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海燕 《药品评价》2012,(36):47-48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恶性肿瘤为当今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两大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isease,AID)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部分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潜在的危险因素。另外恶性肿瘤也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等风湿性病样表现[1,2]。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遗传及环境的影响,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病毒编码类似的抗原使宿主当作“自我”来看待,对自身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引起异常免疫反应损伤的——类疾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胃类、子宫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中药可通过减少感染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清热解毒药黄连、黄芩、银花、连翘、苦参、大黄为  相似文献   

3.
4.
在1991年第二次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介入治疗会议上,许多学者的介绍中,主要有三个结论。通过随机与安慰剂或常规疗法的对照研究证实,环孢菌素对严重银屑病、葡萄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肾病综合征有效。虽然人们担心其有副作用,特别是肾毒性,但每日剂量低于5mg/kg时,副作用发生率极低。亦未见机会感染。仅可见少数的淋巴瘤病例(<1:1000),但当停用免疫抑制剂时,通常为可逆性。环孢菌素新的适应证有克罗恩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扁平苔  相似文献   

5.
王莉 《中国药店》2013,(18):62-63
除类风湿关节炎外,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 SLE:缓解病情为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75/10万,育龄男女发病比约为1∶8~9,20~40岁发病者约占半数.本病病因至今尚未确定,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累及组织和器官较多,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6.
孙凌云 《药学进展》2019,43(4):241-248
自身免疫性疾病种类繁多且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对于常规疗法不耐受或反应不佳者,需要考虑其他有效的候选治疗方案。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植物药制剂以及一些免疫调节物质在抗风湿治疗中都显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对这些疗法的效用机制以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变态反应(Allergy)一般是指机体再次受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过强免疫反应,有的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通常将能激发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过敏原或变应原。1963年Gell 和Coombs 按照不同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将变态反应分为四型,即:第Ⅰ型一速发型变态反应,第Ⅱ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第Ⅲ型一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第Ⅳ型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都只能减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根治疾病。近10余年来,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这些单克隆抗体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包括结合可溶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受体和受体信号,以及通过抗体介导的细胞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耗竭异常的免疫细胞及介导细胞信号等。研制更高效、更安全、给药更方便的抗体药物是未来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通过改造IgG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对其蛋白质进行一些修饰,以及以多个不同的信号途径或者致病介质为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是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所发生的免疫应答的现象。当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而造成细胞的破坏或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30多种,大多数为原发性,少数为继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树突状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以及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等众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它给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此文综述了目前该领域中应用的各种蛋白表达技术,并对植物疫苗在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口服自身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予以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1.
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代谢失衡性疾病 脂质是细胞生长、激素合成、轴突髓鞘形成和皮肤屏障形成所需的基本物质[1-4].脂质主要来源于饮食和自身合成,脂质是疏水性的,所以需要脂蛋白微粒包裹,通过血液或组织淋巴液的亲水环境转运.这些微粒的产生不仅涉及到脂蛋白,也涉及到酶蛋白网络、转运体和细胞信号传导过程.虽然脂质是人体必须的,但是过量的脂质,例如细胞内过剩的胆固醇,尤其堆积在动脉血管壁的巨噬细胞中是有害的.动脉胆固醇的积聚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脂质的产生和消耗之间的平衡,饮食摄取等可能与生理利用有关,例如脂质的α和β氧化;然而自身合成与一种叫做胆固醇逆转运路径有关,这种路径主要负责处理过剩的胆固醇.通过这种路径,过量的胆固醇从外周转运到肝脏和小肠,最终经肠道排泄.  相似文献   

12.
徐军 《中国医药科学》2011,(10):146-14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多发性硬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经治疗后,复发率为12%(3/25);缓解期时间为2周~5个月,平均1.6个月;EDSS评分0分1例,1分7例,2分9例,3分5例,5分以上3例。结论多发性硬化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尚无特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抑制多发性硬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程,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种可以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治疗AID的传统疗法多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症,但无法根治,并且长期用药会引起巨大的副作用。近年来,对单克隆抗体的广泛研究,使得单克隆抗体药物成为治疗AID的首要选择。单克隆抗体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作用于不同的靶点,靶向性引起自身免疫应答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随着对单克隆抗体不断地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上市应用,将单克隆抗体治疗AID推向新的起点。本研究就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五种AI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超  蔡棣  田浤  高向东 《药学进展》2014,(6):426-431
抗细胞因子疫苗是针对疾病相关细胞因子而设计与构建的一类能激发体液免疫应答的主动免疫治疗性疫苗,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疗法。目前研究与开发的抗细胞因子疫苗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偶联载体或直接修饰为细胞因子引入外源表位而构建的蛋白疫苗,另一种则是可表达细胞因子免疫原的核酸疫苗。这两类疫苗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显现出治疗活性。简介各类抗细胞因子疫苗及其作用机制,综述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细胞因子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业 ,发现一类能激活T淋巴细胞比一般抗原多达数千倍的抗原 ,被称为“T细胞超抗原”(Tcellsuperantigen ,T -SAg) [1] 。T -SAg与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某些感染和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一、T细胞超抗原的分类目前将T -SAg分为内源性超抗原 (逆转录病毒基因产物 )和外源性超抗原 (细菌毒素 )二类[2 ] 。内源性T -SAg目前仅在小鼠身上发现 ,源于鼠乳腺肿瘤病毒 (MMTV)的一种次要淋巴细胞刺激物抗原 ,它是通过II类MHC分子结合 ,刺激大量T细胞Vβ节段而起作用[3 ] 。除MMT…  相似文献   

16.
B细胞和体液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和A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是维持B细胞库和体液免疫所必需的。泰它西普(telitacicept)是APRIL及BAFF受体穿膜蛋白活化物与免疫球蛋白G的Fc段融合蛋白,可用于治疗AID。现探讨泰它西普作用机制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自身免疫性肾病(autoimmune nephropathy)、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等AID中的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发现,靶向于特异表位的多肽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病,可避免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在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从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多肽来源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为全面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机制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泌乳素溴隐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乳素(PRL)作为前垂体所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对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的生长、繁殖及渗透压调节起着关键作用[1].溴隐亭(bromocriptine)作为一种多巴胺2型受体的激动剂,能够显著降低血清PRL的水平[2].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体内升高的泌乳素水平与许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而溴隐亭在降低体内泌乳素水平的同时,亦对多种自身免疫病显示了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泌乳素和溴隐亭在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应答失控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由于存在副反应多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应用生物技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当前治疗该类疾病的主流趋势,如针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治疗方法,又如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各类白细胞介素均可以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点。目前已经有3种肿瘤坏死因子的抗体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上市。并取得了令人肯定的疗效。另外,随着基因以及疫苗技术的发展,采用基因以及疫苗治疗的方法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应用生物技术质量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当前质量该类疾病的主流趋势。文章就应用生物技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治疗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RTX),又名美罗华,它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它通过阻断CD20单克隆抗体而起作用,最早被用于淋巴瘤的治疗。随着其作用机制进一步认识,逐渐被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难治、复发的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为了加深对利妥昔单抗的认识,本文就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