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濛  严晓鸥 《上海护理》2013,13(4):86-87
婴幼儿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5%~12.0%,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婴幼儿血管瘤常在新生儿期出现,然后进入增生期,1岁左右停止生长进入缓慢消退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特殊部位婴幼儿血管瘤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0例患儿肿物消退,5例控制生长;伴发功能障碍的患儿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蔡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但需在治疗前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密切观察患儿服药期间的临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颈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17例颈部巨大血管瘤患儿,所有患儿接受了TACE治疗,且在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普萘洛尔。门诊及影像学随访2月到1年,血管瘤体积的减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定义为有效。结果:15名患儿经历1次TACE治疗,2名合并KMP(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患儿术后第2月进行第二次TACE治疗。12名患儿血管瘤完全吸收,3名患儿血管瘤体积减小大于50%,2名患儿血管瘤体积减小小于50%。结论:TAC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颈部巨大血管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为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一半左右可以自行消退 ,不能消退可持续发展 ;若位于体表可严重损毁容貌 ,在深部肌肉或脏器则可影响功能 ,若溃破还可引起出血 ,感染及溃疡 ,其治疗效果不佳。本院自 1991年 11月至 1998年 12月应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 (BLMA5-D)与32 磷胶体加地塞米松 ( 32 P -D)共治疗经外院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或未愈婴幼儿的血管瘤病人 10 7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1例 ,女 76例 ,年龄 3个月至 8岁 ,中位年龄 4岁 ,病程 2个月至 8年。临床类型 :毛细血管瘤 13例 …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它具有在婴儿期快速生长的特点,能破坏周围组织,在人体特殊部位能造成容颜缺损、功能障碍、甚至毁容.虽然它具有自然消退的特性,但至今尚无具体的临床指征以确定哪些患儿、哪种血管瘤能完全自然消退,不需治疗,而哪些患儿的血管瘤需早期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真性血管瘤(杨梅状、海绵状及混合性血管瘤),尤其对增生期大型血管瘤有见效快、不良反应代的特点,有效率达93.8%,既能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促进消退,又能保持美观。我院血管瘤专科门诊1991年-2005年,采用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真性血管瘤患儿40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5%~12.0%,新生儿期发病率为1.1%~2.6%,婴幼儿期发病率为10%~12%,在体重<1000 g的早产儿中发病率高达30%,男女比例为1:2 ~5[1].婴幼儿血管瘤有自限性特点,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少数发展迅速,特殊部位及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为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一半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不能消退可持续发展;若位于体表可严重损毁容貌,在深部肌肉或脏器则可影响功能,若溃破还可引起出血,感染及溃疡,其治疗效果不佳。本院自1991年11月至1998年12月应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BLMA5-D)与32磷胶体加地塞米松(32P-D)共治疗经外院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或未愈婴幼儿的血管瘤病人10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属于先天发育畸形,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头颈颌面部,故可直接影响患儿面容美观及功能。虽然85%~90%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但某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影响患儿及家长心理,影响患儿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而临床上血管瘤的治疗方法颇多,如口服激素、普萘洛尔,硬化剂注射,平阳霉素注射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组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对照组血管瘤患儿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机体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9.7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1.21%,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5%(P0.05);两组血管瘤患儿经不同药物治疗后,BUN、ALT、AST等肝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显著提高患儿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头颈部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头颈部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初始治疗剂量为1 mg/(kg·d)(≤3个月)或1.5 mg/(kg·d)(3个月),维持剂量不超过2 mg/(kg·d)。治疗期间观察血管瘤病变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以及睡眠紊乱等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儿服药48 h内,75.06%的患儿病变均可见不同程度缩小,色泽变浅,表面张力减小,至出院有效率可达95.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3%,其中以血压降低发生率最高。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头颈部婴幼儿血管瘤短期有效性较高,可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1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第1天0.5 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及以后2 mg/(kg·d),均分3次餐后口服,住院服药6~8d,如无明显异常反应,出院继续服药4个月,减量停药,随访.观察瘤体大小、色泽变化,服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有无复发等指标.结果:初始服药平均年龄为5.7个月(2.2 ~ 9.2个月),停止服药的平均年龄为11.2个月(6.2~22.3个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8 h后瘤体颜色即开始变淡,体积有所缩小.1周后瘤体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0.47%(19/21).服药4个月后,部分完全消退,总有效率达95.23%(20/21).2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1个月痊愈.共4例观察到不良反应(19%):1例患儿服药后出现腹泻,1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患儿有出汗增多现象,其余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药随访半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可考虑应用于有治疗指征的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其不良反应目前发现较少,但仍需扩大观察例数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正婴幼儿血管瘤是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近10%[1]。大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无需治疗;但声门下血管瘤由于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可危及生命,需给予积极的处理。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全身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硬化剂(如平阳霉素)、激光和开放性手术等,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后遗症[2]。普萘洛尔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多项研究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应用普萘洛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服用普萘洛尔治疗是有效的,经精心护理与观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正确地、准确地用药,用药后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重视对家长的健康指导,有利于患儿顺利地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婴幼儿血管瘤治疗决策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普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治疗效果更好,用药安全性更高,患儿的临床指标改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是皮肤中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之一,以婴幼儿多见,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好发于头面部,约占60%。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其局限性。1998年7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平阳霉紊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6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13,27(21):2287-2288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卫生经济学与其存在着更加千丝万缕的联系。卫生服务的价格无疑成为医疗改革的金指标。血管瘤为好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而随着血管瘤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治疗目标的不断提高,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明显,方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是皮肤中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之一,以婴幼儿多见,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好发于头面部,约占60%。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其局限性。1998年7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6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婴幼儿365例,男111例,女254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223例占61.1%,海绵状血管瘤92例占25.2%,混合性血管瘤50例占13.7%。瘤体位于头面部277例,颈部23例,口咽部10例,胸前区23例,上腹部19例,背部10例,手指间3例。瘤体面积最小1cm×1cm,最大3cm×5cm。2.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消退后远期皮肤改变的情况,探讨不同皮肤后遗症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671例深部型及混合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随访,统计总结血管瘤消退后的皮肤情况。结果最终收取280例有随访照片的患儿,消退后的正常皮肤率为396%。在瘤体消退后皮肤残留外观改变的事件中,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最高(343%),纤维脂肪残余次之(236%),皮肤皱褶及疤痕发生率较低(86%及10%)。卡方检验证实,混合型瘤体消退后正常皮肤率(307%)显著低于深部型(617%)。结论局部隆起的婴幼儿血管瘤,消退后完全恢复为正常皮肤的概率较低,可对患儿造成永久性的外观改变。瘤体的类型可能影响最终消退后的皮肤外观,但相关因素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