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膜性肠炎及1例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又名抗生素性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ed enteritis)、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孟晓燕 《上海护理》2013,13(4):85-86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引起的结直肠黏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受累黏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而得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该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尤以老年患者为多,病情多严重。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鼻咽癌化疗并发伪膜性肠炎导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简称PMC)是侵袭结肠的一种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亦可累及小肠。因病损的粘膜表面有伪膜形成故称伪膜性肠炎。抗生素问世前偶发生于尿毒症、肺炎、心肌梗塞、败血症、肠梗阻、大手术后等虚弱病人。50年代发现本病与应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故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1977年Larson等首先从PMC患者粪便中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患者营养状况对伪膜性肠炎首发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应用抗生素种类及营养状况与伪膜性肠炎首发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3种以下抗生素组和3种及以上抗生素组患者伪膜性肠炎的首发时间分别为(14. 2±4. 4) d和(11. 8±4. 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营养正常组伪膜性肠炎的首发时间(15. 3±4. 4) d较营养不良组患者(9. 1±2. 2) d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抗生素均需及早警惕伪膜性肠炎发生;营养不良患者发生伪膜性肠炎时间早,改善营养状况是延迟伪膜性肠炎发生的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1例暴发型伪膜性肠炎的护理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李艳玲我院1997年11月成功救治1例暴发型伪膜性肠炎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在外院静脉滴注先锋霉素Ⅴ,每天6克,连用4天无效,第4天在静滴先锋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的疗效。方法:用中药水疗加万古霉素口服治疗大手术后及化疗后1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用万古霉素口服治疗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止泻、退热、失水纠正时间及疗程、停药后复发例数。结果:治疗组用药后5项指标均较对照组缩短或减少,无1例死亡,停药后仅1例复发,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伪膜性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16%~22%^[1]。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急性高血压及脑血管病引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生素后引起的结肠炎,称为伪膜性肠炎,也叫抗生素相关伪膜性结肠炎。本病特点为一旦发病即病情急重,患者结肠粘膜有伪膜形成。如不能及时作出诊断,给予正确处理,往往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5~20%。一、病因及发病机理过去认为本病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本病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对于病变部位的认识,现在认为病位只在小肠。其发病  相似文献   

9.
1例子宫肌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肌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总结伪膜性肠炎的救治与护理经验:密切观察患者分泌物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及时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是患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护理人员在协助医生观察病情、作出早期诊断、抢救休克及维持水电平衡等工作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兹将我院护理15例伪膜性肠炎的初步体会提出供参考。对伪膜性肠炎病因的认识,目前还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伪膜性肠炎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炎症;临床上常因以下情况而引起此病:1.应用抗菌素以后,肠道内大肠杆菌受到抑制,对多数抗菌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伪膜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强调保证及时准确用药,排便观察和便标本留取的重要性,防止呼吸、循环衰竭,有效控制体温,保护肛门黏膜以及必要的卫生知识宣传.结果5例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有效的治疗、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重点讨论发病前抗生素应用情况。方法:时伪膜性肠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996年3月—2006年5月,16例住院患者诊断为伪膜性肠炎,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1±15.2(32.0~87.0)岁。13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曾应用抗生素,10例患者先后或同时应用多种抗生素。所有患者出现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呕吐、腹胀、里急后重等。腹部压痛是最常见的体征。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5例患者B超检查发现肠壁弥漫增厚。结肠镜检查发现多数患者伪膜呈连续性分布,但有2例呈间断分布。结论: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老、住院、抗生素、免疫力低下。在健康成人中应用单一、常用抗生素亦有可能造成伪膜性肠炎。目前,肠镜检查仍是诊断伪膜性肠炎的主要方法。难辨梭状杆菌培养及毒素鉴定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应停用相关抗生素,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有效,应尽量选择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3.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该病发病突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现将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临床确诊为伪膜性肠炎的3例患者肠道超声表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1999-10~2004-10诊治的伪膜性肠炎(PMC)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伪膜性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玮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87-388
伪膜性肠炎是化疗病人常出现的一种严重化疗并发症 ,尤其多见于使用 5FU的患者。常表现为化疗后出现腹痛腹泄 ,且因大量肠液丢失 ,引起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症 ) ,以致循环衰竭而死亡。现将 1989~ 2 0 0 0年我院化疗病人中 11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护理和防治措施予以介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9~ 2 0 0 0年我院收治侵蚀性葡萄胎 30 2例 ,绒癌 2 6 2例 ,病人化疗后出现伪膜性肠炎 11例 ,发生率 2 %。病人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4 7岁。1.2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多在化疗后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开始常为腹痛和腹泻 ,和…  相似文献   

16.
重型伪膜性肠炎1例抢救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膜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罕见疾病,是发生在结肠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其病理特点为结肠粘膜上有渗出性伪膜形成,现已明确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为其致病菌,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型,水泻型占90%~95%,临床表现较轻;血性腹泻型占5%~10%,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我院收...  相似文献   

17.
翁优儿  曹东 《护理与康复》2016,15(2):126-128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危重患者或应用抗生素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重症患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1-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伪膜性肠炎发病率明显升高,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1,3].传统的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和甲硝唑,该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在初期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高达15%~30%[4].近阶段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MT是以粪便悬液方式将来自健康供者的胃肠菌群通过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胃镜或结肠镜、直肠导管灌肠等方式输入到患病个体肠道内,以恢复和补充正常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5].2014年7月,本院消化科对1例伪膜性肠炎患儿行结肠镜下FMT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伪膜性肠炎合并多器官衰竭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6岁。于2008-03-27因腰腿疼痛伴跛行30 a入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4.5)。2008-03-31T 15:30行后路钉棒固定加椎管降压加神经根松解术。手术前后予以抗炎(头孢噻腭钠)、脱水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沈倩倩  章毅 《护理与康复》2016,15(2):198-200
正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常发生于危重患者或应用抗生素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重症患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1-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伪膜性肠炎发病率明显升高,病死率也有上升趋势[1,3]。传统的治疗首选万古霉素和甲硝唑,该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在初期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高达15%~30%[4]。近阶段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伪膜性肠炎护理经验.方法 对30例伪膜性肠患者,强调密切观察患者排便的次数及性质的变化,加强肛周皮肤的护理,进行饮食指导,给予足量补液,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2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好转.结论 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伪膜性肠炎的认识,有效的治疗,积极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病人的痛苦,预防严重的并发症,促进病情的尽快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