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腧穴"胃病方"的针刺信号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延髓和下丘脑中的传导途径。方法:将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胃病方组4组,每组10只。造模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胃病方组取内关、中脘和足三里,针刺入穴位后施以疏密波,频率10 Hz~30 Hz,电流强度以大鼠肢体微颤为宜。电针20 min,电针治疗结束1 h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延髓和下丘脑的c-fos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胃病方治疗后,延髓和下丘脑中c-fos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增多。结论:腧穴"胃病方"在针灸刺激后,c-fos阳性细胞在延髓的孤束核、三叉神经背核及背侧网状亚核等核团和下丘脑背外侧区表达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腧穴"胃病方"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阿司匹林灌胃制备胃黏膜损伤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只抓取,不做其他处理;治疗组取"内关""、中脘"和"足三里",电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3 d。治疗结束后,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取大鼠胃黏膜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UI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UI降低、HSP70表达上调(P<0.01),炎细胞浸润减少(P<0.05)。结论:电针腧穴"胃病方"保护黏膜、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SP70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腧穴解郁方是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燕平教授在数十年针灸临床工作中研制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通过对临床中运用腧穴解郁方(百会、神门、太冲)配合相应方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来探讨其实用性,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李本科 《中外医疗》2016,(12):168-169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胃病腧穴配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胃病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针刺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行针刺腧穴配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4.043,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结论利用针刺治疗胃病腧穴配伍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补益脾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152 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奥美拉唑)、研究组(奥美拉唑+补益脾胃方),各 76 例。 结果 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Akt(胃粘膜组织蛋白激酶)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奥美拉唑+补益脾胃方能够更好的控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适当加减,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全部患者用药期间忌腌卤食品,忌生冷食物及酒类;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加重或复发。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片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经内镜和病理组织活检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观察组服用多潘立酮片和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1.8%,前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在治疗前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潘立酮对治疗慢性胃炎有明显的效果,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8.
杨志国 《中外医疗》2012,31(25):119+121-119,12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0年间收治的7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组79例慢性胃炎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显效7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影响慢性胃炎发病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缓解和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观察组用药多潘立酮,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胃病方(足三里+中脘+内关)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炎性微环境的调控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最佳留针时间及时效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治疗1、2、3、4、5、6组(分别留针30 s、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共8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模型,按Guth法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与针刺治疗1、2、3组比较,针刺治疗4、5、6组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浆中内皮素(E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含量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留针能更有效地修复大鼠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相关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62-165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水平,对比胃动力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CRP、IL-8、s IgA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RP、IL-8、s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窦收缩幅度、胃收缩频率均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胃泌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窦收缩幅度、胃收缩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可提高总有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RP、IL-8、sIgA水平的合理调节、胃动力情况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双龙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398-399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蒙药消食十味丸、顺气十三味丸、六味安消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以蒙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陈振文 《甘肃医药》2014,33(2):105-106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卫生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有果胶铋、维酶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98,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改善疼痛等方面的差别。方法运用10 Hz、100 Hz电针各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疼痛程度均有较好的改善,自身前后对照均有显著性意义;2组间疼痛程度改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0 Hz低频电针组疼痛程度改善优于100 Hz高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发病率高,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 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其他如胆汁、胰液反流、酗酒、服用NSAID、某些刺激性食物有关.其中以胃黏膜Hp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司远萍,宋跃进(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4)指导丁文正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我们用半夏泻心汤治疗126例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情况简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释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诊疗经验及理论依据,以期为针灸治疗SFC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围绕SFC的病因病机,详述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选穴、配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从调节“三焦、脾胃、肝肺”的气机升降,扶阳益气,增水行舟以及现代解剖学理论四个方面,对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思路及依据进行剖析,并结合验案进行佐证。[结果] 火针疗法治疗SFC,主穴为腧穴“肠病方”(即中脘、天枢、上巨虚);配穴为至阳、肝俞、脾俞、大肠俞、支沟、照海;采用募合、俞募配伍,选穴精当、配伍合理;同时结合了火针的“温通”作用,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所举案例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证为阳虚型,治疗选取主穴为腧穴“肠病方”,配至阳、肝俞、大肠俞,调畅气机,升清降浊、通腑导滞;配照海、支沟以增水行舟,整体通调,效果良好。[结论] 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根据病理学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萎缩性、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HP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胃炎HP的检出率平均为64.8%,慢性活动性胃炎95%以上可检出HP,而对于HP的治疗多采有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例如:枸橼酸铋钾等铋剂 两种抗生素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 两种抗生素,临床上都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慢性胃炎患者症状时好时坏,疗效不佳的情况。笔者认为:在认为HP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的同时,忽视了免疫因素在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中心研制的纯中药复方片剂——胃肠宝,在用HP根除治疗以及在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