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JCI标准对压疮管理、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开展一线护理人员参与压疮管理,实施现患率调研,持续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JCI标准的实施对压疮管理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压疮上报率,有效控制了院内非预期压疮事件的发生。结论 JCI标准指导下的压疮管理质量控制有利于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监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再造流程保障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结果:通过完善质量监控与督导考核机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预防与控制血液净化中心感染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的感染控制和强化管理,观察感染控制和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感染方面的控制和强化管理后,观察血液净化室发生的感染病例数、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回溯性调查之前的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我院血液净化室进行感染方面的控制和强化管理后与之前的资料比较,血液净化室发生的感染病例数少、血液净化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室的感染进行控制和强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病例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引用国际JCI评审标准,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患儿安全.方法 按照JCI标准执行日常管理工作,重点落实国际六大安全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以及为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结果 各项护理质量指标都有显著提升,提高了患儿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 引用国际JCI评审标准进行CICU护理管理,使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国际化和人性化,营造了科室护理安全文化,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JCI标准对血液净化护理管理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血液净化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运用JCI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心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JCI标准应用于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操作规程(SOP)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0版血液净化SOP为依据,健全制度完善组织,强化管理规范监测,再造流程保障安全。结果:患者满意度提高,透析用水合格率提高,丙肝的患病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SOP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管理,保障透析治疗安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的肿瘤患者疼痛管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升疼痛管理护理服务品质。方法 :依据JCI评审标准,从完善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制度、患者疼痛评估和记录、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形成一套基于JCI评审标准的疼痛管理方法。结果 :基于JCI标准的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实施前后,对412名本院新护士进行调查,护士疼痛管理理论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61.85±1.53)、(87.46±2.87)(t=9.52,P0.01);护士使用疼痛护理记录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12±0.51)、(4.82±0.64)(t=5.04,P0.05);疼痛护理记录单记录合格率分别为:61.17%、97.72%。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理论知识水平,提升患者疼痛管理评估正确率,改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针对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统计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后5年内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较两者的不同.结果 血液净化中心在治疗环境、人员管理、医疗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使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5年在神经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引入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增进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保证手术部位的正确、操作的正确性及正确的患者,加强对高危药物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危险,降低患者跌倒或坠床的风险.结果 实施JCI标准后的2015年,各项护理安全目标显著提高,均高于实施前的2013年相应指标(均P<0.05).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下降,均低于实施前的2013年相应指标(均P<0.05).2015年的患者满意度(94%)明显高于2013年(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病房应用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4月起将血液室护理人员组建感染防控组、安全组、宣教组、生活组、技能组、设备维护组、循证组7个专业小组和1个管理组,制定各组管理内容,明确职责,并采用追踪法评价效果。结果第二季度护士血透患者病区管理、安全防范、感染控制、护理规范、设备管理及总分评分均高于第一季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季度血透患者护理质量优秀率63.8%,第一季度优秀率为1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小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强化护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开展JCI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对我院急救设备风险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拟定,旨在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急救环境,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安全。方法 将我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急救组和JCI急救组,2009年1月2009年9月为常规急救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2011年 7月2012年4月为JCI急救组,按照JCI认证制度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护理质量以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JCI急救组的急救仪器设备完好率、护士急救技能考核率、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常规急救组有明显提高(p<0.01)。讨论JCI的认证标准规范了我院急救设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高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医疗安全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方法医院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各方面专家学习JCI管理思想,制订医院特色评审标准,组织全院员工学习,然后实施评审,最终通过认证。结果医院在2005年8月通过第1次评审,2008年6月完成JCI的再次评审认证,成为亚洲首家荣获JCI称号的医疗集团。结论通过JCI评审可以为医疗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 ,有效保障病人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后的效果。方法:采取目视管理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和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在年手术量增加的同时,手术差错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术后感染率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目视管理应用于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使患者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关注,增强了其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JCI护理要求的变化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JCI护理管理的改进和JCI认证前后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理有关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00),很满意比例提高。结论 JCI护理管理要求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明确各岗位护士的职责,护理服务内涵、服务目标和工作标准,服务项目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健康指导等内容。结果:患者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能很好落实,病房环境可达到安静、整洁、安全、有序,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满意度。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学科向专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1年建立门诊静脉输液中心,2003年通过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认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门诊静脉输液的流程。观察自2009年4—6月到我院静脉输液中心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所有病人,无一例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病人对我院门诊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达99.99%,另有3名病人对我中心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CI是人性化的护理和服务,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经验总结和交流,不断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对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专科护理岗位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典型专科护理病例讲评比赛、推行专科护理小查房、设计并发放《护理指导手册》、常态化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等,改进儿科专科护理质量,并比较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患儿满意度。结果: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过程、急救药械、消毒隔离及患儿满意度评分均有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改革,可以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方法:将口腔门诊所有器械统一经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按标准流程进行处理。结果:经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均高于口腔科自行处理的口腔器械,减少了口腔护士工作量,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结论:口腔器械经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能保证器械质量,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流程及策略,确保日间手术新型住院模式下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方法:对310例骨科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安全管理,包括患者管理、流程管理、护士培训、医嘱管理、病室安排和应急预案的制订等方面,并评价新型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310例骨科日间手术患者在新型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下,均在24小时内安全出入院,无护理安全差错发生。结论:骨科日间手术安全管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日间手术新型住院模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利于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绩效管理模式。方法:从岗位层级分值、护理工作量积分、工作质量奖惩、七室规范化管理考核4个方面设计护理人员量化考核标准,进行动态量化绩效考核管理,每月汇总1次,考察护士综合素质、病人满意度等。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业务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