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脂、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及盖脂、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可缓解心绞痛和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心绞痛控制的有效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66%,P〈0.01。(2)观察组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1。(3)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4.3%,高于观察组0.7%。(4)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减少发作,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明显,发生心肌梗死几率减少,安全性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麦丽莎  蒋颖  丘彬彬 《内科》2012,7(4):339-34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淤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如扩张心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静滴黄芪注射液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多项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以及调脂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8例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辅助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于治疗前后观察心前区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心电图ST—T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心电图ST—T压低减轻。PT、APTT延长但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辅助治疗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永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绞痛、血脂疗效及总疗效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6%(P〈0.05)。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测定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其中卡维地洛组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移减轻(P〈0.01,〈0.05),但卡维地洛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2%(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抑制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各45例,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4%(P〈0.01),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荆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度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用葛根素治疗组(34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组(34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剂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并能明显改善高黏状态。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非调脂功能。方法:比较治疗组(血脂康组)与对照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包括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P<0.05)和改善心电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不仅可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且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57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而红细胞比容下降不明显.结论疏血通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降低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明胶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n=40)和姜黄素治疗组(n=40),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血清明胶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姜黄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明胶酶水平明显下降[MMP-2:(52.64±6.77)ng/ml:(32.65±1.67)ng/ml,MMP-9:(56.75±7.34)ng/ml:(35±1.88)ng/ml],P〈0.01。姜黄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明胶酶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MMP-2:(32.65±1.67)ng/ml:(37.78±2.76)ng/ml,MMP-9:(35±1.88)ng/ml:(40.23±1.95)ng/ml],P〈0.05。结论:姜黄素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明胶酶水平,起到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益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益心汤,两次口服150mL,2次/日,分别于早餐及晚餐半小时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心电图、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等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显效率、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及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心汤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安全有效方剂之一,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均进行UAP的常规治疗,A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P<0.05);②治疗后A组tPA水平明显升高,PAI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B组tPA、PAI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③两组的SICAM-1、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A组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UAP疗效肯定,且可以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吉派啉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吉派啉 (治疗组 ) ,疗程为 7天 ,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指标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一周后总有效率为 91.7% ,对照组为 60 .0 % (P <0 .0 1)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对照组 2例发生 (6.66% ) ;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 (P <0 .0 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UAP急性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 ,且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静息性)患者,并对所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病变较其它组心绞痛多见(P<0.05);恶化劳力性、静息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较初发劳力性多见(P<0.05);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形态以A型病变多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C型病变多见,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总的血栓检出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形态复杂、血栓发生率高,病变的不稳定导致其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检测其血CRP水平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1)与对照组、SAP组相比,UAP组患者CRP水平明显升高(P分别<0.01,<0.05),但对照组与SAP组相比CRP水平未见升高(P>0.05);(2)UAP组中,CRP与TG、Lp(a)呈正相关(r=0.32,0.45;P=0.031,0.021)。结论:UAP组患者CRP水平升高,且与TG、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