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28例(28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气导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气导纯音听阈治疗前(74.2±15.21)dB,治疗后(49.25±22.18)d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28.57%,且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能保证药物高浓度作用于内耳,避免全身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48例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联合常规疗法与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对症治疗,对比两组的听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的听力提升平均30dB以上,12例患者的力提升平均15dB以上、30dB以下,其他6例患者的听力提升平均低于15dB,和对照组的听力改善情况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联合常规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3.
李永奇  李鹏  曾祥丽 《中国校医》2010,24(9):673-675
目的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局部鼓室内注射法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效果,为突聋患者提供另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经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及溶栓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1 mL治疗,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言语频率气导的纯音听阈平均值(PTA)。结果 10例治疗后PTA值减少10 dB HL以上。治疗前后的PTA分别为(83.47±13.69)dB HL和(75.13±15.79)dB HL,治疗前后PT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对部分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仍有一定疗效,可作为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方式对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2例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抗凝、抗病毒、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听阈值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听力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方式对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106(110耳)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纯音听阈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耳鸣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TA阈值(52.73±20.14)dB明显优于对照组(65.46±25.75)d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经过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51例51耳随机分为2组,Ⅰ组26例26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地塞米松5 mg鼓室内注射治疗,隔天注射一次,共注射3次,用药一周;Ⅱ组25例25耳,给予常规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Ⅰ组11例有效,有效率42.3%;Ⅱ组无一例有效。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给药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89例)患者接受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B组(103例)患者接受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前列地尔.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痊愈67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29%(93/103),A组痊愈34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8.54%(61/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休克2例,腹泻2例,转氨酶升高2例,头晕2例,视力下降1例,A组治疗后休克5例,腹泻9例,转氨酶升高6例,头晕7例,视力下降5例.B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单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肌肉注射,20 mg泼尼松龙+18μg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次/2 d,连用两周;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20 mg泼尼松龙+18μg鼠神经生长因子0.5ml,1次/3 d,连用两周。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一氧化氮(nitric monoxide,NO)[(86.73±8.51)n U/ml、(69.34±3.38)μmol/L、(39.45±6.91)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7.35±7.46)n U/ml、(60.19±3.14)μmol/L、(28.39±6.08)μg/L],而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6.92±1.82)、(13.05±1.94)mg/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采用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泼尼松龙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炎性与氧化应激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经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发性聋(突聋)疗效。方法 选择经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聋患者36例(36耳),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耳。地塞米松0.5ml(5mg/ml)+1%利多卡因0.1ml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1周1次,不超过4次;对照组16耳,给予复合维生素B口服,每次1片,每天3次,共2周。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6耳有效,对照组1耳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1%利多卡因鼓室内注射可以改善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突聋患者的听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0mg,B组给予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40 mg,C组给予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40 mg和盐酸氨溴索30 mg的混合液,所有患者均1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鼓室压的变化,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1.42%)明显优于A组(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鼓室压[(-85.14±9.07)da Pa]明显优于A组[(-108.01±15.52)da Pa]和B组[(-101.90±14.75)da Pa],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明显,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常规全身用药治疗两周无效的突聋患者45例行耳内镜辅助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每周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及鼓膜情况。结果45名患者中,PTA下降15dB以上有17例,治疗有效率为37.8%。无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的病例。结论鼓室内注射甲强龙作为难治性突聋的挽救性治疗有一定疗效,而且可行性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结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并以49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治疗组生存37例,对照组生存28例;治疗组生存患者治疗4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58±12)分比(60±11)分]及治疗第14天[(64±13)分比(62±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个月[(76±16)分比(65±14)分]及第3个月[(90±22)分比(69±18)分]时治疗组FI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治疗组[(17.5±3.5)分]和对照组[(16.9±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第14天[(14.3±3.3)分比(16.2±3.5)分]、第1个月[(12.1±2.4)分比(15.7±3.4)分]、第3个月[(9.0±3.4)分比(12.2±3.6)分]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炳辉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38-1239
目的了解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对比。方法把来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治疗的给药方式是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B组为对照组,治疗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结果经治疗,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局部给药与全身给药两者疗效率相差不大,但前者用药量少,副作用少,因此,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局部用药而不应选择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评价腹主动脉壁运动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孕龄20~40周正常孕妇的腹主动脉前壁进行DTI检查,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射血前期时间(PEP),同时测量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脉搏波时间(PWT,PWT=EMT-PEP)和相对脉搏波速度(RPWV).临床随访记录孕中、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例数及时间.结果112例正常孕妇中,中、晚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频谱图第一峰(E峰)、第二峰(S_1峰),第三峰(S_2峰)、第四峰(D峰)峰值均明显低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别为(2.02±0.39)cm/s比(2.32±0.45)cm/s、(6.08±0.87)cm/s比(7.12±1.11)cm/s、(2.22±0.65)cm/s比(2.83±0.81)cm/s、(3.26±0.54)cm/s比(3.86±0.72)cm/s,P<0.01];EMT缩短[(120.87±11.34)ms比(134.32±10.62)ms,P<0.05];PEP延长[(92.36±9.04)ms比(83.11±8.95)ms,P<0.05];PWT缩短[(31±11)ms比(45±13)ms,P<0.01];RPWV增快[(102.28±20.69)m/s比(75.37±18.74)m/s,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腹主动脉壁的运动就已经发生改变,DTI评价腹主动脉壁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敏感、准确、易于推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正常对照20例,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以及腰围(W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较NC组和T2DM组明显升高[(50.85±20.14)ng/ml vs(18.50±4.60)ng/ml,(50.85±20.14)ng/ml vs(35.52±10.18)ng/ml,F=105.983,P<0.01],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颈总动脉IMT(r=0.476,P<0.01)、TG(r=0.328,P<0.01)、WC(r=0.206,P<0.05)]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98,P<0.01).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软斑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软斑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定量评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方法 将具有颈动脉软斑患者(142例)分为脑梗死组(44例)与对照组(98例),对软斑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测,运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在机分析,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软斑块增强强度为(14.58±4.19)dB,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6±3.77)dB(P<0.01),脑梗死组造影剂到达时间差为(2.21±0.42)s,达峰时间差为(2.13 ±0.37)s,均较对照组的(2.46±0.51)s、(2.43±0.48)s短(P均<0.01).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无创、定量地反映颈动脉软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情况.斑块增强强度的增加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及7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行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PC[(178.32±51.08) × 10~9/L比(186.17±40.02)× 10~9/L]、PT[(10.54±0.54)s比(11.07±0.49)s]、APTT[(26.23±3.12)s比(28.08±4.31)s]显著下降(P<0.05或<0.01);FIB[(5.34±0.68)g/L比(4.02±0.73)g/L]、MPV[(11.10±2.31)fl比(8.95±1.37)fl]、D-D[(0.46±0.27)mg/L比(0.18±0.19)mg/L]显著增加(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FIB、D-D显著增加(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比较,PT明显缩短(P<0.05),FIB、D-D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较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8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86.05%(37/43)比65.12%(28/43),79.07%(34/43)比55.81%(2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发生7例次并发症,观察组共发生8例次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lamivudine and adeforvir dipivoxil in decompea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Eighty-six cases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3 eases each by random digits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lamivud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on the base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12 months'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12 months'treatment, the level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total bilirubin (TBil), albumin ( ALB ) and Child-Pugh grade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P < 0.05 ),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y improved more obvious (P <0.05). The frequence of seroconversion of HBeAg/HBeAb and HBV DN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6.05%(37/43) vs. 65.12%(28/43),79.07% (34/43) vs. 55.81%(24/43)],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 Seven cases of times complications happen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8 cases of times complications happen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 is superior to the only lamivudi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 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