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后乳腺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产后乳腺肿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产后乳腺肿胀发生率从34.24%降至13.40%(P0.01),品管圈实施后早接触、早吸吮有效率高于实施前(P0.01);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11名圈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产后乳腺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参加品管圈的人员在运用品管圈手法、团队合作、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作为护理质量改善工具,对促进我院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月我科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10例,进行常规护理。2018年3月~4月我科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1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QCC模式,确立"以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按照QCC活动的步骤进行此次质量改进。并对QCC实施前后产后24h出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知晓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QCC实施后,产妇纯母乳喂养知晓率由实施前的52.73%上升至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h出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由实施前的45.1%上升至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4h纯母乳喂养知晓率,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能有效解决在二孩政策下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纯母乳喂养率降低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这种管理工具,对科室母乳喂养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影响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的真因,针对真因找出可以采用的对策,在每项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验证,以确保每项对策都是行之有效的。全部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确认并建立促进母乳喂养标准化流程,长期实施。结果纯母乳喂养率由现状把握的60%提高至85%,高于目标值8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产后乳汁淤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产后乳汁淤积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流程,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率由活动前的10.4%下降到活动后的3.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感染科陪护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便利抽取44名住院患者及40名家属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陪护滞留病房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感染科陪护率从75.76%下降至37.50%(P<0.01);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91.67%上升至98.6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感染科陪护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建立分娩档案的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组产后行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观察两组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及产后48 h、72 h、42 d母乳喂养率、泌乳量、乳房肿胀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及产后24 h、48 h、72 h、42 d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42 d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核查及标准化处置。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从89.3%降至63.2%(P0.01),目标达成率为103.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为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由44.91%降低到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提倡和支持母乳喂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遵循品管圈活动程序,确立"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从88.52%降至37.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小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输液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降低高龄患者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4‰降低至活动后的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给药护理质量,降低给药差错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ICU气管插管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97%降低至活动后的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0例产后6周的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为(108.08±21.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孕妇学校学习、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产后抑郁和年龄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产后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变异的60.9%;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相关;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行乳房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新生儿转至NICU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产后第1d通过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泌乳及泌乳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d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说明了泌乳时间提前了。实验组产妇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产后第1d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2、3、4d的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使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低的情况,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手术器械包装合格率由活动前97.2%提高到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器械包装质量、加强科室间的协作、提升团队精神、快速适应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1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48例,实验组165例。向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口头宣教,对实验组应用《实用母乳喂养手册》实施面对面、一对一的哺乳知识与技能指导并于产后5周、11周实施母乳喂养电话指导2次。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3天、6周、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3天和6周时,实验组产妇的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产后3天、6周、3个月时,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心理干预对携带乙肝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妊娠晚期出现产前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HBV)孕妇共97例,其中52例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组),另45例未进行干预(未干预组),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难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产后42d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2.69%(17/52),而非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2.22%(28/4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晚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出现产科抑郁的携带乙肝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并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