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管切开后,呼吸迫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呼吸道的保湿与保温功能丧失,容易使分泌物变黏,受到外界细菌感染。吸痰等侵袭性操作更易并发肺部感染。据报道,临床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1.1%。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内容,在预防肺部感染时,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急救手段之一,术后可迅速解除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从而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 ml/d[1],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窒息.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有效排痰显得极为重要.现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气管切开的湿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辅助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呼吸支架功能障碍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m/d,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呼吸微弱,丧失咳嗽能力的患者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院对107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有效防止痰痂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可调节静脉输液器在持续气管滴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切开已成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御屏障作用的破坏,空气未经鼻咽喉的加温、湿化、过滤而进入气管,易导致分泌物的干涸、痰痂形成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为加强气道的湿化,多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药以达到呼吸道湿化、稀释痰液防治肺部感染;由于间  相似文献   

5.
<正>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气管切开后呼吸模式随之发生改变,干燥的气体未经过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的筛选和湿化,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极易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同时,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引起病菌直接带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加重肺部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气管切开后呼吸模式随之发生改变,干燥的气体未经过上呼吸道防御功能的筛选和湿化,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极易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涸不易咳出。同时,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引起病菌直接带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加重肺部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辅助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呼吸支架功能障碍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 m/d[1],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呼吸微弱,丧失咳嗽能力的患者尤为重要[2]。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院对107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有效防止痰痂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收集气管切开患者107例,男81例,女26例,年龄5~81岁。气管切开时间为11~194 d,其中1例放弃治疗,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吸痰情况、痰痂形成情况、肺部感染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后的Pa O2高于对照组,RR、Pa CO2小于对照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利于减少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痰痂形成、减少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1],继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气管切开4 d 以上者,54%的患者出现继发性肺部感染[2],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会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3]。护理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4],气道湿化作为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使吸入气体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尽量维持生理状态,减少刺激、增强排痰功能、减少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恢复[5],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湿化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科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住的84例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气道持续面罩湿化法,并与传统的间断湿化、微量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急救手术,术后可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头颈部手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防止术中急性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再加上机械通气量上升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分丢失过度,若不对气道湿化,会导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甚至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例巨大甲状腺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了1例男性老年巨大甲状腺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主要包括术前鼓励主动咳嗽,睡眠前后、进食前后、雾化吸入前后的排痰护理,及时控制了肺部感染,为手术赢得了时间;术后特别重视吸痰技巧和气管切开排痰护理.患者术后康复顺利,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7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率高,78例中有6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达79.49%。其中45例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10 d内,有2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加强病房管理、湿化气道、充分吸痰、消毒隔离、准确使用抗生素等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且加强气管切开术后3~10 d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正>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项重要手段,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经气管切开吸痰是气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也会存在感染、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吸痰操作还可能会影响病人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1]。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重型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吸痰方法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14.
周红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78-8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排痰不畅、气道开放、误吸、侵入性操作、医院内交叉感染、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对策为进行早期的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康复.结论:积极分析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加强呼吸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硅胶气管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节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吸出,易形成痰痂,或吸痰操作不当等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粘稠不易吸出,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现将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是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之一, 而气管内吸痰是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外源性感染,如何降低此类患者的肺部感染、节约医疗资源及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是护理人员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7.
王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70-827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对78例患者进行堵管排痰的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堵管排痰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对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可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长期昏迷,常伴有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排痰困难,及时气管切开开放气道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有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中药汤剂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易使细菌侵入,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介入操作,增加了感染机会,黄稠痰难以排出。我们使用中药汤剂结合其他气管切开后的基础护理,有效地  相似文献   

20.
昏迷患者由于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鼻咽喉及气管内分泌物、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反复吸痰均可造成肺部感染,如果感染严重.可威胁生命,如何有效的防治肺部感染极为重要。现将笔者近年来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