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7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患者进行观察,将其按照疾病引发的不同的静脉特点分类,总结最佳有效穿刺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共同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建立长期血透通路。方法对26例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由颈内静脉插管改行右侧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由临时颈内静脉置管改行长期右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术后透析流量好,围术期感染发生率低,患者透析耐受,透析充分性好。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时的一种有效、安全、成功率高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4.
胸腹腔穿刺抽水引流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方法,迄今仍沿用传统方法抽水,每次都需局麻,助手协助,抽水费时费力,又给病人带来多次穿刺的痛苦,尤其腹水较多时因腹内压较高,穿刺后腹水自针孔处不断外流,既增加病人痛苦,又给护理带来麻烦。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深静脉插管输液的微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腹水病人33例,方法简便、安全、省时省力,病人痛苦大大减少,值得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保留导管持续化疗患者留置导管期间的相关问题的发生。方法 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②规范护士护理操作;③制定合理的护理常规、流程;④护士要加强日常护理中的观察、巡视、记录。结果 通过对留置导管患者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及临床观察,总结了护理经验。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留置导管持续化疗患者留置导管期间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方法:2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返折输液管下段穿破皮肤后放开形成负压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方法回血速度明显快,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回血率、微量气泡进入血管情况、操作用时、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静脉穿刺中使用反折输液管的负压原理,使针尖处产生负压,加速穿刺时回血、操作简便、负压均衡,减少了空气气泡的形成和空气进入血管内的情况,减少了污染机会,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吸痰是利用导管经口腔或鼻腔将分泌物吸出的方法,是临床危重患者常用的一种基本的抢救技术。现地市级医院具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临床应用方便快捷。吸痰患者一般吸痰pm,需长时间应用(〉24h),要求一吸一管,吸痰后其连接管放置不当易污染堵塞管路,我科现采用针栓套管的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肝硬化住院患者最适型号的外周静脉留置导管针.方法 选取住院的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22G留置导管针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取24G留置导管针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留置导管针的留置最长时间、穿刺部位的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  相似文献   

9.
张志彬  王旭  姜辉 《武警医学》2007,18(7):514-516
 目的 评价动脉留置导管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随机分成A1组和A2组,A1组治疗后留置导管,通过导管在术后常规给药,A2组则在术后静脉给药.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局部留置导管灌注溶栓及术后注药等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 d血管计数,同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21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管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A1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局部灌注溶栓加术后导管给药治疗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且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伟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704-70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ICU重症病人,治疗组43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2.30)m in,切口大小(1.5±0.31)cm,术中出血(7.50±2.30)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危重患者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危重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蔡东联 《武警医学》2006,17(2):83-87
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进入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人能量及蛋白质量的不足,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营养补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消耗,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影响治愈,出现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通路目前已被透析界广泛接受。但对于因种种原因无法建立血管内瘘者,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通路显得尤为重要。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作为一种长期血管通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我科自2003年起至今在22例中应用该导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5年来利用自制再通器械开展诊治不孕症患者198例,就其诊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不孕症妇女198例,其中原发性37例,继发性161例,年龄20~39岁,不孕时间1.5~10年。常规造影显示输卵管阻塞而未行再通治疗41例;造影显示阻塞再通治疗10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肺水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54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PICCO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治疗第1、2、3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第2、3d,观察组心率(HR)、CVP及心排量指数(CI)与第1d相比显著改善,且HR及CI指标明显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第2、3d,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与第1d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d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绝大多数新生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维持静脉给药和营养支持。而长期禁食、需要输注高渗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管条件差,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难以保证长时间营养支持。我科于2008年8~10月先后对5例危重新生儿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抗菌导管的抗菌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于治疗结束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前,用安尔碘消毒留置导管处,截取一段,同时抽取5ml血液,置入肉汤培养液中进行生化检验。结果 抗菌组与普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抗菌导管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临时性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且当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及急性中毒等闲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净化时。但3种常见部位留置导管的时间和并发症有不同的报告。我们自2002年1月~2007年9月共为血液净化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216例次,本研究旨在总结6年来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为临床合理选择插管部位和导管的使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提高乳腺导管造影质量方面的价值.方法 66例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病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3例.其中A组采用传统的金属穿刺针;B组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摄取患乳腺头尾位(CC)、内外侧斜位(MLO)片,内外侧斜位角度为60°.评定乳腺导管造影质量,分为优、良和一般.优:乳腺导管1~3级分支充盈良好,乳腺导管内无气泡伪影,无对比剂进入间质;良:乳腺导管1~3级分支充盈良好,乳腺导管内少许气泡伪影,无对比剂进入间质;一般:乳腺导管1~3级分支充盈良好,乳腺导管内有较多气泡伪影和/或对比剂进入间质.结果 B组造影质量优良率高于A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7,P<0.01) .结论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能提高造影质量及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工作中,危重患者输液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需每日穿刺输液,会出现多次鼓针,药物外漏皮下,结果反复穿刺又可造成静脉血管破坏,致血管难找,穿刺难,无法保证液体的正常输入,给病人带来痛苦,而采用静脉留置针则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