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ICM)这一概念,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国内报道尚不多。正确认识ICM,有助于本病的及时诊断治疗,有助于延长病人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自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间,确诊为ICM  相似文献   

2.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11):1708-1710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5例确诊心肌病患者,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25例)和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同时完成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CAG)检查。观察^99mTc-MIBI在心肌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损心肌、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所有55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都^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例(8%),均匀减低14例(56%),不均匀减低3例(12%),花斑样改变6例(24%);I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9例(96.67%),均匀减低1例(3.33%)。冠脉造影检查:DCM组仅1例(4%)发现冠脉异常,但狭窄程度〈50%,ICM组30例(100%)都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50%);②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不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为标准,MPI诊断DCM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5.6%,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呈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分布为标准,MPI诊断ICM的敏感性是96.7%,特异性是92%。结论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的这种特征性分布,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pathy,ICM)与缺血性心脏病不是同义词,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类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肌病;而ICM则是冠状动脉动力性或(和)阻力性病变引起的慢性心肌缺血,导致严重的心肌损害、心脏收缩性或(和)舒张性功能障碍。1995年WHO/ISFC工作组将ICM的定义为“表现类似扩张性心肌病,伴心功能损害,但不能用冠状动脉病变或缺血损伤程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们收治的42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和总结. 1临床资料 收集1999年1月~200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2例ICM患者,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67±7.2)岁.42例均符合ICM的诊断:(1)有明确的冠心病证据: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造影阳性;(2)明显的心脏扩大;(3)充血性心力衰竭;(4)排除冠心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缺损、室壁瘤及心律失常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因导致的大心脏及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心脏磁共振(MRI)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 Philips 公司的3.0T MRI 仪对96 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行心脏MRI 检查,并行心脏超声和冠状 动脉CT 血管造影(CTA)检查。使用Philips Cardiac MR Analysis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以计算心脏功能 参数,如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心脏形态学、 灌注及延迟强化等特点,与冠状动脉CTA 犯罪血管相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脏MRI 与超 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96 例患者中,心肌 首过灌注信号减低56 例,心肌延迟强化36 例,其中8 例合并室壁瘤、6 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结论 心脏 MRI 在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心肌供血长期不足,致散在性心肌纤维化或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区域由纤维瘢痕所替代.临床表现以心衰和(或)心律失常为主.大多数ICM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对ICM心肌内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的检出,为ICM的各种血管重建治疗找到了理论依据,并使之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gopathy,ICM)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某些临床状态组成的综合在。以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虽然按国际规定的心肌病定义并不包括缺血性心肌病,但这一新疾病名称在临床上逐渐被采用,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有很多相似之处,常易混淆,本文就此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文华 《中外医疗》2009,28(8):46-46
缺血性心肌病通常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所致;但ICM也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脏扩大。AMI后的左心腔容量扩大,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心肌长度均增加;发病2周后心室造影即可表现左室舒张和收缩终末容积增大。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诊断ICM有重要意义,诊断ICM在经双核素或正分子发射断层检查(PET)明确有存活心肌后,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可挽救冬眠心肌。  相似文献   

10.
我科2003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缺血性心肌病(ICM)77例,入院后按有无介入冠脉支架治疗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组(常规组),另一组行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组(介入组),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03-405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ICM23例、DCM15例患者分别进行静息(REST)和腺苷(ADE)负荷G-MPI,对两组患者的心肌室壁放射性分布、室壁运动和左室心功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左室均扩大,DCM组有13例(86.7%),ICM组有2例(8.7%)患者伴右室扩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2,P〈0.01)。38例患者G-MPI均有异常,87%的ICM患者G-MPI表现为室壁节段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80%的DCM患者表现为弥漫性放射性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6,P〈0.01)。两组患者腺苷负荷G-MPI血流灌注总积分(SSS)、差分值(S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G-MPI血流灌注总积分(SRS)无统计学意义(P〉0.05)。G-MPI室壁运动分析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减低,其中13例(86.7%)DCM患者室壁运动呈弥漫性减低,20例(87%)ICM患者呈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8,P〈0.01)。G-MPI心功能参数分析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及收缩末期容积(ESV)均异常,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和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PI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ICM与DC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首先是由Raftery等于1969年提出的新概念,1970年由Burch等命名为ICM。ICM系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多为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现就其相关问题及诊断和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1 病理改变 本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由于冠状动脉严重而弥漫的粥样硬化,造成心肌长期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6例扩张型心肌病、21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以及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21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尤其在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I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8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30d后的心肌损伤指标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情况,分析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M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中年龄<60岁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而高血压史比例及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预后良好组心电图的ST-T改变、ST段呈斜上及弓背向上型抬高、室性早搏、T波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Q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心电图ST-T改变、ST段呈斜上及弓背向上型抬高、室性早搏、T波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肌病(lschmic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长期心肌缺血,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表现相似的临床综合征,是1969年以后提出的新概念,1970年Burch将这种类型定为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16.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SV、EF、FS),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BNP、Pcm、HA和LN浓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MWT距离、S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Pcm、HA和LN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ICM患者心功能.缓解善至立逆转心肌纤维化可能是其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惠小勤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84-128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鉴别要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确诊为31例缺血性心肌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ICM组心力衰竭大多先呈左心衰竭,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DCM组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②a)ICM组心脏呈"圆拱门形",室壁活动节段性减弱。DCM组心脏呈"球形",室壁活动弥散性减弱;b)ICM组多为轻度二尖瓣返流;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P<0.01);c)DCM组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功能正常;ICM病组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二尖瓣E/A:ICM组<1,而DCM组>1(P<0.05);d)ECG RV6/Rmax≥3.0对DCM和ICM有鉴别诊断意义。结论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无创、价格低廉及重复性好的特点,是ICM与DCM有价值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8.
马世霞  周琼  杨惠茹 《宁夏医学杂志》2013,(10):904-906,I000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收缩期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SC)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2例ICM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超声STI测量感兴趣区收缩期RS及SC峰值。结果ICM患者收缩期RS和CR各水平节段心肌不同程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更准确地评价ICM收缩功能以及临床疗效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肌病4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临床治疗以综合措施为主,结合恢复冠脉再灌注收到了好的疗效。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1998年6月确诊的44例住院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1998年1月~1998年6月间收治住院确诊的ICM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45~79岁(62.4±3.5)岁。冠脉病史8个月~12年,其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GCBP)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对79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计算各单项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和两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显像方法单项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准确率分别为78.5%、84.8%,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93.7%,单项之间无显著差异(P>0.1),单项与联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门控心室显像联合评价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价值优于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