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夏红梅  袁慧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71-372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法:将2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因外周静脉输液、用药需反复穿刺、易渗漏等所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对335例患者于术前行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输液与用药。结果一次置管成功333例,占99.4%;置管时间4~48(15.24±4.94)d。输液不畅16例,11例经对症处理恢复,5例拔除重置。1例置管后疼痛经扩大穿刺口好转。结论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术保证了患者输液、用药的畅通,且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治疗性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对1例因车祸发生急性严重复合外伤患者不能行外周浅静脉穿刺及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采用6F血管鞘股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结果成功完成输血、补液,患者住院27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体会。方法将70例拟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行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置管。观察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及误穿动脉、血肿形成和引起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和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创伤病人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创伤病人由于失血、创伤性休克等原因,表浅静脉往往塌陷,穿刺有时较为困难,而直接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费时且易发生并发症。现就本院1998年至今,对225例急诊创伤病人行套管针穿刺颈外静脉后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25例,男性145例,女性80例;年龄17~63岁;在急诊室穿刺48例,在手术室穿刺177例;从右侧颈外静脉进针131例,左侧颈外静脉进针94例;多发伤166例(含血气胸9例),脾破裂32例,肝破裂18例,肢体毁损伤9例。2.穿刺方法:病人…  相似文献   

9.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过深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内膜损伤、甚至罕见心脏穿破等并发症。本文测量 10 0例颈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 ,供临床应用时参考。资料与方法心功能Ⅰ~Ⅱ级、无房颤、无心血管及颈肩部手术史的中心静脉穿刺 10 0例 ,其中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82例 ,右颈外静脉穿刺穿刺置管 18例。常规Ⅱ导联心电图监护。患者头偏向左侧 6 0度 ,右颈内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3~ 4cm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右颈外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6cm左右 ,颈外静脉暴露明显处。事先将导引钢丝置入导管并与导管头端平齐 ,在导管末端处钢丝上作一记号。常规…  相似文献   

10.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随时监测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同时也提供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置管方法、材料、径路以及并发症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告,以颈内静脉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最普遍,但对其置管长度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结合30具尸体解剖和临床82例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长度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经低位颈内静脉(下1/3)穿刺置管和长度左侧15 ̄16cm,右侧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方法: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116例,总结其经验体会。结果: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116例,未发现并发症,但有6例穿刺失败。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1例因车祸发生急性严重复合外伤患者不能行外周浅静脉穿刺及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采用6 F血管鞘股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结果成功完成输血、补液,患者住院27 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为增加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经颈外静脉置管进行了实践,效果满意。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6~80岁,右侧进路68例,左侧进路24例,导...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法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由于这些进路有着较高的置管成功率 ,因此经这些径路置管所造成的困难和危险性常被操作者所容忍。而经颈外静脉置管过去由于不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一直不能作为中心静脉置管首选方法[1] 。尽管以“J”型引导钢丝代替直型引导钢丝后 ,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较前提高了许多[2 ] ,但与上述三种常用方法比较仍相对较低 ,按其方法操作并不容易掌握。我们在行经颈外静脉置管时 ,通过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行手法调整 ,即在送入导管的同时施以旋转力 ,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方法: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4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5%(470/472),置管成功率为100%; 穿刺时间50 s至12 min,平均102.6 s; 置管时间5~71 d,平均14.6 d; 无1例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
结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是一种新的超声介入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因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操作成本低,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6.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500m1)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维护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对106例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观察穿刺部位及输液情况。结果留置套管针输液3~9 d,未发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关键环节;置管期间,精心护理病人及置管部位,对保证输液顺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施雁 《护理学杂志》1997,12(4):237-238
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低血容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营养方法、血液标本采集和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例。我院自1978~1995年进行了24460倒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行预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穿刺用长7cm、内径0.2cm的20号不锈钢穿刺针及外径0.15cm、长40cm的硅胶管,采用外管内置管法;颈内静脉用国产静脉穿刺套管针,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头静脉用进口深静脉穿刺套管外,也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情况见…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20.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