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科自1999—04开展内镜诊治胆胰系统疾病以来,对66例患者有胆胰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内镜的诊断或治疗。其中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nogracle Cholanyiopan—creatiography,ERCP)55例,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o Papillotomy,EPT或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11例,当即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42007年12月行LTCBDE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05min;术中出血20-100ml;无出血、胆管损伤、腹腔脓肿等并发症;15例恢复良好,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引流后愈合。术后40d左右拨管,发现残余结石2例,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石,无胆道狭窄、梗阻及胆管炎症状和结石复发。结论:LTCBDE可达到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微创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检查和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网篮取石、网篮机械碎石后网篮或/和球囊取出结石碎片、球囊取石并球囊清理胆道;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引流等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ERCP检查发现结石显影120例,敏感性为93.8%,较腹部超声(BUS)检出率(80.5%)明显增高(P〈0.05)。插管成功率96.1%,一次性取石干净89例;68例次行EST后取石网篮取石,26例行网篮碎石后取石,22例行EST后取石球囊取石,7例先行ENBD后择期取石。取石后行ENBD 14例次,行塑料支架植入引流术2例。平均住院(5.8±1.1)d,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经复查结石均取尽。ERCP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5.4%),其中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4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电解质紊乱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例,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ERCP及其相关技术是胆总管结石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开展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胆管取石术以来,国内外已广泛将其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外科剖腹手术治疗,且有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1、2],深受医生及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86),联合组在EST小切口(5 mm)基础上行EPBD治疗,EST组切口在10 mm左右。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结石一次性取净率联合组(95.3%)与对照组(96.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联合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2.3%)(P<0.05),但胆管损伤及出血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EST联合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管损伤和出血,但易并发胰腺炎,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治疗性ERCP因创伤小、并发症少,部分替代了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terotomy,EST)和内镜下气囊扩张取石术(Endoscopic Ballon Dilation,EBD)。我院近年对90例CBDS患者分别行EST、EBD,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应用食管型柱状大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7月我院16例既往有EST史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PLBD使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患者(37.5%)伴有乳头旁憩室,3例患者(18.8%)有高血压,1例患者(6.3%)有肝硬化,其中3例患者应用了碎石器碎石,13例患者仅一次就取净结石,其中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8例,术后合并有胰腺炎1例,合并有穿孔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未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气囊的大小为12~15mm,扩张的持续时间为30~40s。结论对于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PLBD是有效而安全的,尤其是多发及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均行ERCP治疗,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多次插管、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胆系结石病史、胰管反复显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史、术前白蛋白水平、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胆汁混浊等多方面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1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35%(17/104);两组年龄、多次插管、合并糖尿病、胆系结石病史、胰管反复显影、术前白蛋白水平、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胆汁混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70岁(OR=9.833,95%置信区间=2.612-37.017)、多次插管(OR=11.632,95%置信区间=3.398-39.821)、合并糖尿病(OR=6.678,95%置信区间=2.121-21.027)、有胆系结石病史...  相似文献   

11.
自 70年代末及 80年代初开展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及胆管取石术以来 ,国内外已广泛将其应用于临床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外科剖腹手术治疗 ,且有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1、2〕,深受医生及患者的欢迎。但EST必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EST及内镜下胆管取石术仍有 1 0 %左右的并发症 ,包括术后近期出血、穿孔、取石篮及结石嵌顿、严重感染及远期逆行胆管感染等并发症〔3、4〕,尤其是无胆管扩张及伴有其它系统重要器官疾病时 ,都会明显增加发生并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直径1.0 cm以上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对102 例诊断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cm结石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49例采用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对于多次插管导致乳头水肿、胆总管下段狭窄、泥沙样结石、碎石术后难以确定结石是否取净,有胆系感染者放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102例中89例取石成功,成功率为87.25%;一次取尽结石68例,二次取尽结石21例;单次操作时间最长154 mi n,平均约78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其中急性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3例,结石嵌顿 3例,出血2例,穿孔2例,死亡1例.结论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直径1.0 cm以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结石越大内镜操作难度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并发症越高. 机械碎石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手段,采用分次取石以缩短单次操作时间,结合鼻胆管引流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ERCP、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8-03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134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ERCP术后约7 d行LC。结果:LC术前取石成功128例,其中107例采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出,21例采用碎石器/碎石网篮先碎石后取出。LC术前EST取石失败6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5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经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行B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道内无残留结石。结论:按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加EST加LC,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推广和普及,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报道逐渐增多并不断被人们所重视。本院自1991年9月~2004年12月共完成LC术14000例,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7例,本文对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和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对胆总管结石取石后复发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上腹部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edical rehabititation center of pennsylvania,MRCP)证实、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再发结石48例,均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EPBD)或EST+EPBD后网篮或球囊取石。结果:48例中44例经内镜取石成功,手术时间为15-56min,平均29min。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可再发结石,经内镜再次取石是治疗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微切开行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切开约2mm后进行胆道镜检查和取石,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结扎或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施行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22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检查34例,成功53例。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6d,无一例胆漏发生。47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月~4.5年,平均32月,无一例结石复发或胆道狭窄表现。结论:与传统的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相比,经胆囊管或其汇入部微切开胆道镜检查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术后住院时间短,免除了术后带T管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等优点,适应于大部分胆道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90岁以上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LCBDS)(结石直径>1.5 c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2-02至2022-06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治疗性ERCP的28例90岁以上(高龄组)和46例18~64岁(非老年组)的LCB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ERCP术中治疗程序及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高龄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A高分级(≥3)和急性胆管炎更常见(P<0.001)。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巨大结石发生率(直径>2.0 cm)、胆管多发结石、壶腹周围憩室、乳头括约肌预切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取石球囊术、取石网篮术、碎石术、胆道支架置入及鼻胆引流管置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可以安全而有效治疗90岁以上患者的胆总管巨大结石。  相似文献   

18.
标准Dormia和Segura取石网篮在输尿管和胆道这样的狭窄管道内应用功能较好,但从像胆囊那样中空脏器内取出可活动的结石常常无效。作者介绍了一种特别设计的经由胆囊造口术窦道取出胆石的改良装置。该装置由共轴的12F和16F20cm 长的不锈钢套管构成,由4或6根Nitinol(记忆合金)丝制成的一个4×7cm 网篮附着于内套管远端,  相似文献   

19.
<正> 近3年我院共行213例胆囊结石手术,术中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1~68岁。术前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其中合并急性胆囊炎2例,慢性胆囊炎5例,术前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0.5~1.2 cm,胆总管结石大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n=120)与B组(n=105)。A组患者采用常规单导丝反复尝试插入胆管治疗,B组患者采用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平均插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B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8.3%(94/120)、87.6%(9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为(5.70±0.61)min,低于A组的(8.62±0.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2%(29/120),高于B组的15.2%(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在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中虽然不能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但能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疗效及安全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