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临床上约占肘部骨折的30%-40%,儿童好发,处理相对困难,保守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且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s挛缩及肘内外翻畸形,近年来随着骨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的趋势,1990.1-2004.1作者共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36例,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出现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63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8例,女172例;年龄1~14(8.4±2.7)岁;肘内翻35例,非肘内翻595例。观察指标:(1)影响肘内翻畸形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Gartland分型、骨折远端移位方向、是否合并旋转移位、治疗方式以及骨折至功能锻炼的时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移位方向是肘内翻的危险因素(χ2=73.13,P<0.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尺偏移位为发生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54,95%可信区间5.748~66.423,P<0.001)。结论 骨折远端尺偏移位是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出现肘内翻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骨折之一,处理不当易并发肘内翻畸形,缺血性挛缩,肘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92年至2000年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采用闭合整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3~14岁;左侧48例,右侧40例;屈曲型4例,伸直尺偏型34例,伸直桡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1,2]。Gartland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Ⅰ型骨折无移位常采取保守治疗,Ⅱ型和Ⅲ型骨折因创伤严重致治疗棘手。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均容易损伤,文献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10%~20%[1-3],医源性神经损伤也高达3%~6%[2-4],给临床带来严重挑战。本文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及肱骨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及肱骨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儿童肱骨髁上及 肱骨髁骨折采用骨片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 无骨不连,无骨片钉松动退出,1例轻度肘内翻,神经损伤病例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骨片钉吸收了克 氏针和螺钉固定的优点,可以使碎骨片解剖复位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对骨骺影响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4例.结果:4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Volkmann肌挛缩及肘内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支具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2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支具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对2组的骨折再移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后肘内翻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骨折再移位、肘内翻的发生率分别为16.1%、9.7%与对照组的12.9%、6.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6.3±0.9周、83.9%与对照组的7.2±1.1周、7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具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早期能进行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安全系数大,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再移位、肘内翻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该类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的主要后遗症,发生率高达30%以上,因而我们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否则在缺乏经验或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时,就很容易造成患肘的终身畸形,这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微型锁定板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34例手法复位失败的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均行游离肱三头肌微型锁定板固定术。术中采用长约6cm肘后正中切口途径,沿筋膜下两侧游离,内侧从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间隙进入,并显露尺神经加以保护,外侧从肱三头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紧贴肱骨骨膜剥离,游离肱三头肌,直视下牵引将骨折解剖复位,2块微型锁定金属接骨板于肱骨髁后内外侧固定牢靠。术后屈肘90°三角巾制动,2周行主动和被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天X线显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随访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及外观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行游离肱三头肌微型锁定板固定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移位型儿童髁上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常训 《解剖与临床》2012,17(3):247-24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9年8月,采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其中伸直型51例(尺偏型23例,桡偏型28例),屈曲型5例.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56例患儿,55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1.5 a.55例均骨折愈合,其中1例术后伤肢再次外伤,虽骨折愈合,但肘关节受限15°,不能完全伸直.无一例发生Valkmann肌缺血.疗效优35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64%.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止闭合复位外固定后骨折再移位,减少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为1.5mm或2mm的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游离并保护好尺神经,肱三头肌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开复位后2~3枚可吸收棒交叉固定,术中C臂X线机透视,并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1~2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5例得到全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4~28个月),术后X线片示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1例;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 PDLLA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外侧二枚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GarlandⅢ型骨折32例,在“C”型臂 X 光机透视下,闭合整复骨折,经皮外侧二枚平行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本组中3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 22个月),患侧 Baumann 角平均为72.8°,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为-7.5°(伸)~135°(屈),无一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Volkmann 肌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此方法能减少甚至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提供足够结构稳定性防止骨折远端向尺侧再移位,消除肘内翻形成的因素,防止 Volkmann 挛缩的发生,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2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伤侧、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是否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术后Baumann角、Flynn评定。结果 12例闭合复位成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 ~ 12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无新发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无血管损伤,Baumann角72.5°,无肘内翻病例发生。根据改良Flynn标准进行评定,12例病例术后随访,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操作可重复,是一项安全并可靠的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疤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40例),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肘内翻发生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分别是(4.34±1.1)天与(9.14±2.1)天(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是(56.74±5.3)天与(58.14±5.1)天(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2.5%与5%(0.05)。两组远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是90%(对照组)与92.5%(观察组)(0.05)。结论手术内固定联合手法复位组相对于单纯手法复位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肘内翻发生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两组患儿远期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手术治疗的106例3-14岁Ⅱb及Ⅲ型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cIntyre分型,Ⅱb型27例,Ⅲ型79例;伸直型98例,曲屈型8例;均在麻醉状态下行外侧或前外侧切口入路,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外侧髁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106例中99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6~36个月,均在4周内达临床愈合;按Flynn评分标准,优92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达97%。结论:通过对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关键是对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的稳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静脉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12~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骨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按Flynn评价,优38例,良3例,可2例。结论运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永  陈辉  陈书爱 《医学信息》2009,22(1):65-66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的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对14例儿童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依据Gartland系统按骨折严重程度分类。Ⅰ型骨折行伸直型管型石膏固定;Ⅱ、Ⅲ型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克氏针内固定术,如果经皮穿刺失败,则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年后病人随访(时间14~36个月)。治疗效果,优7例,良4例,可3例,差0例;全部病人对恢复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功能障碍。结论闭合复位和经皮穿刺内固定可以成功应用于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肘部损伤中最多见,占肘部骨折的50%~60%,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男患儿比女患儿多1倍。左侧多于右侧,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及后遗症多,各地治疗方法不一,技术革新也报告较多,本文就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登峰 《医学信息》2010,23(6):1662-1663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在所有儿童肘部骨折中占50%~80%[1,2],是儿童肘关节骨关节损伤最常见骨折,主要发病年龄为4~8岁.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和骨化性肌炎、Volkmann缺血挛缩等并发症,因此,正确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5~12岁,平均6.7岁,11例GarlandⅡ型,41例GarlandⅢ型,51例伸直型,1例屈曲型;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该方法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52例均得到随访12~18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41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好等优点;但术中术后相关因素影响预后,如反复复位、复位不佳、未注意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手法不当、尺神经的损伤、克氏针的方向不当、外固定时间过短、锻炼不及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