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医问药》2010,(2):32-33
在《水浒传》、《醒世姻缘传》和其他古典小说中,我们常常见到绿林好汉利用蒙汗药索取钱财的行为。对这一神奇的药物,不少人认为纯系无稽之谈。其实,古人对蒙汗药早就有过存疑和研究,并力图解开蒙汗药的谜底。他们的辛勤劳动是弥足珍贵的。查核古籍,蒙汗药的构成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小说早有关于“蒙汗药”的描述。例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节,梁山好汉就是用“蒙汗药”迷倒了押送生辰纲的兵士,而劫走金银珠宝。其他史籍也不乏记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常提到“蒙汗药”。将“蒙汗药”下在酒中人吃后立刻昏迷,甚至“加以刀斧亦不知”,绿林好汉用“蒙汗药”麻翻公差救出兄弟;或蒙倒客人搞“特殊买卖”。从现在的观点看,这“蒙汗药”就是麻醉药。  相似文献   

4.
蒙汗药揭秘     
据《新民晚报》近日报道,一河南籍的崔姓“蒙汗大盗”,利用“蒙汗药”抢劫作案50多起,后终被公安人员擒获。实际上,类似这样使用“蒙汗药”作案的不法之徒,在各地都时有出现。另据报道,去年年底,苏北某镇一陈姓木匠从邮电所领到其儿子从广东打工寄来的100元现金。被一歹徒觉察后,便尾随其后,主动搭话,并“客气”地递上一支香烟,给他打火点着。陈师傅吸上烟后,神志很快恍惚懵懂,在歹徒的导示下,顺从地把钱全部交出,待他清醒后,歹徒早已逃之夭夭。 其实,歹徒使用的蒙汗药就是一种麻醉中药  相似文献   

5.
蒙汗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有关资料,指出蒙汗药即暝眩药,因音同错写而成。医疗用蒙汗药多以曼陀罗花组成复方,小说、戏曲所指之蒙汗药系曼陀罗花末。列举了其组成与应用简况,并对其“解”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蒙汗药"一词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之谜的蒙汗药,为何以“蒙汗”两字命名,前贤多从单韵学角度给予解释,本文依据历代蒙汗药方中曼陀罗花为主要药物这一史实,从药理与生理角度对“蒙汗”二字提出新见,认为“蒙汗药”的“蒙汗”二字是古人对服食以曼陀罗(花)为主要成分的蒙汗药后,人体汗腺受到抑制,汗蒙而不发这种生理现象有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研究员编著的《药林外史》,该书荟萃了作者多年从事中药历史研究的心得,展示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书中简要清晰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本草文献发展的源流、中药学术主题与学风的演变、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本草插图的演变等内容,同时还涉及了中药功效发致的多种来源、本草与文学和美术的关系、历史不同药王以及古代蒙汗药等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中和"之"中"字源自古代甲骨文,是旗帜的象形,"和"字源自吹奏乐器的象形,延伸均有"节制"之意。"中和"是儒家修身治世的核心思想,在《周易》《论语》《中庸》中皆有充分阐释与应用。这一思想延伸至《内经》,"中和"思想也成为《内经》之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建立的基础,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积聚、疟母等相关病症的病机、治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宿邪缓攻等治络大法。至清代,随着温病学的发展,许多温病学家提出新的络病理论,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主客交》中提出了络病"主客交"理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了"久病入络"理论,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中提出了"初病在络"理论,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提出"主客浑受在厥阴"理论等。在这些温病学家的努力下,络病理论不断完善,成为论治疾病的新的理论认识,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为络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该书内容广博,其中记载有病症名词60余个,且大量出现在同时期或之后的中医古籍中。通过对其中"痏""■""疛"三个病症名词的探讨,考证其字义,确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探究当时疾病的病因,并与《内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痏,在《吕氏春秋》中作"痟",意为痟瘦,在《内经》中有三种含义:针孔;针刺的次数;穴位。■,在《吕氏春秋》中意为目眵,且首见于《吕氏春秋》,在《内经》中未出现。疛,在《吕氏春秋》中意为腹疾,在《内经》中未出现,而是直接用"腹满""腹胀""腹痛""腹胀满"等词表示,意义指代更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临证指南医案》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与《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思想一脉相承,依据患者个体因素,并结合四时岁气的变化立法遣方,将其运用至临床实践,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的诸多验案中得以体现。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其中"方合岁气体质调理"理论在临床辨证、用药施治、指导养生防病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为现代临证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出"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出"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共有15个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整理《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含义,以发现《内经》中络及络病的内涵。[方法]利用电子文本,在《黄帝内经》中摘取含有"络"字的内容,将"络"及其相关词组结合注家的注释进行分类,从词性、词义、医理等方面分析归纳《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的含义。[结果]《素问》中共有40篇含有"络"字,共现170次。在《灵枢》共有39篇含有"络"字,共现161次,合计331次。"络"以单音节词出现共计80次。根据词组的含义将含"络"词组分为四类:解剖类、生理类、病理类、其他。[结论]"络"以单音节词形式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少,词性为名词或动词,词义常表络脉或联络的含义。络以词组形式出现的频次较多,词性为名词。"络"在《内经》中指细小的血府,它虽只一次提到"络病"之词,但对其病因、病机与诊治均较详细地论述,确为络病认识之源。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经过二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今的医疗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书籍和文献查阅,了解诸位医家和存者的观点,系统的阐述从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和《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联系和发展过程。虽然在同一个坟墓中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且标题相似,但内容上《阴阳十一脉灸经》相对更接近于《灵枢·经脉》的内容;《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与《黄帝内经》中的经络有关联,但"六经辨证"的发展不单单只来源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新二版针灸学》中可能存在的美不中足之处,以利于"第3版修订提高"。[方法]认真阅读全书,参阅《神应经》、《针灸大成》、《内经》等相关书籍,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结果]在《新二版针灸学》中发现7处有待商榷的地方。[结论]尽管在本书中存在着少许排印校对上的错误,但本教材仍不失为"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教材"。而本文所述纯属一已之见,仅供专家与读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本刊采用"浅标引",即标引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论著类文章一般每篇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和《中医药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关键词组配,例如,有关食管异物的文章标引关键词,而在《MeSH》中无"食管异物"一词,则可用《MeSH》中列有的"食管"和"异物"两个关键词分别列出。②如果无法组配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关键词,例如"五硫化物"(《MeSH》中无),则标"硫化物类"(《MeSH》中有)。③必要时,可适当地应用自由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诊理论。  相似文献   

18.
1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 进入21世纪,《药物化学》学科将在诸多学科中处于主要位置,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面临着从"仿制体制"向"创制体制"的转变.根据《药物化学》中关于药物设计的理论,寻找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合成或半合成药物,是投资少见效快的研究与开发新药的最佳途径[1].学好《药物化学》,要具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反应》、《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  相似文献   

19.
《针灸医籍选读》(9版)精选和释义了《黄帝内经》的很多经典篇章,为师生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的篇章发现,《针灸医籍选读》(9版)中《黄帝内经》选中存在个别字词的印刷错误、部分释义值得商榷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无针左右""其死也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的"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荥输治外经",《灵枢?寿夭刚柔》中的"刺卫者出气",《灵枢?终始》中的"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灵枢?四时气》中的"五十九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的"五虚勿近,五实勿远"等存在注释不够严谨,与相关的原文、按语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旨.  相似文献   

20.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系其为补充《备急千金要方》而作,全书30卷。《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妇人方"三卷,《千金翼方》将"妇人"内容增至四卷,且两书皆将"妇人"卷置于众病之首,足见孙思邈对妇科的重视。本文对两书"妇人"卷的篇目和内容进行了比较,两书相同篇目13个,《千金翼方》新增篇目12个,两书相同篇目与新增篇目内容又有同有异;《千金翼方》重复《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228首,新增方119首;另外篇目分类亦有调整,如"产后心闷"篇中4首方皆选自《千金要方》"产难"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