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闻质病变(IL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90例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性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病变30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得到解决控制,只有2例死亡,占6.7%,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患者呼吸系统病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病变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但病情较原发性肺病变轻,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SOJIA-ILD)的发生率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6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患儿进行胸部X线和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的改变。结果影像学确诊SOJIA-ILD患儿10例,占21.7%,30.0%(3/10)的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阳性体征;肺HRCT诊断SOJIA-ILD优于胸片,可将SOJIA-ILD患儿分为临床前期型8例(80%),急性肺泡炎型2例(20%),未发现有慢性肺间质病变型的病例。结论SOJIA-ILD的发生在儿童中并不少见,肺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临床分型及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AP病程慢性迁延,以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高分辨CT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呈地图样分布并可见铺路石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牛奶样"改变静置有沉淀,且提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阳性的无细胞颗粒状物质。结论 PAP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HRCT检查及诊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诊断,局部或全肺灌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徐波 《卫生研究》2002,31(1):60-61
用放免法检测 30例类风湿关节炎伴或不伴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含量 ,并以 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血中Ⅲ型前胶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改变患者的血中Ⅲ型前胶原含量也高于类风湿关节炎无肺间质改变者。提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合并肺间质病变 ,且Ⅲ型前胶原水平变化对反映其是否合并肺间质病变具有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查阅353例资料完整的风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RA患者259例(RA组),非RA患者94例(非R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计算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A组:259例RA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95.75%,RF阳性率为74.90%;抗CCP抗体与RF共阳性188例,抗CCP抗体阳性而RF阴性者60例,抗CCP抗体特异度为95.74%,敏感度为71.39%。非RA组:抗CCP抗体阳性4例;RF阳性27例。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有利于早期确诊;抗CCP抗体是区别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程序式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胸部CT检查时的定位相类似于X线片检查,比较胸部CT定位相和高分辨CT(HRCT)检查的差异。结果经胸部CT定位相明确诊断5例(7.93%),经胸部HRCT明确诊断44例(6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有助于发现慢性咳嗽儿童的肺部病变,优于胸部X线CT定位相检查。综合考虑患儿利稀.建议对慢性咳嗽儿童必要时可以考虑胸部HR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自身抗体检验方法,为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20例RA病人,其中60例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另外60例进行类风湿因子(RF)检测,比较2组的阳性率。结果RF组阳性率为68.3%,抗CCP抗体组的阳性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p〈0.05)。有2例患者的以上2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采用抗CCP抗体检验比RF检验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与多排螺旋CT(MSCT)薄层重组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HRCT是否能被MSCT薄层重组所替代。方法:搜集同时做HRCT及MSCT薄层重组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患者在MSCT薄层重组中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肺内改变:双肺弥漫性或散在小结节影12例;肺内弥漫分布网格状改变22例,可显示小叶间隔线增厚;肺内弥漫分布囊状透亮区病变14例,可显示弥漫分布的囊性病变。HRCT图像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肺内小结节影分布情况,弥漫分布网格状影像,对于弥漫分布囊状透亮区,HRCT能够明确分辨小叶中央型及全小叶型病变,51例均有阳性发现。结论:MSCT薄层重组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阳性率与HRCT无明显差别,但细节分辨率及图像质量低于HRCT,因此不能完全替代HRCT扫描。  相似文献   

9.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5例RA、80例非RA的其它风湿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阳性率69.5%,非RA组的其它风湿病组阳性率2.5%,健康对照组阳性率0%,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为69.5%,特异度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7.1%,阴性预测值为72.9%。RA组抗CCP抗体阳性平均浓度显著高于非RA的其它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特异性极高,对RA和早期R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与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血清标本和77例对照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并测定RF,分析RF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75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56%(42/75),非RA对照组的阳性率为5.2%(4/77),两者有显著差别。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56%,特异性为94.8%;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6.08和0.16。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具有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将是协助诊断RA的一个新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7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炎性指标,并与42例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男性患病率高,急性起病多,首发肩、膝大关节者较多(48.7%),其关节疼痛数、关节畸形数、关节晨僵时间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血沉(ESR)高于中青年组(P〈0.05),类风湿因子(RF)检出率低,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无统计学意义,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病变、骨关节炎的患者明显增多。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多见,其发病形式、关节受累严重程度、并发疾病与中青年患者显著不同,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关节炎中环瓜氨酸肽抗体(CCP)与抗角蛋白抗体(AKA)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就CCP、AKA检测资料与同期收治的非RA30例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RA组经检测示,AKA阳性率、CCP阳性率、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A、CCP联合RF,有高达97%的灵敏度。结论综合分析显示,CCP、AKA、RF联合检测,有较高灵敏度,在早期确诊和初步筛查RA作用重大,可降低误诊、漏诊率,有助于实现早宣教、早诊治,对骨质破坏程度进行预测,进而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六氯乙烷吸入性肺损伤HRCT(high-resolution)首次检查的恰当时间.方法:对8例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在肺损伤后(首次9.50~10.00 h,第2次27.25~30.50 h,第3次51.20~56.00 h)行胸部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首次CT检查,7例(87.5%)图像未显示异常,1例(12.5%)图像显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毛玻璃样”改变;第2次CT检查,7例(87.5%)图像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1例(12.5%)并发纵隔气肿,其中6例(75.0%)CT检查首次显示异常,1例(12.5%)正常;第3次CT检查,图像均显示肺呈“毛玻璃样”改变,部分伴实变影,其中1例(12.5%)CT检查首次显示异常.第2次CT首次显示异常率(75.0%)明显高于首次CT检查(12.5%)及第3次CT检查(12.5%)(x2=15.54,P<0.05x2=13.98,P<0.05).结论:建议六氯乙烷急性肺损伤CT首次检查在27.00~30.00 h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45例RA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RA相关实验室指标RF、ESR、CRP。结果: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F,ESR,CRP有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RA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CD63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检测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RP、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与健康对照组患者(50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明显升高,RF(t=-12.671,P<0.05),ESR(t=-24.155,P<0.05),CRP(t=-5.613,P<0.05),CD62p(t=-4.785,P<0.05),CD63(t=-3.5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CD62p、CD63在R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能够反映患者的疾病进展状态,结合应用RF、ESR检测,能够提高RA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并诊断RA-IL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1例。根据RA患者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分为观察组RA-ILD和对照组RA,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包括发病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结果RA-ILD组的发病年龄比RA组早,CCP、CRP、ESR、IgG均比RA组水平高(P<0.05),而2组在性别、病程长短、RF、IgM、IgA、Plt、H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中发病年龄早及CCP、CRP、ESR、IgG水平高的患者,易并发肺间质疾病。  相似文献   

17.
HRCT was carried out in twenty patients with diffus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13 cases of IIP, 3 of BOOP, 2 of drug-induced pneumonia, 1 of rheumatoid lung and 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of unknown origin.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inflammatory activity, the patients underwent HRCT periodically during the treatment. Correlative investigation between HRCT image and grade of accumulation in 67Ga scintigraphy was also performed. Response to steroid therapy was clearly reflected on HRCT image, that was shown as decreasing pulmonary density or thinning of honeycomb wall. HRCT is considered to be useful in assessing the activity of diffus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主要病原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94例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16型(CoxA 16)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EV71阳性34例(36.17%,34/94)(EV71阳性组),CoxA 16阳性31例(32.98%,31/94)(CoxA 16阳性组).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正常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酶谱、肌酐、尿素氮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和CoxA 16阳性组年龄<3岁比例、持续高热(腋温> 39℃)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71阳性组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oxA 16阳性组[26.47% (9/34)比6.45%(2/31)、23.53%(8/34)比3.23%(1/31)、20.59%(7/34)比3.2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11例为重症(11.70%,11/94),EV71阳性组9例,CoxA16阳性组2例.2例因肺出血死亡,出现瘫痪1例,均为EV71阳性组.结论 同一时期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具有平行性,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纳入到手足口病来进行统一管理;而且EV71阳性患儿病情较CoxA 16阳性患儿重,检测病原体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以30例肺癌患者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比分析两组间DI、异倍体率、SPF、PI的差异,评价其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患者的DI值、异倍体率、SPF及PI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DNA含量分析、细胞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0%、73.3%、43.3%,DNA含量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而DNA含量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可达90.0%。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