格术中术后监管,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总结在我院近5年进行的唇裂修复术58例,先天性唇裂修复术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用套囊式导管,导管前壁涂以润滑剂,经鼻腔或口腔插管,术中麻醉维持吸入1%~2%异氟醚,小剂量间断静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结果诱导过程无血氧饱和度下降,术中因头部搬动使用开口器开口时患者出现呛咳3例,术中导管滑脱2例,术后30min苏醒者为苏醒延迟4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下降<90%为低氧血症6例。结论上呼吸道梗阻是唇裂修复术后最常见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苏星期药物残留作用抑制呼吸及手术引起的舌根水肿阻塞呼吸道所致,同时由于术前患者已适应鼻腔、喉腔宽敞的通气条件,而唇裂修复后鼻腔缩小变窄较明显,拔管后发生上呼吸道急性梗阻窒息的机会较多。本组发生术后低氧血症6例,发生率较高,对出现的低氧血症要及时处理。在把管时不要对导管内进行吸引,以免肺内氧贮备耗竭,并干扰空气及氧吸进肺部。建议在拨管之前给予地塞米松,唇裂手术后在拨管的同时从健侧鼻腔安放适度的鼻腔通气导管,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吕杰陈宗建  沈永峰 《医学信息》2007,20(8):704-704,714
目的总结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6年12月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儿麻醉手术顺利,部分患儿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和意外。结论1.应进行充分正确的术前准备;2.采用诱导平稳、清醒快的麻醉药物,更便于术后管理;3.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导管的固定十分重要;4.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娄锋 《医学信息》2008,21(1):94-95
小儿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小儿常见的急症手术,其麻醉方法常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该麻醉方法在置入气管镜时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屏气、呛咳引起低氧血症等不足.近年来.我们将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涂布在气管镜表面,用于全麻下的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明显降低了上述不良反应,麻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运用Millard法功能性修复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畸形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晓  夏东胜  何冬梅 《医学信息》2008,21(7):1214-1214
唇裂术后的唇部畸形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及心理,常需采用手术进行二次整复,其中部分病例尚需进行功能性修复。自2007年2月~2008年2月间作者采用Millard法功能性修复唇裂术后畸形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麻醉方法,提高处女膜修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痛苦.方法 采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配合1%利多卡因局部肿胀麻醉.46例于性生活前2~3d手术,采用直接缝合法;70例于月经期后3~7d手术,采用瓦合法修复.结果 116例患者术中均未诉疼痛,术后随访,110例结果满意,成功率94.83%.结论 采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配合1%利多卡因局部肿胀麻醉,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法和瓦合法修复处女膜对减轻术中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小儿腭裂修复术是整形、颌面外科常见手术,如何保证病儿在麻醉围手术期的安全及术后的平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院自1987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有资料记载1~12岁小儿腭裂518例,其中出现并发症及意外41例,发生率为7.9%,现就其原因及处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41例中,男29例,女12例,体重10~45kg,1~4岁4例,5~8岁23例,9~12岁14例,手术时间40min~170min。 2.麻醉方法:常规术前用药,体重20kg以下小儿肌注氯胺酮4~6mg·kg,r-OH 80~100mg·kg静注,用2%利多卡因作口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整形技术治疗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本院13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分为自行设计的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治疗组(A组)36例、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治疗组(B组)47例、新生儿唇裂修复组(C组)28例以及早期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组(D组)2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4组患者随访24个月,A组优良率为94.44%,B组优良率为97.87%,C组优良率为96.43%、D组优良率为95.45%,各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前鼻翼外侧脚及鼻孔纵径至中线距离术前健侧及患侧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矫正后各组健侧与患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软骨环状复合结构修复使鼻尖、鼻翼及鼻底形态都有所改善,开放式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术是目前较彻底的鼻翼软骨整形术,新生儿唇裂修复安全有效。唇裂修复早期的鼻整形有望改善鼻形态发育。  相似文献   

11.
来俊英  王蕾 《医学信息》2009,22(4):380-381
目的总结婴儿期唇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289例婴儿期唇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89例患者,均在全麻行下行唇裂整复术,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护理,住院期间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结论加强对唇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晓知 《医学信息》2007,20(6):1016-1018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术后清醒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28例患儿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后清醒期行整体护理。结果本组28例经积极护理,无1例出现麻醉意外。结论小儿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术后要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及呼吸抑制。监控患儿体温,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伤害;掌握正确输液输血速度,调适患儿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转出麻醉清醒室时的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亚莉  吕志瑞  沈霞 《医学信息》2010,23(18):3484-3484
总结60例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患儿手术治疗的麻醉配合,做好患儿术中液体管理和特殊体位的摆放,协助麻醉医生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七氟烷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平稳、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处理小儿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方法很多,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的文献,综述小儿七氟烷术后躁动的机制及其目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麻醉是小儿短小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例如包皮环切,鞘膜积液翻转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麻醉中精心的护理对小儿术中的安全及术后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马宏恩 《医学信息》2009,22(6):565-565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在小儿舌系带延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40例,年龄4~16月,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舌系带延长手术。观察手术的顺利情况和术中患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苏醒程度。结果40例患儿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苏醒迅速。结论小儿舌系带延长手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可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同时患儿手术结束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20例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出现急性心衰或心梗,CPB时间为58~204(80.6±4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125(53.4±32.2)min,开放主动脉后均自动复跳,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麻醉平稳,停CPB时SBP为(78.6±8.0)mmHg,DBP为(45.4±3.5)mmHg,HR为(130.8±10.5)次/min,术中无死亡及麻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5%,其余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以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 ,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的麻醉管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于术前有心功能损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部、会阴部手术麻醉可采用多种方法,我院近年来选择性的应用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取得较好麻醉效果,现将方法、围术期观察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选择30例1~5岁拟实施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男18例,女12例,手术时间25~100 m in。肌注盐酸哌替啶1 mg/kg,阿托品0.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包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包皮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率、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等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中,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在镇痛、镇静方面,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便捷的镇痛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清创并手术缝合修复胸部正中切口术后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沿原切口将存在皮下潜腔的部位彻底敞开,清除切口及周围软组织坏死筋膜、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