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医案是中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衡量当代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非常重要,因此应当十分重视。近年来,中医事业发展迅速,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世界性的学习、应用和研究中医的热潮。幸运的是我有机会首先拜读了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陆观虎医案》一书,此书对了解陆观虎先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陆观虎先生的学术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愿意向中医界推荐。《陆观虎医案》是陆先生弟子纪民裕医师整编的。该书在陆先生逝世后二十三个年头出版了,这一事实表明党的中医政策深入人心,表明天津人民仍在怀念着陆观虎先生,从而使陆观虎先生的遗愿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陆观虎先生对于眩晕病的辨治以病因为界分治表里,在此基础上从肝论治,偏治肝火,同时化痰利湿以顾脾胃,且标本兼治。其处方立法灵活多变,用药以轻灵见长,但不离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陆观虎是当代杰出中医临床家、全国名医,笔者有幸拜读其门人纪民裕老师整理的《陆观虎医案》~([1])一书(简称《医案》),对其治疗泄泻病深感叹服。陆先生治疗泄泻病处方清灵,用药法度井然,有规律可循,对泄泻兼证用药精准,试之临床确有效验,特论述于此。1《医案》泄泻病概述《陆观虎医案·泄泻门》篇入选病案21则,分18证论述。  相似文献   

4.
陆观虎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眩晕病机,用药轻灵,丝丝入扣,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重在辨证 ,贵在遣方用药。临证之精粹莫过于名医名方 ,其理论与临床实践各有独到之处 ,经验极其珍贵。笔者学习著名医家陆观虎之医案 ,觉其治疗脾胃病证颇具特色 ,现举三则 ,析义如下。1 理气机化寒凝 ,气畅寒祛则痛止  方组 :苏梗、青皮、陈皮各 10 g ,木香 5g ,焦神曲、大腹皮、焦山楂、鸡内金、瓜蒌皮、瓜蒌仁 (捣 )各15g ,焦稻芽 2 5g ,代代花 5g ,菊花 15g ,佛手花 10g ,保和丸 10 g(包煎 ) ,水煎 ,温热服。  该方具理气祛寒 ,调和肠胃之功。用于肠胃不和 ,感受风寒所致之胃脘痛。症见胃脘疼痛 ,纳少 ,伴发热头痛…  相似文献   

6.
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2001,33(1):18-18
“医案” 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案文献对中医学之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撰写医案是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是中医之特色,应该继续予以发扬。前些时,有人按西医之模式,认为临床总结要有多少病例,要设立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才有意义,从而否定中医之个案总结。但国外医学最近又重视疾病的个性化了。 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的25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医案中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可见中医之医案早在公元前一二百年已诞生了。二千…  相似文献   

7.
医案     
“凡述医案,必择大症及疑症人所不能治者数则,以立法度,以启心思,为后学之所法。今载百余方,重复者八九,此非医案,乃逐日之总簿耳。”(徐灵胎:对《临证指  相似文献   

8.
利用期刊文献、学位论文和图书文献的检索结果,展示并分析了中医医案研究在中国的演进态势和中医医案学创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期刊文献的主题爬梳和几部《中医医案学》图书的内容归纳,提炼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医案学的8个基本论题及其主要研究课题。鉴于目前中医医案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状况,建议中医药院校分别按照育人目标和中医医案学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本科生、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导读”课程,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学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9.
《中医杂志》1959,(4):56
<正>呃逆王××男31岁初诊呃逆连连,已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已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膌左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旋复花三钱代赭石三钱公丁香一钱大黄二钱芒硝三钱川扑三钱柿蒂五只复诊服药一帖,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便三四次,稍里急。川扑三钱川连一钱广木香一钱陈皮二钱黄芩二钱(二帖停诊)呕吐童××女35岁初诊候疹时呕吐不止,披搥胸,面赤,舌厚腻,白中带黄,诉胸中难过如火焚,有气上冲。柴胡三钱竹瀝一两茯芩三钱珍珠母一两  相似文献   

10.
一瓢医案     
一瓢医案[清]薛雪生白著[清]吴金寿子音纂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规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炽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兔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生地、沙参、地骨皮、麦冬、金石料、生鳖甲...  相似文献   

11.
医案二则     
结节性红斑李某,女,19岁。1983年6月11日初诊。患者于5月7日发现双下肢有3枚硬结,疼痛。近一月来,硬结增多,疼痛加剧,皮肤科诊断结节性红斑,谓无特效药物,介绍中医门诊。查患者右侧小腿之皮下有12枚硬结,左侧15枚。结节大都呈对称性分布,小者0.5×1厘米,大者2×3厘米,色暗红,中等硬度,有压痛,扪之灼热。脉弦数,舌质较红,苔薄黄。结节性红斑,与中医病名梅核火丹相类似。多因湿热下注于经髓,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湿  相似文献   

12.
王德堂医案     
王德堂老中医从事中医专业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在门诊遇一罕见患者,请王老会诊,果获奇效,简述如下。曲××,男,40岁,干部,1985年4月2日初诊。主诉:四肢瘫软失用一周。二周前曾患感冒,有微热,继而出现四肢无力,两腿瘫软不能  相似文献   

13.
医案二则     
1.恶露不绝案王××,36岁,农民,于1988-12-5初诊。产后两月,恶露未断,淋漓不爽,血色紫暗有块,伴心悸、筋惕肉润、口渴、舌质紫暗有淤点,脉象沉弦。证属寒血相搏,淤血不去,新血不得回归经所致。治以活血祛淤止血法,以生化汤加味:当归15g、川芬15g、桃红10g、炝姜15g、炒蒲黄15g、  相似文献   

14.
医案二则     
建中宫,治阴吹阴吹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师曰:“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指出本证之成因,是由大便闭塞,胃气下泄所致。针对谷气实的病机,仲景提出用润燥导下之“猪膏发煎”治之,使大便通利,则阴吹自止。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其脉因证治日趋完善。如有因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主以十全大补汤加升麻、柴胡,升提以治之;而因水饮停积中焦所成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说:“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  相似文献   

15.
医案考     
中医治病有医案,最早可见于二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篇,但尚无具体内容,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篇里,详细介绍了淳于意的25个医案,即当时可称的“诊籍”。这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最古的医案,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医案选辑     
《中国针灸》2000,20(8)
  相似文献   

17.
医案二则     
医案二则韩清润刘连河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医院2721571疼酸惊骇案患者,男,43岁。1995年10月8号,因发热5d,伴头身腰疼,前胸、腋下散在出血点,两肾区压痛及叩击痛,化验室检查,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收住院,给以平衡盐液,抗病毒,抗生素应用,于...  相似文献   

18.
医案二则     
张××,女,21岁。1988年9月5日诊。患者每天午时左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不吐白沫,短时苏醒如常人已月余。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询问病史,患者发病前5天,为婚事与父母发生争执,随后卧  相似文献   

19.
郁焕其医案     
郁焕其老先生为海门县著名世医、精内外科,辨症谕治,积有四十余年之经验。病例甚多,兹选四则,以供同道参考。水鼓挟外感陆同志男性,五十二岁,开始足肘浮肿,继则腹亦大,最后面浮气喘欬逆,鼻流清涕,恶寒无汗,怕胀少食,舌白不渴,脉浮而迟,大便自可,小便黄浊,点滴而下。根据以上症状,脾湿先伏于内,湿性下行故足先肿,此时未曾服用温脾汤之温下,乃氤氲化水而腹太,顷者,外感又复侵袭,寒与水合,水乃上奔高源,肺痹气阻而面亦肿矣。治拟解表,先驱外邪,亦即先解其表后  相似文献   

20.
陈正昭医案     
(一)单腹胀治验例一:凌×祥女性年38岁居醴陵东门,于1941年11月间,患单腹皷胀,调治一年,经西医放水后,水去复来,就诊于予,两手脉象虚微而弱,腹如抱,小便黄淡,舌淡苔白腻,饭食只进一盃,此系脾阳受伤,不能转运,清阳下陷,浊气上升,土病则木来相贼,乙水克已土,以阴克阴,致成“鼓胀”,所谓脏寒生满病是也。不过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亦可抑而生热,乃一时之兼象,仿李东垣塞胀法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