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与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轴向的差异,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采用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及TMS-4角膜地形图仪对53例(106只眼)屈光不正儿童进行测量,应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测量的陡峭 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s)、平坦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f)、角膜散光Ks-Kf大小及轴向进行比较,并应用Bland-Altmann分析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Ks、Kf、Ks-Kf值均高于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P<0.01);角膜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的散光轴向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仪器测量Ks的差值的均数为1.72D,测量Kf的差值的均数为1.37D,这种测量差别临床上不能接受,说明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屈光力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KR-8100自动角膜曲率计与TMS-4角膜地形图两种测量方法在临床上不能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2.
反射式角膜镜用于无角膜曲率计情况下临床角膜曲率定性检测,操作较Placido盘方便。对130只儿童角膜散光眼作角膜镜与角膜曲率计检测,以角膜曲率计检测结果为准,反射式角膜镜检测结果与之比较,两法检测相关密切(P<0.005),符合率高(89.23%)。说明反射式角膜镜检出角膜散光的效用与角膜曲率计基本一致,对儿童角膜散光早期诊断颇具价值,可为进一步的检查和矫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6~12岁儿童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屈光参数与等效球镜度的关系,评估各屈光参数对儿童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4所小学2411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采用相干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AL)、水平和垂直角膜曲率(K1,K2),并计算角膜曲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18岁儿童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9月门诊就诊的100例(200只眼)6~18岁儿童.应用 TPMEY SP-3000超声测量仪测量 CCT.采用非接触压平式眼压计(CANON TX-F,NCT)测量眼压,TPMEY SP-3000超声测量仪测量眼球轴长,散瞳行屈光检查及角膜曲率的检查.角膜厚度行频数分布检验,角膜厚度与年龄、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半径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6~18岁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为(546.575+33.470)μm.角膜厚度与眼压相关( R =0.472, P <0.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每21.74μm 的角膜厚度影响1 mm Hg 眼压.角膜厚度与眼屈光状态,眼轴长、角膜曲率,年龄无相关性( P >0.05).结论 6~18岁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为(546.575+33.470)μm.儿童平均角膜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关系,在考虑儿童眼压时也要考虑角膜厚度对眼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屈光,曲率及厚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屈光、曲率及厚度测定青岛一疗眼科中心孙成甲,肖春红,李长春,杨桂莲角膜厚度、曲率及角膜屈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队以中非常重要,对某些角膜病或某些先天性异常的诊断、在治疗及预后估计是几项很重要的指标。检查对象及测量方洁1、检查对象:本组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简称Orbscan-Ⅱ系统)与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角膜测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Orbscan-Ⅱ系统(Orbtek,Salt Lake City,UT,USA)和KM-450角膜曲率计(NIDEK,JAPAN)分别测量准备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3例140眼的角膜曲率、散光和轴位,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结果Orbscan-Ⅱ测量的角膜曲率值略高于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量的散光值和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bscan-Ⅱ对于角膜表面屈光状态的检查更为直观和全面,尤其是角膜过陡、过平或不规则散光的患者在屈光手术前不能将角膜曲率计检查的结果作为手术治疗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方法 多种测量角膜屈光力方法的比较性研究.回顾性分析按后曲率实测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眼8例(11只眼,10只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只为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计算术后稳定屈光状态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异,并据此推导实际角膜屈光力.分析其他角膜曲率法(自动曲率计、角膜地形图、球镜当量法、前曲率法、Pentacam提供的EKR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可能造成的届光偏差.对LASIK术后6个月随访眼23例行详细屈光检查,根据术前角膜屈光力及手术前后眼屈光度改变推导术后理论角膜屈光力.分析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并与其他角膜曲率法作比较.结果 采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眼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8±0.2,与目标屈光度绝对偏差平均为(0.36±0.36)D(-0.63~+0.85 D),绝对偏差≤0.25 D、≤0.50 D、≤1.00 D的眼比例数分别为55%、73%和91%.其屈光偏差显著低于自动曲率计[(2.50±1.08)D]、角膜地形图[(1.90±0.88)D]、球镜当量法[(2.09±1.62)D](P<0.01)及前曲率法[(1.45±1.10)D](P<0.05)的预期结果;与EKR曲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偏差范围(-1.13~0.85 D)小于后者(-1.10~1.80 D).23例单纯LASIK术后眼的角膜屈光力测算同样显示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偏离程度最小,绝对偏差为(0.67±0.45)D.结论 后曲率实测法计算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可行性准确性俱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图两条主子午线角膜曲率Kf及Ks、角膜散光及轴向、SRI及sAI的变化。方法采用TNs-4型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对53例106眼屈光不正儿童(远视50眼,近视56眼)分别于其睫状肌麻痹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配对t检验对睫状肌麻痹前后角膜地形图的两正交子午线角膜屈光力最大值Ks、角膜屈光力最小值Kf、角膜散光值、散光轴向、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l)、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Ks、Kf、角膜散光值、散光轴向、SRI、SAI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睫状肌麻痹后角膜屈光力、散光轴向、SRI、SAI均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从而矫正屈光不正。由于偶有术后医源性角膜扩张的病例发生,手术后角膜发生怎样的改变是眼科医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是否发生前移改变、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曲率、散光度、轴度、非球面特性以及最适球面等是否发生改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别使用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总屈光力 ,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选择 50 0只正常人眼使用 O 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 /测厚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及角膜厚度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总屈光力。再用 N idek KM- 450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曲率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 ,据此估算角膜总屈光力。比较 2种方法测量所得结果。结果 使用角膜曲率计及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分别为4 8.3 1D± 1.2 4 D、4 8.12 D± 1.3 6D,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角膜总屈光力分别为 4 3 .19D± 1.4 5D、4 1.78D±1.3 9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角膜总屈光力的测定不应忽视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厚度这 2个因素 ,O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测量角膜屈光状况的仪器。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PRK还是LASIK治疗近视术后都有屈光回退的可能。为探讨屈光回退的原因 ,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对 6 6眼屈光回退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 130例 2 5 0眼 ,准分子激光治疗后发生屈光回退 6 6眼占 2 6 40 %。术前及术后 6月以上进行美国产EyeSy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 ,依HolladayDiagnosticSummary中AvgSimK为角膜曲率值 ,电脑及视网膜检影验光 ,得出屈光回退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和临床屈光度变化 ,以及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值和屈光回退值。将数据输入计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正视及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地形图的分析,了解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状特点,并探讨角膜前表面形状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屈光手术门诊LASIK术前 3 65例 ( 681眼 ) ,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最大角膜屈光力 :角膜曲率计为 ( 4 3 774± 1 5 3 5 )D和角膜地形图仪为 ( 4 3 5 17± 1 5 46)D ,最小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2 75 6± 1 43 0 )D和 ( 4 2 5 13±1 44 0 )D ;平均角膜屈光力分别为 ( 4 3 2 5 6± 1 45 9)D和 ( 4 2 769± 1 42 7)D。以上 3组数字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0 1)。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较角膜曲率计所测结果准确 ,LASIK术前应参考角膜地形图仪所测角膜屈光力。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以其能够精确地分析整个角膜的形态和曲率变化为特点,为临床医师研究角膜的形态和曲率提供了重要手段。它不仅可用于诊断,如圆雏角膜,角膜散光、角膜周边变性及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等,而且也可用于涉及角膜的各种手术,如角膜移植术、表层角膜镜片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术等以观察术前术后角膜形态和曲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大量信息,已经成为研究角膜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5.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人工晶体状体度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光性角膜手术性后患行白内障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用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体状体度数往往产生术后远视的误差,对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PK)后的患主要原因是术后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而且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偏高,导致计算出的人工晶状本度数偏低,从而出现术后远视。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因去除了中央区的部分角膜组织,使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的比值发生改变,而目前的各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假设角膜前后表面曲率比值恒定,故产生了系统误差。因此,对于曾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白内障患,术前应准确测定中央角膜曲率,运用适当理论公式推算出实际的角膜曲率值,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外路术后角膜曲率和屈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后,不同手术方式对角膜曲率、屈光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与时间。方法:随访视网膜脱离外路术后视网膜复位62眼(分为术后0.5,1,2a三组)以及对照组20眼,用日本产NidekKM-500自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最大屈光力和所在子午线(R2),以及与之垂直的角膜屈光力(R1),计算R2与R1相差度(D),同时用TopconRNA-7000型自动验光仪检查屈光情况并行主觉插片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角膜曲率检查82眼,发现R2子午线与巩膜外加压轴向明显有关,随术后时间的增加有所变化,不同术式与术后散光程度有关,巩膜外加压影响最大(P=0.008),验光结果提示术后散光度增加,散光轴向与角膜曲率R2与R1不完全一致,术后矫正视力与散光程度和轴向、角膜曲率关系不明显。结论: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对角膜曲率影响明显,加压块所在方向角膜屈光力增加,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是一较长过程,术后验光配镜不宜过早,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屈光参差患儿38例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戴镜后1d;1wk;1,3,6mo;1,2,3a进行随诊,观察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戴镜后1d裸眼视力有大幅提高,在1wk后稳定。个别病例有轻微的结膜炎及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经治疗后均可恢复;角膜曲率变平,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3.42±1.17D,戴镜1wk后,平均角膜曲率为41.65±1.56D,与配戴前比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1,3,6mo;1,2,3a后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和3a后眼轴较前增长为0.18±0.13,0.22±0.11和0.25±0.10mm,与戴镜前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屈光参差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可以充分矫治屈光参差,达到双眼平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进而减小屈光参差的度数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疗特点。方法:对2005/2008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例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患者提供的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分别采用临床病史法或角膜后表面曲率法计算矫正角膜曲率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随访观察角膜情况、手术并发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稳定屈光度与手术前预留屈光状态比较误差范围为-1.00~+1.25D。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然而只有了解这类患者病情特点,掌握手术前后诊疗方法,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H  Wang D  Li Z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3-55,I00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主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和动态。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随诊3个月的62例(122只眼)和随诊6个月的49例(96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 中央岛型切削是导致术事早期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岛型切削逐渐演变其它类型,角膜中央曲率减爱,视力逐步提高。角膜地形图分析,拟似回退指数(SimK)是反映角膜基质变  相似文献   

20.
屈光不正患者伴有偏高角膜曲率4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玲 《国际眼科杂志》2005,5(2):379-381
目的:探讨术前检查中发现屈光不正患伴有偏高角膜曲率时的归属和对策。方法:利用角膜地形图对拟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46例屈光不正患进行角膜曲率的检查和分析。结果:因出现圆锥角膜或角膜薄、度数高而不能手术10例(18眼),初查曲率偏高、随查3mo后行LASIK矫正术3例(6眼),初查曲率偏高、需进一步随查而暂未手术33例(63眼)。结论:单纯角膜曲率偏高不能作为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禁忌症,但也不能盲目手术。角膜曲率的检查对选择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