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艳幸  赵庆安  章奕 《中国骨伤》2008,21(10):795-795
患者,女,50岁.不明原因出现右小腿后外侧及足背麻木疼痛20d.侧卧位及劳累后加重.查体:L4.5、L5S1右侧间隙深压痛、叩击痛并伴右下肢及足背放射痛,右足背感觉迟钝,右<足,母背伸力减弱,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不典型.  相似文献   

2.
3.
刁志君  姜宏  刘锦涛 《中国骨伤》2018,31(4):386-390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可通过降解自身衰老物质而维持细胞稳定,且可被高度诱导,自噬对细胞的降解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是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机制之一,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自噬又广泛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并延缓了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同时细胞自噬可潜在性诱导重吸收现象的发生。细胞自噬的研究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意义重大,对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应重视细胞自噬在重吸收现象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进行综述。指出以往传统认为的需积极考虑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巨大型、破裂型和游离型重吸收的几率大,存在因重吸收而致症状缓解的可能。对于初发上述类型椎间盘突出,如患者症状不重,或者症状可耐受,且有充足休养时间,可尝试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神经症状加重或马尾神经综合征,则需积极考虑手术。腰椎间盘重吸收最短可在2个月内发生,作为手术依据的影像资料距离手术时间不宜超过这个期限。对重吸收的机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祥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453-455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除手术治疗外,还可经保守治疗使突出组织重吸收,从而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是指:在没有化学溶核和外科干预情况下,突出组织自发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随着影像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此现象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相关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28岁,主诉间断腰痛半年,就诊3 d前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于2017年6月14日收住入院。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存在,腰椎前屈10°、后伸0°,左右侧屈、旋转约20°;L4~5右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右20°(+),左80°(-);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减弱,踝反射正常;髌阵挛、踝阵挛  相似文献   

7.
张大勇  李重茂 《中国骨伤》2002,15(8):483-484
1 病例介绍病例 1,女 ,4 8岁 ,农民。因腰扭伤疼痛向右下肢放射痛3年来院就诊。体格检查 :腰生理弯曲变直 ,L3 ,4、L4,5右旁叩痛阳性 ,右直腿抬高试验 2 0°阳性 ,右足下垂 ,右膝反射消失 ,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 ,右大腿外及右小腿前内侧和右小腿外及右足背皮肤感觉麻木。CT检查示 :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 ,L3 ,4未见椎间盘突出。腰椎管造影X线片示 :L4,5椎间隙严重变窄 ,平齐第 4腰椎右侧椎管内组织及腰 4和腰 5右侧神经根明显压迫影像 ,造影剂充盈缺损 (图 1)。诊断为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上移伴高位神经压迫。施行L4,5后路右侧…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2010-2012
<正>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spontaneous resorption/regress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未经手术治疗或侵入性治疗而发生的突出髓核自发性消失或明显缩小。随着CT和MRI的普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也有学者对重吸收的特点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期待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韩松  姜宏 《颈腰痛杂志》2012,(2):145-146
1984年Guinto等首先发表文章报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髓核组织的自然吸收并通过CT检查证实,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吸收(resorption)。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病例报道大多为成年患者,关于青少年患者的报道见之较少。我院于2010-2011年发现2例21周岁以下青少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后髓核重吸收,  相似文献   

1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介绍本院1995 年6 月~1998 年12 月间手术治疗的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手术方式为患侧关节突切除术式,以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984 年制定的腰痛患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3 例病人术后症状体征全部解除,平均随访15 年,效果优良,无腰椎失稳之表现。结论:患侧关节突切除术式暴露清楚,易于减压,近期观察,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亦不相同。作者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对于椎弓根的位置有关,故依此将其分两型。Ⅰ型:突出椎间盘向头侧移位至椎弓根下缘;Ⅱ型:椎间盘向外侧突出为主伴有轻微的头侧移位。又根据是否合并后外侧突出,将每型分为a、b两个亚型。a:单纯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突出;b:合并有后外侧突出。按此分型,本组23例中,Ⅰa型8例、Ⅰb型2例,Ⅱa型7例、Ⅱb型6例。Ⅰ型组病情重,保守治疗效果差,均需手术治疗;Ⅱ型组病情较轻,甚至无症状,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愈。故建议对Ⅰ型病例积极手术治疗,Ⅱ型病例宜先予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予手术。本组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12例,结果表明本法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病例。但对Ⅱb型以椎间盘后外侧突出为主的病例,仍可采用椎板与部分关节突切除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少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变,缺乏特异性,易于造成漏诊或误诊。1998年3月至2002年6月我院共诊治此病35例,占同期椎间盘突出症的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力平 《中国骨伤》2009,22(10):777-778
从病位与临床表现可见,腰推间盘突出症的证候归属于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病变,经络辨证分别为属督脉血瘀证、胆经湿热证、膀胱经风寒湿阻证、肾阳亏虚证,临床中可使用经络辨证指导推拿、针灸、内服中药等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相应体征及MR或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的LDH,采用规范化非手术治疗,经规范化保守治疗无效者选用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tly,EMG)检查,旨在探讨肌电图变化与治  相似文献   

15.
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顺性分析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2例.男171例,女71例:年龄19—71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48例术前行MR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3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05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1例。结果:术后1-6d下床活动,平均2.2d,术后住院3~12d.平均5.2乱切口浅层感染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平均3.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恢复原工作率52.4%,接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83例、良44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94%。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经卧床制动、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或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也有人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常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因患病率高,手术开展较为普及,关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报导也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我们将1993年2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中所发生的74例早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手术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8.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化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影像学诊断的迅速发展,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大大增加,从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对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50例,现将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13年5月,对16例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38.6岁;L3,41例,L4,510例,L_5S_15例。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20~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好4例,未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显微减压术适宜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与有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突出、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120例,按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分为2组,每组按CT病理分型分3组,年龄20-59岁,平均38.5岁,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椎间盘分布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对各组评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CT值由X线断层扫描测定,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④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在SI、CT值、CT评分、硬膜囊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隐窝上口宽度、盘黄韧带前间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类型不一定与临床症状存在必然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压迫程度无正比关系;②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