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96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132例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64例GDM孕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孕妇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logistic多因素分析妊娠期发生GDM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菌群、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与GDM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2、CRP、TNF-α值及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均大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值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IL-2、CRP、TNF-α值、CD3~+、CD4~+、CD4~+/CD8~+是妊娠期妇女发生GDM危险因素(P0.05),GDM孕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CD3~+、CD4~+、CD4~+/CD8~+与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呈负相关(P0.05), IL-2、CRP、TNF-α值与巨大儿、剖宫产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伴有肠道益生菌群数量和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增高,且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异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干预对降低GDM发生与不良结局可能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食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食组每天服用低聚果糖20ml,连续14d,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食组试验后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果糖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且对受试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妇女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24~28周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GDM组52例与糖耐量正常组74例。对比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特征、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特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梭杆菌菌落数无差异(P0.05),GDM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正常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8~+水平高于正常组,CD3~+、CD4~+、CD4~+/CD8~+水平少于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GDM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正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拟杆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正相关(P0.05)。GDM组孕妇妊娠不良总发生率(21.2%)高于正常组(6.8%)(P0.05),GDM组妊娠不良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妊娠正常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妊娠正常者(P0.05)。结论:GDM患者机体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相关性,一定程度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Hp根除治疗,药物包括枸橼酸铋钾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其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各类菌群数量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同时对其治疗后肠道菌群数量与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超过90.00%;治疗后的肠道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治疗前高,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和血清hs-CRP水平则较治疗前低(P <0.05);各类菌群和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无相关(P> 0.05)。结论 采取Hp根除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Hp根除率,促进血清hs-CRP水平下降,但会打破患者肠道菌群平衡,而肠道菌群数量与血清hs-CRP水平无相关,需临床制定更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连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2020年 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的54例湿热中阻兼气虚型的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常规西药+参连联合治疗),每组各27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CRP、IL-6、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肠道细菌DNA,定量分析肠道主要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肠杆菌含量及空腹血糖、TC、TG、LDL-C、CRP、IL-6水平均下降,乳酸杆菌含量、双歧杆菌含量、HDL-C、IL-10水平均升高,其中2组TG、IL-6水平下降及IL-10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乳酸杆菌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IL-10上升幅度及IL-6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连联合常规西药治疗MS患者可提高其外周血免疫炎性因子IL-10水平,降低IL-6水平,明显升高肠道乳酸杆菌含量,对于探索参连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MS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电针对老年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参苓健脾胃颗粒和电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并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分布,血清PCT、Lac、CRP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以及重症医学科(ICU)住院天数与病死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PCT、Lac、CRP水平与APACHEⅡ、SOFA、AG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屏障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AO、 ET、 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 AST、 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联合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IBD活动期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溃疡性肠炎(UC组)106例,克罗恩病(CD组)45例,根据患者的4项炎性指标检测结果继续划分亚组,将≤1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炎性对照组,共58例,≥2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高炎性指标组,共93例,另选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人员的肠道菌群进行培养分析,研究炎症指标和菌群数目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属及小梭菌的数目多于对照组,真杆菌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真杆菌及肠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酵母菌属、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真杆菌的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的肠道内肠球菌、真杆菌等菌群结构变化与之炎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肉苁蓉联合复方左旋多巴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21年1月~6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肉苁蓉治疗,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非运动症状情况以及肠道菌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2、4个月时的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2、4个月时的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4个月时的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普拉梭菌水平显著降低,肠杆菌水平显著增高,对照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普拉梭菌水平显著增高,肠杆菌水平显著降低,两组各肠道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肉苁蓉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患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改善便秘等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聚果糖口服液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受试人群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连续服用低聚果糖口服液或安慰剂14天,采集服样前后粪便,接种至不同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试食前后人群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结果试食组试验后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0.22和0.29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果糖口服液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有利于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bowel Disease,IBD)儿童患者粪便中的菌群分布,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儿童IB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确诊的IBD患儿共101例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该院同一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收集调查样本新鲜粪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数量情况,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克罗恩病(CD)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各优势菌种的数量差异。结果 根据菌群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拟杆菌属在3组人群中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48,P>0.05),UC组及CD组双歧杆菌、缠绕杆菌、乳酸菌、脆弱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F值分别为15.331、17.453、21.479、18.521,27.658,P值均<0.05),UC组及CD组肠球菌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F=23.457,P<0.05)。结论 儿童肠道优势菌群与IBD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但优势菌群分布与IBD发生的因果关系还需要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噪声对小鼠血糖、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 C57BL/6J小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15 d对照组、15 d噪声组、30 d对照组和30 d噪声组。干预结束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 - α、TNF - γ、IL - 6、IL - 1β、IFN - γ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菌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0.05),糖耐量减退;血清TNF - α、TNF - γ、IL - 6、IL - 1β、IFN - γ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各对照组相比,各噪声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均降低(P<0.05),β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PCoA)图明显的区分。所有组别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噪声组的Bacteroidete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增加,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减少。α多样性指数chao1、faith_pd、shannon与AUC均呈负相关,Bacteroidetes与TNF - α呈正相关,Firmicutes与AUC、TNF - α、IL - 6呈负相关,Prevotella与AUC、TNF - α呈正相关。结论 噪声暴露能引起小鼠炎症反应增强和肠道菌群改变,导致糖耐量减退。  相似文献   

13.
钱英  朱鲁红 《中国妇幼保健》2023,(16):3033-3036
目的分析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肠黏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各40例。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IgG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23、IL-6、DAO、D-乳酸水平,对比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后大便次数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gA、IgG、CD4^(+)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CD8^(+)、WBC、RBC、IL-23、IL-6、DAO、D-乳酸水平、肠杆菌数量低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患儿病情恢复较为理想,免疫功能明显提升,WBC、RBC及Th17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肠道微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8月入住某院急诊科的脓毒症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集经单次CRRT前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总CD8+T细胞的数量、分泌干扰素 γ(IFN γ)的CD8+T细胞数、CD8+T细胞产生抑制性分子水平、共刺激性分子水平以及分泌IFN 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共有37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感染的细菌种类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鲍曼不动杆菌(11株)、阴沟肠杆菌(3株)。脓毒症患者经CRRT后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经CRRT后脓毒症患者总CD8+T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分泌IFN γ的CD8+T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同时,经CRRT后CD8+T细胞产生抑制性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 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 1)、含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TIM 3)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产生共刺激分子CD28、分泌IFN γ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结论CRRT不但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肾功能,还可增强CD8+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均较同组术前降低(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IgG、IgM和IgA均较同组术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观察组为23.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有助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衡,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上锦南府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9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益生菌组(n=48)和常规组(n=47)。在脑梗死发病后48 h内,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益生菌组患者则使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2周时2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比较干预前、干预2周时2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水平;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粪便中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粪便中乳杆菌数量高于干预前,且益生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低于干预前,且益生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GA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AS、MTL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益生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ALB、PA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益生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维持老年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其胃肠功能,改善其营养指标,同时还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利,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肠黏膜损伤患者应用果胶铋联合铝碳酸镁对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所致小肠黏膜损伤患者80例的病历资料,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片, 观察组口服铝碳酸镁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 两组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及胃功能, 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小肠通过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肠道菌群、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PGⅠ/PGⅡ比值)、胃肠道症状评分、小肠通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O、D-LA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DAO、D-LA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高于对照组(均P<...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6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募集58例健康成人(其中男性16名,女性42名),随机分为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组及普通酸奶组,连续给予含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酸奶及普通酸奶15 d,评价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粪便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其试验前相比增加显著,而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饮用普通酸奶组乳酸菌与试验前比较增加显著(P0.05),但饮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的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饮用普通酸奶组(P0.05)。结论饮用普通酸奶也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并同时降低其他菌群,但是菌群总数基本保持不变;当饮用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时,不仅可增加肠道益生菌及菌群总数,而且还可降低其他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脂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要肠道菌群在不同体脂人群间数量变化及其对脂质代谢可能具有的影响。方法按照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选择性培养法测定研究对象新鲜粪便中5种主要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随着BMI值的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拟杆菌数量则显著升高(P<0.01),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拟杆菌对脂肪积累和肥胖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则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益生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06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组用阿卡波糖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肠道菌群、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HbA1c、2hPG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NS水平均增加,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IR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水平均增加,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