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患者共38例。其中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26例,经腹直肌旁人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例,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9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平均7.2分降至1.8分(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E级,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100%,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脊柱结核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麻木,2例患者出现窦道。结论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3月采用侧前路病灶清除、同侧自体髂骨植骨和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11例,其中L5 5例,S1 3例,L5~S1 3例。持续性腰痛8例,伴单侧下肢放射痛6例,单侧下肢肌力和痛、触觉减退5例。结果:术中无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基本消失:5例下肢肌力和痛、触觉减退者,4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4例术后2~7d出现腹胀不适,1例出现逆行射精。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钉棒折断、松动等并发症,9例随访1年以上者无结核复发。结论: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严重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严重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治疗的严重腰骶段结核 18例。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4 2岁。病变部位 L5~S1 2例 ,L4 ~ S1 6例 ,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 2周以上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2 6 0 min,平均失血量 12 0 0 m L。创口全部愈合。随访 16例 ,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植骨块无滑脱 ,骨性融合时间 6个月 ,无内固定松动 ,无腰痛及功能受限 ,无病灶复发。 1例因术中植骨块嵌入骶管压迫神经致足下垂 ,随访时未见恢复。结论 严重腰骶段结核应手术治疗 ,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方法疗效确切 ,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后路采用AF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8例,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40例,后路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钛网植骨27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术中失血量750~2 100 ml。术中无大血管、硬脊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前路切口感染1例,脊神经根激惹1例,交感神经激惹1例,均在3个月内恢复。75例均获随访,时间20~60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为91.5%,术后1年为10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6例均恢复至D级,C、D级37例均恢复至E级。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术前经过充分准备,以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化疗)为基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9例胸腰椎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前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椎体间植骨,椎体侧前方单钉棒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16~48个月,平均27.3个月。8例1次治愈;1例复发并窦道形成,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治愈。术后3~5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17.3°±4.4°,终末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3.4°±2.2°。CT证实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生植骨块或内固定松动移位。6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超长节段相邻多椎体结核病变范围广,侵犯椎体多、破坏重,脊柱稳定性差。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钉棒内固定具有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达到早期安全功能锻炼及降低总体医疗费用等优点,为该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和优点。方法:总结1996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42例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0例疼痛消失、2例腰痛减轻。30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1例内固定于术后1.5年松动、另1例内固定于术后2年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是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移位而促进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床上活动不受限,便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西藏高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62例藏族胸腰椎结核患者,4例采用单纯抗结核化疗;8例单纯病灶清除+椎板植骨融合术;16例胸椎结核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5例T10~L1结核采用经胸腔、腹膜后病灶清除+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24例经腹膜外前路病灶清除+椎体次全或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其中9例行对侧腰大肌脓肿清除;5例L5~S2结核采用经后路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其中2例二次行经腹腔病灶清除术+椎体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进行随访15~36个月,随访1年时,患者无症状,体温正常。CT:病灶融合,无明显死骨、脓肿。单纯化疗者,治疗费用最低,后凸畸形存在;单纯病灶清除+椎板植骨病例,无需输血,治疗费用较低,后凸畸形存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病例,治疗费用较高,术中需要输血。除了11例腰椎和骶椎结核病例,因存在对侧腰大肌脓肿,骶椎前方脓肿,而行二次手术,胸椎和大部分腰椎结核病例能一次完成手术,住院时间短,畸形矫正完全。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效果较好,但对于经济条件差、无供血、患者不同意手术、器械不配套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骶椎结核10例,术后抗痨治疗。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1-4年,植骨块均在4—6个月融合,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发生,所有患者腰痛、下肢麻痛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一种稳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51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24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27例)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是较佳的选择;累及多个椎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29例腰椎结核病例;其中L1、2节段4例,L2、3节段7例,L3、4节段10例,L4、5节段8例;有14例伴有程度不等的脊髓神经损伤;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21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二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8例。[结果]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窦道形成及继发性感染;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6例,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腰痛症状完全缓解17例,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5例残留轻腰痛,4例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自理;至最后一次随访X线片显示后凸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术后6个月内植骨全部骨性愈合,结核病无复发,钉棒无松动断裂。[结论]在严格化疗的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加一期或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腰骶部结核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外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Ⅰ期内固定联合前路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后入路行病灶清除并植骨治疗腰骶部多节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骶部多节段结核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47.0±13.9)岁。病变累及节段:L_4-S_112例,L_4-S_21例,L_3-S_12例。5例患者有神经根性症状,2例有马尾压迫症状。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前路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外手术入路行L_(4,5),L_5S_1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切口长度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行腰椎CT及MRI检查观察植骨融合及病灶吸收情况,定期复查血沉、CRP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0±2.73)个月。术后腰骶部疼痛症状均得到改善,钉棒系统无松动、断裂,植骨块无松动,前后路手术时间210~250 min,平均(231.0±12.1)min;出血量320~705 ml,平均(495.0±130.3)ml;手术切口15~21 cm,平均(16.4±3.4)cm,其中倒L形切口延长部分长度为6~9 cm,平均(7.1±2.6)cm。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4~40 h,平均(24.1±7.4)h。末次随访植骨均获得融合,脊髓症状得到恢复,血沉、CRP均正常,停药3个月后无反复。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前路改良倒L形切口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部多节段结核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该术式较传统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解剖显露清楚、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4岁;病程4~17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单纯腰痛2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13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病灶部位:L4.58例,L54例,LS16例.术前腰骶角15°~27°,血沉45~93 mm/h.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应用腰骶角测量、血沉检测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14 ~2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出血量400~800 ml,术中1例发生髂静脉损伤,术后4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胀,无脊髓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腰腿痛症状均消失,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X线、CT检查显示18例患者于术后9~13个月植骨融合,腰骶角和血沉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腰骶结核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腰骶段结核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L5~S3腰骶椎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112例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C级31例,D级32例,E级49例。病灶涉及L5、S1节段66例, L4、L5、S1多节段32例,L5~S1、S2节段14例。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纯后路组(41例),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单纯前路组(38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前路联合组(33例),后路钉棒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并定期随访,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结核活动、植骨块融合、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后前路联合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2) min,(140±18) min,(180±18) min,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术前生存质量总评分得分低(55.54±9.23),经过外科+药物治疗后,生存质量总评分85.42±9.98,躯体维度、心理维度及社会维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腰骶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复发3例,内固定松动2例,断裂1例,经再次手术痊愈,植骨融合。 结论 腰骶部结核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外科干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积极手术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分析患者MRI、CT特点,根据病灶位置选择病灶清理的手术入路,根据骨性结构破坏程度和解剖特点,合理选择有效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骶区结核前路手术的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2年11月因腰骶区结核在本院行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8个病例,记录手术中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术后结核病灶复发、植骨融合率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2例发生术中髂腰静脉损伤,3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形成窦道,所有病例术后平均10个月植骨融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发症。结论腰骶区结核前路手术要防范血管神经损伤,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内固定应用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价值及应用方式.方法对26例患者采用4种不同术式:①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经椎弓根内固定;②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③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钢板内固定;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单钉棍系统内固定.结果经过12个月以上的观察,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突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彻底清除病灶,合理的使用内固定,能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Lan X  Xu J  Liu X  Ge B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0):1176-117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腰骶椎结核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8~65岁,平均48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下腰痛。病变节段:L4、5 3例,L5、S1 8例,L4~S1 5例。腰骶角18~32°,平均2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15~55 mm/1 h,平均25 mm/1 h。术后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结核病灶无复发,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术前下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消失。X线片检查示,患者均于术后8~12个月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16~31°,平均21°。结论经腹膜外前方入路暴露腰骶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病灶清除后行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工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均采用工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腰髂间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病变范围为L4-S2,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877(45.9±9.1)岁。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B级2例,C级17例,D级12例。分析手术前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分级、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024(16.0±3.1)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皮下积液,经换药治愈。余30例患者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结核复发。所有患者获治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均成功,平均融合时间(4.7±1.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ESR、CRP均正常,VAS评分为(1.92±0.57)分,低于术前的(6.13±1.21)分;ASIA分级C级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下颈椎结核.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5例下颈椎结核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记录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