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汉中市某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 100)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WHOQOL 100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WHOQOL 100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35例和常规护理组33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均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记录并分析.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下降,且早期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6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SS-QOL评分分别为(12.1±2.4)分、(195.8±4.9)分,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SS-QOL评分分别为(16.5±2.2)分、(152.6±5.3)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入院后,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或手术治疗,对照组于出院前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药物和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药物和治疗依从性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6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BI)、Fugl-Meyer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增加,但观察组增加程度更大。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内复发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在卒中复发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6)
目的 :对出院准备计划以及居家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包括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干预组患者进行出院准备计划以及居家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后第二日、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六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评分、Barthel指数、再入院率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相比于出院前,出院后六个月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评分均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一个月及六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上升,且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入院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出院准备计划以及居家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抑郁及焦虑情况,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以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给予以提高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干预。康复护士以Orem自我护理理论为指导,康复治疗师按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和6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r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55.98±12.52)高于对照组(40.64±1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BI评分(75.00±13.63)高于对照组(45.20±11.8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GE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SF-36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的GE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出院时有明显改善,干预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训练,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和训练,同时再加上心理干预及Bobath康复训练,疗程4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4周的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均比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但干预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工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天2小时的工疗。分别在人院时及入院后3个月末、6个月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WHO生活质量测评量表(WHO-QOL)评估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WHO生活质量评分较康复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工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龚菊红  周华  何燕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24-225,228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并采用Barthl指数、FAQ家属调查问卷进行评定,6~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市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干预,对比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后,其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320排CT下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0月行320排CT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的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4例为观察组,3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介入治疗信息干预、社会支持系统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值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值变化,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增加患者的信心,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续观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续观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FMA得分、BI得分及SI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续观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入组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MA和改良巴氏指(Modified BarthelIndex,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MBI的恢复作用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挛缩和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相关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及良肢位摆放等。6周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改善状况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的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护理后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0,t=12.651;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后得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更为显著;护理干预能降低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72例老年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2周、3个月、6个月,干预组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36.1%(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长芝 《职业与健康》2014,(17):2392-239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对煤工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淮北矿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60例煤工尘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非药物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测定肺通气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果两组干预前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配合呼吸肌锻炼能够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88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94例,予以饮食、心理、疼痛缓解、并发症及生活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QOL—C30量表、SF-36量表及APGAR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生活质量以及家庭支持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提高(P〈0.05),且家庭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