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应用微创内固定技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奇偶数分组方法对5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IPPO(MIPPO组,28例)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传统组,28例)治疗,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为127 d±10.2 d,传统组为145 d±1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MIPPO组为0,传统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Kofoed评分:MIPPO组为92.50分±1.50分,传统组为88.32分±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MIIF)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肱骨投弹骨折55例患者中28例采取MIIF治疗,27例采取ORIF治疗。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随访记录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5(19.5±3.1)个月。与ORIF组比较,MII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周围神经损伤、感染、筋膜间隙综合征、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按Rodriguez-Merchan评价标准:MIIF组优良率(27/28,96%)高于ORIF组(21/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IF治疗肱骨投弹骨折,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损伤小,固定合理,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尾骨切除治疗尾骨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骨切除治疗尾骨骨折脱位梅伟刘宁陈金华刘宝荣母心灵王春萍尾骨骨折脱位较常见,多因直接暴力所致。骶尾部疼痛较重,起坐困难,部分病人可遗留长时间的尾骨痛〔1,2〕。1986年1月~1996年6月,应用尾骨切除治疗尾骨骨折脱位97例,其中资料完整者86例,...  相似文献   

4.
成述昌 《中国骨伤》1992,5(3):12-12
我们收治尾骨骨折和脱位计3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7岁。伤后到入院时间1 h~4 d。骨折按AO分类:A型10例,B型16例,C型4例。其中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技术(MIPPO)治疗的骨干骺端骨折83例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3例,男58例,女25例。年龄23~56(32.5±5.6)岁。左侧52例,右侧31例。胫骨近端骨折21例,胫骨远端骨折62例。合并腓骨骨折67例。开放骨折9例(GustiloⅠ型7例,Ⅱ型2例)。1.2治疗方法开放骨折急诊清创缝合术后给予跟骨牵引,伤后1~7 d后进  相似文献   

7.
尾骨骨折脱位较为常见 ,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大多数效果满意 ,但约有 1/ 4或 1/ 5的病例由于愈合不良或移位较大 ,局部遗留瘢痕组织与纤维连接 ,在坐、行等活动时 ,瘢痕组织中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疼痛 ,甚至长期不能消失 ,一部分病人经封闭治疗疼痛缓解 ,一部分病人遗为顽固性尾骨痛 ,病人十分烦恼而需行尾骨切除术 ,所以初期的良好复位固定至关重要。但以往的外固定常采用胶布固定 ,效果不够确实可靠 ,为此我们自 1996年~2 0 0 0年对 12例尾骨骨折脱位患者 ,采用塑形板作外固定 ,并与同期未作固定治疗的 2 8例尾骨骨折脱位患者就远期疗效及…  相似文献   

8.
康列和  刘文和 《中国骨伤》2007,20(7):477-478
胫腓骨远端骨折在胫腓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由于其创伤解剖的特殊性,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易发生骨不连、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自2001年3月-2004年7月我院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们应用锁定钢板(LCP)微创术式内固定治疗16例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2~78岁。右侧12例,左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干远1/3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MIPO和ORIF治疗的58例胫骨干远1/3骨折患者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的AO分型进行配对,共有15对病例入选.其中男9对,女6对,ORIF组和MIP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1.1、39.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1±4.9)d、(6.5±3.6)d.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总量、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John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ORIF组与MIPO组患者中均无大于5°成角畸形发生.ORIF组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MIPO组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Johnner-Wruhs评分:ORIF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MIPO组优10例,良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总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胫骨干远1/3骨折的治疗,ORIF与MIPO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外侧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30例(31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6.5岁.SandersⅡ型21足,Ⅲ型8足,Ⅳ型2足.采用腓骨尖至第4足跖骨基底的外侧直切口显露,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30例31足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31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切口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25足术后X线片示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恢复满意,6足关节面、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6足,良20足,可5足.结论:跟骨外侧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关节面显露清晰,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哲  高兴福  董丽梅  徐帅 《中国骨伤》2011,24(3):192-194
目的:探索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20套人肩部骨骼标本和10例尸体标本进行基础研究,并用超声引导,在活体上测量、设计,确定了喙突尖至锁骨锥状韧带结节后方骨突连线同锁骨中轴交点的定位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体表标志定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方法,对127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男97例,女30例;年龄19~56岁,平均43岁。新鲜肩锁关节脱位93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67例,Ⅳ型11例,Ⅴ型15例;新鲜锁骨远端骨折34例,均合并喙锁韧带断裂。手术时间在伤后1~8d,疗效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固定后,早期均完全复位。随访113例,时间13~15个月,平均14个月。9例螺钉在30d内出现轻度松动,位置仍可接受,功能恢复良好。7例并发肩周炎,半年后恢复。UCLA肩关节评分总平均分(32.0±4.7)分。优87例,良20例,可6例。结论:本方法具有创伤微小、费用低廉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1例67侧Tile C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18例;年龄11~71岁,平均36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CI型51例,其中C11型22例,C12型8例,C13型21例;C2型4例;C3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前方显露耻骨上支复位并在髂前上棘处开窗固定;后方采用沿髂后上棘的斜形切口暴露骨盆后环.评估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前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平均分别为49 min、76 mL;而后侧入路手术平均分别为63 min、227 mL. 61例患者术后获12~ 53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根据Matta和Tornetta提出的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58侧(86.6%),良7侧(10.4%),一般2侧(3 0%).64侧骨折于术后12周获愈合,另3侧骨折于术后6个月获愈合.49例(80.3%)患者恢复伤前工作和生活,8例(13.1%)轻度步态异常但工作等正常,4例(6.6%)步态明显异常但尚能胜任普通体力工作.本组患者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 结论 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和固定的方法,在不需要暴露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对Tile C型骨盆骨折进行良好的显露和安全、稳定的固定,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03例(103足)跟骨骨折患者分别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微创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及CT影像,对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03足术后总体疗效优良率为79.61%。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71足中,优9足,良47足,可13足,差2足,优良率为78.87%。外侧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32足中,优5足,良21足,可6足,优良率为81.25%。结论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较牢靠,适用于关节面较为粉碎的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至2008年共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岁。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腓骨,胫骨较大骨块用撬拨法复位,恢复踝穴位置及下肢力线后再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及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12个月。48例均骨性愈合,按Johner-Wrubs评定标准(从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度及是否伴神经血管损伤等方面评定):优3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95.8%。结论:微创固定具有操作简易,软组织损伤少,固定可靠的优点,并能最大限度保护骨膜,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至2007年,采用自制锁骨骨折复位钳,经皮复位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锁骨中1/3骨折,男15例,女7例,年龄36~48岁。骨折类型:横形5例,斜形7例,粉碎性10例。均属新鲜闭合性骨折且未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损伤,致伤因素均为摔伤。  相似文献   

17.
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应用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应用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3~48岁,平均39.5岁;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伤3例。双侧寰椎前弓骨折(前1/2 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 Ⅰ)3例,单侧寰椎前后弓双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Ⅱ)3例,双侧寰椎前后弓双骨折伴单侧侧块骨折(Landells typeⅢ)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时间为98min(80~140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100~300ml);平均透视时间55s;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损伤和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复查X线片及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结论:经口咽入路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钢板重建寰椎前环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一种可靠及安全的方法。它既保持了寰枢关节的旋转运动功能,同时又恢复了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内固定治疗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术前经骨盆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分型后,于伤后5~20d手术,平均9.5d。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190~29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1300~3000ml,平均1800ml。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于3周后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0±8.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Aubingne和Postel临床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C1型AO/ASIF分型的髋臼骨折,采用后上后前的顺序进行序贯复位技术,手术流程满意,对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姬中毅  叶俊强  何汉京 《中国骨伤》2007,20(10):583-584
目的:探讨儿童骨折的特殊性,对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32例儿童骨折病例,男107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8·3岁。粉碎性骨折60例,横断骨折34例,斜形骨折29例,螺旋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44例;新鲜骨折123例,骨折4周内9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3例57处。结果:1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5年,平均1·32年。根据评定标准:优良129例,差3例(1例严重肘内翻畸形,1例膝关节屈伸部分受限,1例术后2年余患肢增长12·5mm)。术后创面感染13例,合并肺炎5例。结论:儿童不稳定性骨折适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疗效可靠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和评价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微创治疗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4~56岁,平均40.3岁.术前常规摄片、CT扫描确定骨折类型和关节面受累情况.于伤后平均4 d(3~6 d)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结合锁定板及经皮螺钉固定.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获随访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平均术后10周(8~12周)骨折获愈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从术前平均13.4°±3 4°改善至2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P<0.001);Gissane角从术前平均88.1°±7.6°善至11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4,P<0.001).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平均疼痛VAS评分为(1.5±1.7)分,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4.2±5.9)分,平均SF-36评分为(79.5±8.1)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相对简单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在获得关节面直接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避免和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